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话语-名言录(1)----(10)
智慧话语-名言录(1)
【原文】
古君子之为学也,不在乎禄位而在乎道义而已,用之则从政而惠民,舍之则修身而垂教。
(宋·王禹稱《送谭尧叟序》)孟子
【译文】
古代君子治学读书,不在乎当官而在乎道义罢了,被任用就管理国家让人民得到好处,不被任用就修养身心而留教后人。
【原文】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易·乾》)
【译文】
身居高位、担负要职而不骄矜自傲,未被重用而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失望。
【原文】
治人不治,反其智。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
管理和领导别人,别人却不服从,便应该反躬自问:是否自己智慧不够。……凡是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都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原文】
善以不伐为大。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
【译文】
不夸耀自己的优点是最大的优点。
【原文】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汉书·陈汤传》)
【译文】
对待别人应当记住他的功劳,而忘掉他的过失。
【原文】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明·刘基《郁离子·德量》)
【译文】
恩德不广博,则不能招揽人才;气量不宏大,则不能安定人才。
【原文】
大智似愚而内明。
(《人物志·八观》)
【译文】
有很高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愚笨,实际内心对一切都清清楚楚。
【原文】
尽己而不以尤人,求身而不以责下。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
【译文】
事情做不好要尽量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埋怨他人和下属。
智慧话语-名言录(2)
【原文】
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
【译文】
君子在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原文】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
(晋·葛洪《抱朴子·务正》)
【译文】
众多的力量合并在一起,再重的东西也不难举起;充分发挥众多人才的智慧,各项事业的兴办,都不在话下。
【原文】
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宋·苏轼《贾谊论》)
【译文】
一个有才能的人追求的目标远大,就必须有所等待;要干的事业伟大,就必须有所忍耐。
【原文】
略以仓卒制,其略不可久;功以侥幸成,其功不可继。
(宋·陈亮《酌古论·光武》)
【译文】
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制定的策略,这种策略不可能长久施行;侥幸得到的成功,这种事功不可能延续下去。
【原文】
圣人救世之心虽切,然得做便做,做不得便休。
(《朱子语类》卷一四)
【译文】
圣人拯救天下的心情虽然急切,然而在实践中,只有行得通的事才做,行不通的事则不做。
【原文】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译文】
话语屡次变化,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频繁改动,人民就难以适从。
【原文】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
【译文】
从政的道理、规律,在于以顺民心顺民意为根本。
【原文】
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资治通鉴·汉纪九》)
【译文】
施政的人不在于多说话,主要看他实际事做得怎么样。
智慧话语-名言录(3)
【原文】
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资治通鉴·汉纪十六》)
【译文】
作臣子的道理,应当是直言无隐,陈述正当的观点,决不苟且地逢迎和顺从上级的意图。
【原文】
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资治通鉴·魏纪》)
【译文】
参预办事的人,应集中大家的智慧,扩大为国家尽心效益。
【原文】
当官力争,不为面从。
(《资治通鉴·唐纪》)
【译文】
面对上司要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而不要当面唯唯诺诺。
【原文】
时未可而进,谓之躁,躁则事不审而上必疑;时可进而不进,谓之缓,缓则事不及而上必违。
(宋·王安石《上蒋侍郎书》)
【译文】
时机尚未成熟就干,叫做急躁,急躁就事理不明,主上必然生疑心;时机已经成熟而不去干,叫做迟缓,迟缓就办不成事情,主上必然怨恨。意谓做事要适时而动,不急躁也不迟缓。
【原文】
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
仅凭工作时间长就可以取得富贵,做事时间久就可以得到官职,这样只能使廉耻变易纷乱,贤与不贤相互混淆。意谓提拔官员不能仅以时间长短来确定。
【原文】
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
(《资治通鉴》卷一零三)
【译文】
求治得根本在于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于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于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原文】
上易知则下亲矣,上难知则下畏上矣。下亲上则安,下畏上则上畏。
(《荀子·正论》)
【译文】
当政者易于被人们了解,民众就会亲近他们;当政者难于被人们了解,那么民众就会惧怕他们。民众亲近当政者,当政者就安全;民众畏当政者,当政者就危险。
【原文】
上下不相和,则上非下,下怨上矣。
(《吕氏春秋·慎小》)
【译文】
上下互相不了解,主上就会责怪臣下,臣下就会怨恨主上了。
智慧话语-名言录(4)
【原文】
严则下暗,下暗则上聋,聋暗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说苑·政理》)
【译文】
太苛严下面就成了哑巴,下面成了哑巴上面就成了聋子,聋子哑巴思想不能互相沟通,这还治理什么国家呢?
【原文】
君人也者,无贵如其言。
(《管子·君臣上》)
【译文】
君临天下的人,没有什么比他的言论更为重要的了。
【原文】
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远近以续明。
(《管子·七臣七主》)
【译文】
利用形势遵循客观规律以建立常规常法,普遍地了解远近情况深入明察国事。
【原文】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孝经·广要道章》)
【译文】
要教育人民亲近热爱自己,没有比自己行孝更好的了;要教育人民恭敬顺从自己,没有比自己行悌更好的了。意谓上行下效,君主行孝悌,人民就会跟着效法。
【原文】
君人之道,处静以修身,俭约以率下。静则下不扰矣,俭则民不怨矣。
(《淮南子·主术》)
【译文】
君主的正确原则,应该是处于宁静以修养自身,生活节俭以为臣下表率。宁静就不会侵扰下面,做到节俭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恨了。
【原文】
国之隆替,时之兴衰,察其任臣而已。
(唐·李德裕《任臣论》)
【译文】
国家的兴亡,政治形势的好坏,只要看什么人被任用就知道了。
【原文】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纪九》)
【译文】
在许多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能够在小事上谨慎,他的德行才能显耀。
【原文】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吕氏春秋·听言》)
【译文】
听到话不可不考察分析,不考察分析,那么对与不对就不能分清。
智慧话语-名言录(5)
【原文】
言不在多,在于当理;施不在丰,期于救乏。
(《孔丛子·连丛子下》)
【译文】
言语不在多,在于说得合乎情理;施与不在丰厚,只望能帮助人解决困难。
【原文】
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
(《墨子·公孟》)
【译文】
有智慧的人必先衡量自己的力量所能达到什么程度,然后才去做事。强调量力而行。
【原文】
可而不为,殆。
(《管子·法法》)
【译文】
事可做而不做,要失败。
【原文】
贵轻重,慎权衡。
(《史记·管晏列传》)
【译文】
重视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审慎地权衡得失利弊。
【原文】
谋贵众,断贵独。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自治第四》)
【译文】
计议事情贵在人多,决定事情贵在独立决断。
【原文】
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兰《金台吟》诗)
【译文】
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
【原文】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译文】
君子不只凭某人说几句正确的话就提拔他,也不凭对某人的印象就摒弃他的正确言论。
【原文】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礼记·大学》)
【译文】
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又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又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
智慧话语-名言录(6)
【原文】
上士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易退也,其下易进难退也。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
德才兼备的人很难荐进而容易引退,比较差的容易荐进也容易引退,最差的容易荐进而难得引退。
【原文】
有人则作,无人则辍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
(《法言·孝至》)
【译文】
有人在跟前时就干,无人看得见时就不干,这就叫虚伪。因而观察人,只须考察他什么时候干什么时候不干,也就够了。
【原文】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三国·魏·曹操《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
【译文】
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作为,有作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原文】
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三国·蜀·诸葛亮《蒋苑·知人性》)
【译文】
考察和使用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七种:一是暗中用是非来考验他,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同他深入辩论一个问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让他出谋划策,看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告诉他,考察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是安排酒宴,看他醉酒后所表现的性情;六是给他有利可图的条件,看他是否廉洁;七是和他约定好具体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原文】
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六十八章》)
【译文】
善于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人才之下。意谓要用好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原文】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译文】
用人取他的长处,不要把他的短处看得太重。
【原文】
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吕氏春秋·遇合》)
【译文】
大凡举用人的根本,最上等的是凭志向道德,其次是凭行为办事,再其次是凭功绩。
【原文】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后其智能可尽。
(《吕氏春秋·谨听》)
【译文】
对于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后他们的智慧才能才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智慧话语-名言录(7)
【原文】
人不可求备,自当舍其短而用其长。
(《旧唐书·肃瑀传》)
【译文】
对一个人不应该要求十全十美,应当舍弃他的短处而用他的长处。
【原文】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唐·元稹《遣兴》)
【译文】
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
【原文】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唐·韩愈《原毁》)
【译文】
采用他这个方面的长处,就不苛求其他方面的短处;看他新的表现,就不追究他过去的毛病。
【原文】
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战国策·齐策》)
【译文】
对人怠慢骄傲的人,灾祸必然要降临到他头上。
【原文】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晋纪》)
【译文】
送来的礼物多,说的话又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原文】
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礼记·大学》)
【译文】
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也将被人以不合情理的方式攫取而去。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第八十一章)
【译文】
诚实的言谈不必华丽,追求华丽的言谈往往并不诚实。善良的人从不狡辩,狡辩的人一定不是善良之辈。真正有知识的人并不一定见闻广博,见闻广博的人不一定就有真知识。
【原文】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
(《庄子·列御寇》)
【译文】
对于君子来说,派他到远处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忠诚;让他留在身边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恭敬程度;多次频繁地指派他办事,可以从中观察他的能力。
智慧话语-名言录(8)
【原文】
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
听到别人说的话之后,必须思索分辨,不能轻易接受。因为同样的话经过多次传递之后,往往白能变成黑,黑能变成白。
【原文】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译文】
不能根据一时的赞誉,就断定一个人是君子;也不能根据一时的毁谤之言,就断定一个人是小人。意谓不能根据一时的舆论导向来评判一个人的是与非。
【原文】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译文】
一时的诋毁和赞誉,从来就不用去计较,一个人的功过是非,时间长了自然就清楚明白了。
【原文】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劝学》)
【译文】
君子居家必然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以免染恶习。
【原文】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诗经·周颂·敬之》)
【译文】
日日有所收获,月月有所进步,不断地学习,就能达到无比光明的境界。
【原文】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译文】
学习要持之以恒,正如刻东西一样,如果能坚持不懈,决不放弃,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一样的东西,也可以雕出花纹来的。
【原文】
好多竟无成,不精安用伙。
(宋·苏轼《和子由论书》)
【译文】
读书做事贵在精专,爱好太多,不能精专,就一事无成。
智慧话语-名言录(9)
【原文】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清·王有兴《关下谚联》)
【译文】
要成功某件事,就应当虚心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原文】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
(清·李渔《闲情察偶·结构》)
【译文】
一个人的才能并不在于大小,而贵在能够精通。
【原文】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译文】
受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从中增长一分才智。
【原文】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译文】
人能减少欲念,安于清静淡泊,不为财富地位所困惑,他就不会对其它东西看得太重,进与退也不会影响其正确的方向。
【原文】
人欲胜,天理灭。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
【译文】
人的欲望强烈,其天性固有的“仁义礼智”纲常伦理就会不复存在。
【原文】
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
(《劝戒全书》)
【译文】
人的欲念是导致人身败名裂的重要因素;人的欲念不去除,就会像蛾蜉扑火,自取灭亡。
【原文】
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不以一过掩众美。
(《袁子正论·论兵》)
【译文】
聪明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有才能,就要求大家都像自己一样,也不会因别人有一过错,就全部否定人家。
【原文】
为人谋事,必如为己谋事。
(《训俗遗规·愿体集》)
【译文】
为别人办事,一定要像为自己办事一样。
智慧话语-名言录(10)
【原文】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周易·系辞上》)
【译文】
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取得成绩,然而不居功自夸,做出了卓越成绩而不自认为有恩泽于人,这种品德是极其崇高的。
【原文】
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
(《礼记·表记》)
【译文】
不自己推崇自己所做的事,不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
【原文】
父母常失,在不能己于媚子。
(汉·王符《潜夫论·忠贵》)
【译文】
父母通常的过失,在于自己情不自禁地溺爱迁就子女。
【原文】
言必虑其所终,而行义稽其所敝。
(《礼记·淄衣》)
【译文】
讲话一定要考虑讲话的影响,而行为就要考察它的效果。
【原文】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礼记·坊记》)
【译文】
有德行的人应该尊敬别人,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有利益的事,先考虑别人,后考虑自己,这样一来,在百姓中一定会形成谦让的风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子名言100句
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行善”格言320句
行善的格言
《资治通鉴》中不可不知的名言警句(上)
五经中的名句,引用得当文章就高大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