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士林讲座 | 第十八期 秦昭王一文一武(上)

引子


 

  悲惨时代

 战国策



第十八期 秦昭王一文一武(上)


一、 五跪范雎


公元前266年,秦国首都咸阳,国君秦昭王突然宣布,废黜太后,罢免太后的弟弟魏冉的丞相,并将魏冉连同他的党羽四大贵族赶出函谷关外,同时拜范雎为相。


此时,秦昭王已经登基四十年。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动宫廷政变,进行政治清洗?和自己的老妈、舅舅过不去?范雎又是什么人?能够在这次政治清洗中上位?


 说起来,秦昭王是秦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也是中国古代执政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执政时间长达56年。但是这56年中,有40年是生活在母亲和舅舅的阴影下。当初,秦昭王登基,就是靠了母亲和舅舅的扶持。昭王19岁登基,因为年纪尚小,政治经验不足,母亲宣太后代他执掌国家权力,舅舅魏冉被任命为丞相,并封为穰侯。《资治通鉴》的说法是“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资治通鉴·周记》三)。


 秦国的大政方针实际上是宣太后姐俩说了算。这姐俩内政外交也算政绩非凡。内政,魏冉彻底地清洗了反对秦昭王的政敌,巩固了秦昭王的国君地位,从而也为宣太后和魏冉的擅权提供了最重要的政治筹码。国际舞台上,先后战胜了三晋也就是魏国赵国韩国乃至齐国楚国,夺取了魏国的河东、南阳、楚国的黔中和都城郢,甚至把楚国诸侯楚怀王扣留在秦国,确立了秦国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


但是,秦昭王后期,魏冉在姐姐太后的纵容下,专横跋扈、暴戾恣睢、根本不将秦昭王看在眼里,这使已经登基四十一年的秦昭王心理越来越不平衡。恰在此时,魏国人范雎来到了秦国。


这位范雎说起来是从魏国逃难来到了秦国。他原来是魏国大臣须贾的门客。一次,随须贾去齐国出差,齐王欣赏范雎的才华,赏了他不少礼物,却没给须贾。须贾这个羡慕嫉妒恨哪,回国竟然向丞相魏齐诬告范雎:“范雎充当齐国间谍,向齐王泄露了魏国的国家机密,才获得了齐王的赏赐。”


 魏齐也不调查调查,不由分说,抓起来范雎就是一顿毒打。打得范雎奄奄一息,装死才被放过。后来范雎被人救出,逃到了秦国。


 范雎拜见秦昭王一开始就玩儿行为艺术。到了禁宫门口,他假装不知道是禁宫,未经通报就往里闯。恰巧赶上秦昭王出来,宦官发怒,驱赶范睢,喝斥道:“大王来了。还不赶紧让到一旁!”


不料范睢故意乱嚷乱叫:“秦国有王吗?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他是要用这些话来刺激秦昭王,警示他已经大权旁落。秦昭王听了,正好说中自己的心病,连忙喝退宦官,将范雎迎进宫内。进了宫,昭王吩咐左右侍臣全都退下,和范雎单独密谈。等到宫殿内只剩下昭王和范雎两人,昭王竟跪下来请求范睢:“请先生赐教!”


范睢只是“嗯嗯”地应付了两声。秦昭王又跪下来,继续请求范睢:“请先生赐教。”


范睢还是““嗯嗯”地敷衍。


昭王连着跪了五次请求范雎指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昭王五跪范雎。最后,他有些失望地说:“先生实在不肻赐教于我吗?”


范睢说话了:“不是这样啊!我要谈的问题涉及到大王的至亲骨肉,我愿意献上我的一片忠心,但不知大王心里究竟怎样想,因此大王连续三次询问,我都不敢回答。我并不是因为害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我担忧的是,天下人看见我为大王尽忠反而被处死,都不肯来秦国为大王服务。


昭王连忙承诺:“先生放心。室内只有咱们君臣二人,你无论说什么,我都不会怪罪你。哪儿说哪儿了,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


 范雎见昭王态度诚恳,就直奔主题:“大王您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四十年来,您上有太后的威严,下面被穰侯左右,身居深宫禁院,难分忠奸正邪,没有决策权力。长此而往,恐怕要江山易手,命运难测。这是我最为大王所担忧的。”


秦昭王听了正中下怀,立刻又郑重表态:“我能得到先生的教诲,是上天的恩赐。从此以后,国事无论大小内外,人事上至太后,下到大臣,您可以对任何问题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请相信我的诚意。”


范雎坦率地指出了昭王大权旁落的危险:“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穰侯,还有华阳君、高陵君几个大贵族,从没听说秦国有秦王。什么叫做王?拥有国家最高权力、掌握生杀予夺的才是王。今天的秦国,太后独断专行,穰侯肆无忌惮,华阳君滥施刑罚无视国法,高陵君任免官吏随心所欲。这四种权贵沆瀣一气,无法无天,国家焉能不陷入危险?这就是我所说的没有秦王啊。那么,怎样防止大权旁落呢?我认为大王在国内要加强自己的威势,在国际上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如今穰侯越过大王对诸侯发号施令,打了胜仗就把好处归入自己的领地,树立自己的威望;打了败仗就把祸患推给国家,让百姓怨恨国君。从前淖齿在齐国专权,抽了齐湣王的筋又把他吊在房梁上,一夜就吊死了。李兑在赵国专权,把赵武灵王囚禁在沙丘宫,武灵王最后被活活饿死。如今秦国的太后、穰侯、高陵君等专权,都是淖齿、李兑一类啊。再往前看,夏、商、周三代的亡国,都是因为君王不理朝政,沉溺享乐,放任大臣擅权乱政。


范雎最后警告:“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见王独立於朝,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如今秦国各级官吏,甚至大王的左右侍从,都是相国穰侯的亲信。大王在朝廷之上,真成了孤家寡人,我真的为您担忧,在您之后,拥有秦国的恐怕就不是您的子孙了。”


秦昭王听了这番话,未免惊出一身冷汗,连称:“说得对!说得对!”


于是秦昭王暗中部署,以雷霆之势发动突然袭击,废黜了太后,收回了穰侯的相印,把他和华阳君、高陵君等贵族驱逐出国都。同时,秦昭王任命范睢为相国,封范雎为应侯。


二、 远交近攻


 昭王采纳范雎的主张,清除了政治隐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秦国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雄图伟业,秦昭王可以说是承先启后。首先,长达56年的执政时间为他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他之前的三代国君,秦孝公、秦惠王、秦武王,加在一起的执政时间都没有他长。他之后的三代国君,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加在一起的执政时间也都没有他长。秦国的统一大业,到了秦昭王,才算局势明朗,进入决定性的胜利阶段。昭王之所以能将秦国统一大业推向决定性的胜利阶段,和范雎为他设计的国际战略有内在联系。


 范雎从批评魏冉的国际战略出发,为昭王设计了著名的远交近攻的国际战略。


 范雎指出:“穰侯魏冉主张越过韩、魏两国进攻齐国,这是十分愚蠢的战略。为什么?我们出兵少就不能损伤齐国,出兵多反而会损耗秦国。魏韩两国和我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您却要越过他们的国境去进攻齐国,就不怕他们抄我们后路?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太多了。例如当年齐闵王攻打楚国,斩军杀将,辟地千里,可是到了最后寸土未得,为什么?就是因为魏韩等国看到齐军已经疲惫不堪,发兵大败齐军,夺取了齐军的战果。齐军之所以大败,就是因为它耗尽兵力攻打远方的楚国,反而使近处的韩、魏两国渔翁得利。由此看来,“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也。”  《战国策·秦策三》


 大王不如和远邦建立友好关系,而攻伐邻近的国家。这样攻取一寸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寸土地,攻取一尺土地就成为您的一尺土地。”


昭王十分赞赏范雎的主张,大赞范雎:“昔者齐公得管仲,时以为仲父,今吾得子,亦以为父。”《战国策·秦策三》


 从前齐桓公得到观众这个人才,尊称管仲为仲父,今天我得到您这个人才,也要尊您为父啊!


于是拜范雎为客卿,后来还封他为应侯,任丞相,封侯拜相,参与决定军国大事,全面贯彻远交近攻的国际战略。


 从地理位置看,和秦国相距较远的国家是秦国和燕国,和秦国相邻的国家,东面是韩国和魏国、东北面是赵国,东南面是楚国。其中魏国和韩国地处中原中部,是秦国向东扩张战略的首当其冲的障碍。因此,秦国远交的目标,就确立为齐国和燕国。近攻的重点,就确立为魏国和韩国。还有两个过渡的国家,就是赵国和楚国。


远交的做法是对齐国采取怀柔政策,秦昭王甚至建议齐国和他一起称帝,所谓东西二帝。以示平起平坐,共治天下。和燕国则进行政治联姻,秦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燕王,以密切两国关系。近攻的举措则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魏国和韩国屈服。


 范雎对昭王具体建议:“现在韩、魏两国,地处中原,是天下的中心,大王如果打算称霸天下,就必须把这两个中原国家作为关键。掌控它们就可以进一步迫使楚国和赵国就范。对于楚国和赵国,楚国玩儿横的,您就拉拢赵国,赵国玩儿横的,您就拉拢楚国,结果楚国和赵国都要亲附于您,这样齐国就害怕了。齐国害怕了,就必然亲附秦国。齐国、赵国和楚国都和秦国交好,韩国和魏国丧失了国际支持,我们就可以征服它们了。”


 范雎这一番部署,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策略,面面俱到,体现了一位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的远交近攻战略,实际上也是一种高明的连横,范雎的连横战略,绝不亚于、甚至超过张仪。


 远交近攻作为战略智慧,不仅具有外交军事意义,它对各个领域各种关系的处理都具有普遍的启示。它体现了统揽全局的意识、轻重缓急的考虑、循序渐进的布局、刚柔相济的策略。


 昭王按照范雎的部署,那边和齐国、燕国打得火热,这边兵出函谷关,很快就吞并了魏国和韩国的很多重要城镇。在中原牢牢地扎下了脚跟。


 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威胁,关东诸侯又想搞合纵联盟对付秦国,很多合纵派政客又聚集起来,活跃于关东,秦昭王未免有些担忧。范睢立刻宽慰秦王说:“秦国和这些推销合纵的政客无冤无仇,他们聚到一起商量合纵抗秦,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富贵。大王只要看看您的狗,平时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相安无事。但是您扔过去一根骨头试试,呼的一声就会狂奔过来,拼命地争抢、嘶咬、狂吠。为什么呢?争食而已。我们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就会来搞连横了。”


范睢的话固然难听,但确实一针见血。不仅搞合纵的纵横家们围着利益转,关东的诸侯们在秦国的巨大阴影中,仍然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昭王于是吩咐人带着五千斤黄金去收买在关东赵国等国联络合纵的政客,昭王吩咐,不要吝惜钱财,达到目的就成.结果五千两黄金只花了三千两,那些合纵政客就屁颠屁颠地转了向。


 “远交近攻”非常成功,邻国不断被蚕食,又一个一个被吞并,最后,远方的国家也就都变成了秦国的邻国,这个时候当然就不需要“远交”了,最后都成了秦国案板上的鱼肉。合纵派则早就一筹莫展,作鸟兽散了。


后来,李斯称赞昭王用范雎:“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李斯:《谏逐客书》)


意思是昭王在范雎的协助下,废黜自己的舅舅、穰侯兼丞相魏冉,驱逐华阳君,巩固公权力,打击私家势力,通过远交近攻的战略蚕食诸侯,成就了秦国的帝业。

下期预告

第十八期 秦昭王一文一武(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十列传之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战国策·秦策三
向古人学习谋略之战国范雎
范睢警告我们: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前途绝望和对自己没信心
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
周纪五 赧王下四十三年(己丑、前27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