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简的发现与楚简书法创作
userphoto

2013.08.02

关注
楚简的发现与楚简书法创作  
  
■ 谷松章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5年第8期  书画摄影-经典·时尚
  编者按: 
  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一个专题性栏目经典·时风。这是一个综合性栏目,每期选定一个内容以专题形式刊发,下设几个小栏目。有对这个内容的研究及创作现状的论述,有在这一领域内成绩斐然的书法篆刻家的创作访谈,还有他们的作品精选。我们期望以这种全方位的方式来介绍某一书风、印风在当代书坛的状况,尤其是在创作领域所达到的高度。欢迎朋友们就此栏目的体例、内容等提出建议,欢迎多赐稿、多批评。 
  20世纪,中国文化因考古发现而诞生了三门新的学科甲骨学、敦煌学、简牍学,为20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三门学科都与书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目前书坛,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书法、敦煌残纸书风、楚简书法都热闹非凡。 
  简牍指古代遗留的竹简、木牍。这是古人记载、传递文字信息的工具。简牍在纸张发明之前广泛应用,纸张普及之后就迅速销声匿迹了。遗留到今天的简牍,最早为战国楚简,最晚为晋木简,距今都很久远。竹、木材质易腐蚀,保存到今天已属不易,出土后如不加以科学的保护,瞬间就会腐化。所以简牍未必只在20世纪出土,但古代即使出土也不会保留下来。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20世纪出土的简牍,正缘于此。 
  目前所见的古代简牍分为以下几个品类:战国楚简(含曾侯乙墓竹简)、秦简(含战国秦及秦统一后)、汉简、三国及晋简。其中以楚简最早。 
  现存楚简的发现最早为1951年湖南长沙五里牌楚简,稍后于1953年长沙仰天湖(图1,仰天湖楚简)、长沙杨家湾亦有发现。但这三处出土数量都较少,均在100枚以下。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楚简119枚,为首次超过100枚的大宗发现。以后1965年的湖北江陵望山楚简、1978年曾侯乙墓竹简数量均超过了200枚。这一时期,考古界对古代竹简的保护已较熟悉,出土的楚简基本得以保留下来,而此后的较重要的楚简发现中,数量越来越多。1988年湖南慈利楚简竟出土4000枚,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我们以列表形式将新中国考古发掘中楚简出土情况展示如下。 
  

  出土地点         出土时间(年)   数量(枚) 
  湖南长沙五里牌楚墓     1951       38 
  湖南长沙仰天湖楚墓     1953       43 
  湖南长沙杨家湾楚墓     1953       72 
  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     1957       119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      1965       273 
  湖北江陵藤店楚墓      1973       24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1978       240 
  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     1978       70 
  湖南常德德山夕阳坡楚墓   1983       2 
  湖北江陵九店楚墓M56、M621  1981、1989   190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      1986、1987    279 
  湖北江陵秦家嘴楚墓     1986、1987    41
  湖南慈利楚墓        1988       4000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      1993       804 
  河南新蔡楚墓        1994       1300 
  上海博物馆藏简       不详       1200 
  学术界对楚简的著述、研究也很迅速。1954年,罗福颐先生就针对刚出土的楚简发表了《谈长沙发现的战国楚简》一文。史树青、饶宗颐、陈直等撰文参与楚简研究。从这一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因为楚简资料发表的很少,加之“文革”的影响,楚简的研究成果较少。进入20世纪90年代,楚简资料大量出版,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了《曾侯乙墓》一书,发表了曾侯乙墓竹简资料,1991年出版了《包山楚墓》,披露了包山楚简资料(图2,包山楚简)。科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了《江陵九店楚墓》,披露了九店楚简。中华书局在2000年又出版了《九店楚简》的单行本。1998年《郭店楚简》(图3,郭店楚简)、2001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书》(图4,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也都是专门的楚简著述,一大批新资料的出版,使得楚简研究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热门类别。 
  随着楚简资料的公布,其文字字典也大量涌现。郭店楚简、包山楚简文字编就有多种版本,其中以张守中等所编版本(均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影响较大,《曾侯乙墓竹简文字编》在台湾出版,也可看出学术界对此类研究的热衷。在此基础上,综合的楚简字典亦开始出现。先是有葛英会、彭浩的《楚简帛书文字编》在日本出版,后来滕壬生的《楚系简帛书文字编》1995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流传甚广。在何仪琳编著的《战国古文字典》(1998年)和汤余惠编著的《战国文字编》(2001年)中,楚简文字皆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书法界对新出土的古文字历来十分敏感,但由于楚简资料的系统出版较晚,加之文字诡异难辨,需相应字典配合才易于组合成篇,形成完整内容的书法作品,因此,书法界对楚简书法的涉足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陆续涌现。李刚田先生是中年书家中最早涉及楚简创作者,这可能与他书家兼印人的身份有关。这种身份背后驾驭古文字的深厚功底是扫清楚简文字辨识、变形障碍的根本保证。李刚田先生的楚简书法多以八言对联形式出之,作者吸收了一些楚金文的结构特点,较楚简平正中和,与作者书法篆刻一贯追求的风格相类(图5,李刚田“与古其曰”联)。 
  对楚简创作投入更大热情的是当代青年书家,他们勇于探索,对新事物敏感,对楚简书法创作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其中的佼佼者,如河南的许雄志、董江源、谢国启、周斌,山东的陈靖,甘肃的赵山亭,湖南的黄河,都是当今书坛极为活跃的精英。他们对楚简书法探索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比如许雄志,自1985年就研习楚帛书及楚简。他的此类书法糅合了楚简、帛书及楚系金文,并加以其隶书特点的笔法,很早就形成了个人风格。董江源对楚简结构的变化及丰富的墨法,谢国启萧散的用笔(图6,谢国启“唯善能仁”联),周斌飘逸的字势,陈靖独特的形式,都是当代楚简书法创作中的亮点。因为《青少年书法》杂志这一期有他们关于楚简的访谈,我们不再详论。 
  当代的楚简书法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普遍重视楚简与楚帛书、楚金文乃至其他书法资料的糅合。当今很少有单纯承袭楚简者。楚简是一种当时的实用文字。为书写快捷在结构、用笔上做了很多变通,它和当时的其他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采博收不仅有利于对楚简的整体把握,也容易在创作上显出个性。二、在表现上多为探索。当今的楚简创作,在形式上对联、中堂、条幅、扇面、斗方等形式俱备,在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在墨法上浓、淡、干、湿、枯并举。总之,表现出了鲜明的书法创作特点。与早期甲骨文书法亦步亦趋的摹写相比,楚简书法创作一开始就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特征。这或者与楚简属于书写墨迹易于上手有关,也与时代审美变化有关。三、楚简书法形成热潮。如果翻开近年大展的作品集,楚简书法入选的总数未必很多,但获奖的比例非常高,首届兰亭奖、八届国展、首届青年展都有楚简书法获奖,八届国展就4件楚简书法获奖。书坛惊呼楚简热出现!而许雄志、董江源、谢国启、周斌、陈靖、赵山亭(图7,赵山亭“法春追战”联)等楚简书法精英,其展览入选获奖频率之高令书坛瞩目。四、楚简书法的繁荣呈地域特征。全国的楚简书法作者主要集中于河南。另外山东、甘肃等地也有分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河南部分地区为楚故地,河南书家对楚简资料比较关注;河南又是篆书基础最雄厚的省份,作者较好的篆书底蕴可以使他们轻松驾驭楚简。而荆楚、湖湘这些楚国腹地在楚简书法上的缺席令人遗憾。这可能与他们的篆书根底较薄弱有直接关系。“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湖南岳麓书院的对联让多少楚地学子心潮澎湃,但在楚简书法上我们何时才能看到他们的崛起? 
  
 
  楚简书法呈现的繁荣是当今书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它的成就超越了书坛对其他篆书古文字,如甲骨文、金文、秦简等的探寻,甚至超越了曾风靡一时的汉简呈现出了后来居上的咄咄逼人的气势,这背后有许多值得书坛深思的原因。展望楚简书法的创作,不但会继续辉煌,而且会为书坛对其他古文字的汲取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从这一点上讲,楚简热的意义是深远的,远远超出了楚简书法本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楚简书法艺术【珍藏版】
战国简牍 书法欣赏
卷五 · 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div>十一 简牍、帛书与帛画</div>
简帛书知识-秦简
百体书法——楚简书法的发生与发展
楚简书法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