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之加拿大篇(20个)
Canada
1纳汉尼国家公园 (1978)
2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 (1978)
3艾伯塔省恐龙公园 (1979)
4克卢恩/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冰川湾/塔琴希尼-阿尔塞克 (1979, 1992, 1994)
5美洲野牛涧地带 (1981)
6安东尼岛 (1981)
7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 (1983)
8加拿大落基山公园 (1984, 1990)
9魁北克古城区 (1985)
10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 (1987)
11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 (1995)
12卢嫩堡旧城 (1995)
13米瓜莎公园 (1999)
14丽都运河 (2007)
15乔金斯化石断崖(2008)
16格朗普雷景观(2012)
17红湾巴斯克捕鲸站(2013)
18迷斯塔肯角 (2016)
19皮玛希旺·阿奇 (2018)
20阿伊斯奈皮石刻 (2019)
1   加拿大纳汉尼国家公园 (1978)
Nahanni NationalPark
纳汉尼河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北部,面积4765平方千米,距大奴湖约600千米。它地处北纬60度以北的高纬度地区,举目荒凉,交通闭塞,人迹罕至,至今没有直达的公路,只有沿纳汉尼河逆流而上,或者乘坐飞机,才能抵达纳汉尼国家公园。公园内的纳汉尼河(见附图)发源于塞尔维恩山地,该河水源充足,水流湍急,弗吉尼亚大瀑布蔚为壮观。
公园拥有独特的喀斯特洞穴系统,是北美洲白水漂流的最佳目的地。公园区的寒温带针叶林还养育着野狼、灰熊和北美驯鹿;野大白羊和野山羊,则是山地景观中的亮丽看点。公园内最富魅力的景观当属纳汉尼河和弗拉特河。韦吉尼亚瀑布是南纳汉尼河上最大的瀑布,比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还高出一倍,河水陡落98米,飞流直下,水雾弥漫,形成面积近2公顷的巨瀑。公园的地质构造也非常引人注目。水凿的洞窟、高出水面数百米弯曲的古河道以及坐落在岩石上不受侵蚀的玲珑纤巧的土柱——“仙女壁炉”都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奇观。地下河流纵横交错、密若蛛网。钟乳石和石笋洞窟数量繁多,其中的羊廊掩藏有死于几千年前的大批绵羊。公园成为地形复杂、地貌多变的一幅大自然杰作。纳汉尼国家公园还是一个矿藏丰富的地区。到2000为止,已经发现了钨、铜、铅、锌,还有大理石、花岗石和金刚石。
在南纳汉尼河下游沿岸,有含硫量很高的温泉,船上游客随时可以靠岸下船,洗个温泉澡,消除旅途的疲劳。下游还有大大小小很多灰岩坑组成的湖泊,深达二、三十米。纳汉尼国家公园为包括鸟类在内的众多珍奇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高山上可以看到动作敏捷的多尔羊和山羊。在高原和坡地上的森林中,灰熊和灰狼出没其间,加拿大驯鹿也在这里时隐时现。乘独木舟揽胜,游人常可看到加拿大麋和海狸。公园里还有近200种禽鸟,包括珍贵的濒临绝种的游隼和金鹰。
2   加拿大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 (1978)
L’Anse aux Meadows NationalHistoric Site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位于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纽芬兰岛最北端,在纽芬兰岛北部半岛的一角,有11世纪维京人(Viking)的聚落遗址,这是欧洲人踏足北美大陆的最早证据。遗址出土的木结构泥草房屋遗迹同在格陵兰岛和冰岛发现的十分类似。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是近千年前欧洲人在北美的第一处居住地,这里还是新世界首次开始使用铁质工具的地方,保存有类似在挪威发现的那种用木头和泥土建造的房屋。
同时,作为考古遗址它的意义也是最重大的,在这里发掘出八座建筑的遗址和上百种威金人的手工制品,大多由木头制成,也有金属、石头、青铜和骨头等质地的制品。在建筑的废墟中,发掘者们挖掘出的工艺品与冰岛和格陵兰岛上的风格极为相似。现在在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里,当年维京人(Vikings)的宿营痕迹依稀可辨。矗立在此的三座当时维京人的建筑物是这一历史遗址的中心看点。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现在被普遍认为是莱弗·艾瑞克森于公元1000年左右开拓,它很可能是北欧史诗中所描述的“文兰”。那时候纽芬兰的气候比起现在和暖得多。根据多卷萨迦记载,莱弗·艾瑞克森由格陵兰出海去寻找比雅尼·何尔约夫森(Bjarni Herjólfsson)所描述的新陆地。他找到一个充满葡萄和三文鱼的和暖地方过冬,然后砍伐木材带回缺乏木材的格陵兰。由此推断,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的身份有几个可能性:第一个营地;逃离“野蛮人”攻击后所建立的营地;一个没有被史诗记载的营地。史诗还描述了另一次殖民的经过。托尔芬·克尔塞夫尼(Thorfinn Karlsefni)率领为数达135男15女的殖民者,航行到艾瑞克森的旧营地,这可能就是现在所说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然后以此为基地继续进发。这些人的当中包括艾瑞克森同父异母的妹妹菲迪丝·艾瑞克丝多蒂尔(FreydísEiríksdóttir)。虽然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是否是史诗中所述的“文兰”已经无从稽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里于公元1000年左右曾有一班维京殖民者在这里居住。
拉安斯欧克斯梅多国家历史遗址,可能是来往格陵兰和在圣劳伦斯湾南部地域的另一个殖民地的中转站,或者是提供由格陵兰出发的维京探险家过冬的场所。然而,这个地点只曾使用两三年。根据文学与考古证据推测,与原住民的恶劣关系大概就是维京殖民者放弃这地方的主因。由女人而起的内部斗争和突如其来的天气转变也被认为是最具可能性的原因之一。史诗对此有个有趣的记述:维京人为求与原住民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便设宴款待了原住民酋长,而在筵席当中曾供应过奶。可能这些原住民身患乳糖不耐症而不自知,在喝了这些奶后生病,从而怀疑维京人下毒,故此笼络原住民的计划便以失败告终。
3   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 (1979)
DinosaurProvincial Park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位于艾伯塔省荒地的中心,公园内除了特别秀丽的风景之外,还有许多最为重要的“爬行动物时代”(Age of Reptiles)的化石,特别是可以追溯到7500万年前的35种恐龙化石。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西南角红鹿河一带,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恐龙公园。这座公园地形十分奇特,这里的荒原奇形怪状,形成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以及其他奇观异景。除了秀丽的风景之外,这个公园还有许多极为重要的恐龙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五百万年前。艾伯塔省恐龙公园,是世界上已知的恐龙化石埋藏量最丰富的地区。
在七千五百万年以前,现在的东艾伯塔地区是大片浅海边的低洼沿海平原。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现在的北佛罗里达相近。无数动物正处于它们的全盛时期--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原始哺乳动物,鸟类和恐龙。有的恐龙长达几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的恐龙很小,体长不到1米。这些恐龙中有食草的,也有食肉的,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的陆地或沼泽附近,这里可以说是恐龙的世界。当一些动物死去时,它们躺在河道里和泥地上,其骨骼被新的层层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挤压在一起的骨骼泥沙结合体和矿物的沉积,加之氧气的缺少,形成了化石--那些曾漫游在古艾伯塔的动物的骨骼、牙齿和表皮的印痕。经过更长时间的演化,新的沉积盖住化石并把它们保存起来。直到距今一万三千年前的冰川时代末期--在地质年代上仅仅是一瞬间,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有关化石的沉积物则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红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带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时这里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冰川时期结束后,冰层逐渐消失,大量融化的冰水流入沙石与泥石地层,渐渐地形成了红鹿河谷,使带有化石的沉积层暴露出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发掘红鹿河谷地。在1910~1917年间,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纷纷来到这里,采集恐龙化石标本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约27千米长的沿岸,共发掘出土了约300余块恐龙骨骼化石,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为科学家研究上古时期的地质和生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为红鹿河谷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恐龙在这里曾横行一时。有些恐龙陷入河谷的沼泽地里丧命,它们的遗骸被泥沙覆盖,在石化作用下,天长日久形成了化石。随着河水的不断冲刷,埋藏有化石的沉积岩暴露了出来。艾伯特恐龙公园这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逐渐为人所知。
例如,1889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的年轻地质学家蒂勒尔在园区内首先发现了食肉恐龙的头盖骨。此后,新的发现接连不断。1898年加拿大地质协会确定该地区为恐龙化石富含层,并于1901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艾伯塔省恐龙化石的详细报告。191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布朗带了三位助手乘船,顺红鹿河谷漂流而下,进行了持续5年的科学考察。他们历尽艰险,共采集到16具恐龙标本,其中大多数是考古史上的新发现。由此,红鹿河谷掀起了一股“恐龙热”,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蜂拥而至,在全长27公里的范围内,挖掘出300多具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这些恐龙骨骼大约代表60种不同种类的恐龙。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斯顿伯格博士把这些恐龙化石复制成原形,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四具标本留在公园中陈列。其他大部分骨骼藏品已经从公园搬到公园西北的皇家泰利尔古生物博物馆安家落户。博物馆以第一个在这里发现“艾伯塔龙”的古生物学家J.B.泰利尔命名。这里陈列着很完整的“艾伯塔龙”,属于肉食性的霸王龙,眼睛长在头骨较高的部位。这里陈列的还有头甲龙、角龙、鸭嘴龙等恐龙。这座博物馆还设有一个高大的温室,里面种植着不少曾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古老植物,有些还是恐龙的食物,如树蕨、苏铁、罗汉松以及一些寄生的有花植物。现在,这座恐龙公园尽量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这里还成了种类繁多的鸟类栖息所。冬天有叉角羚羊和白尾鹿等珍稀动物来此繁衍生息,这又为恐龙公园增添了新的生机。
此外,在上世纪50年代在艾伯塔省发现的爬行动物角的化石,被存放在渥太华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内,两名加拿大古生物学家透过对其研究之后,发现了一头形似犀牛大小、约8000万年前生活在艾伯塔省的新品种恐龙。 这种最近被命名为“异型角龙”的部份头颅化石,最早于1958年在亚省南部岩石积层中被一名美国古生物学家朗斯顿发现并挖掘出来,朗斯顿将这些零星化石存放在加拿大自然博物馆。据此间世界日报报道,这种生活在艾伯塔省的新品种是雄性“异型角龙”,成年体重约3000公斤,嘴巴像巨型鸟喙,属草食性恐龙,头部至颈部长满大大小小的尖角,在颈部连接背部处突兀出两个巨大尖角,成年恐龙体型如犀牛大小,样子威猛。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自然景观以谷地和草原为主,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化石宝库之一,不仅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而且保存完好,为世人所瞩目。在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不仅可以看到,荒原的奇形怪状所形成的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以及其他奇观异景,还可以看到追溯到七千五百万年前的恐龙化石。走进艾伯塔省恐龙公园,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可以感受丰盛的视觉体验以及心灵感触的召唤。
4   克卢恩 兰格尔-圣伊莱亚斯 冰川湾 塔琴希尼-阿尔塞克 (1979, 1992, 1994)
Kluane /Wrangell-St. Elias / Glacier Bay / Tatshenshini-Alsek
跨国遗产,这些公园包括了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和英属哥伦比亚)的克卢恩国家公园、塔琴希尼-阿尔塞克省级公园和美国(阿拉斯加)交界处的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冰川湾国家公园,包括冰川和高峰,景致蔚为壮观。这里是大灰熊、北美驯鹿和大角羊的栖息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极地冰原区。
克卢恩国家公园和保护区(Kluane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位于育空地区的西部边缘,占地21980平方公里(8486平方英里),公园一半覆盖着大面积冰川,并有8 座4,5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包括加拿大最高峰罗根山(Mount Logan),海拔有5959米(19545英尺),它是灰熊和善走山路的北美白大角羊的家园。
兰格尔圣伊莱亚斯国家公园和保护区(Wrangell-St. Elias National Park and Preserve):位于加拿大西部和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该公园设于1980年,占地5万平方公里,是全美最大的公园,是黄石公园的近6倍,但却是最不为人知的公园。公园内山峰林立,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给这里带来大量降雪,并形成大量冰原和冰川。在阿拉斯加,冰川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5%。这里还有世界上移动最快的冰川。目前冰川不断融化,像河流一样向下方缓缓地滑动,速度大约为每天9米左右,而且这种速度还有加快的趋势。冰川的移动带来了无数淤泥与石块,不断地改变着这里的地貌。这里的植被从沿海地带一直延伸到山谷森林,主要植物是高山松树。
冰川湾国家公园和保护区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交界处,区内包括一系列冰川。1925年此处变为国家纪念公园,目的在于保护冰川环境和当地植被,以用于大众娱乐、科学探索和历史研究。1980年冰川湾成为国家公园和保护区。1986年此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保护区。公园内可以看到巨大的潮汐冰川、系列生物群;从岩石嶙峋、白雪皑皑高山地带到长满苍翠繁茂的温带雨林的沿海地带,植被逐次变化;区内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棕熊、黑熊、山地羊、鲸鱼(包括座头鲸)、海豹和鹰等。这里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完整的生态系,典型的冰川作用形成了迷人的景色。延绵的高山、环抱着避风港的海滩、峡湾、潮汐冰川都是这一地区的特色景观。冰川湾是长达105公里的大峡湾,在最近的地质年代经历了4次大变化。两个世纪以前,该湾曾经是大西洋冰川,在200年的时间里,它以前所未有的冰河融化速度消失了近95公里。冰川的消融产生了20多个分离的小冰山,其中多数是潮汐冰山。
塔琴希尼——阿尔塞克位于加拿大境内,是一处辽阔、生态环境未遭到破坏的地域,区内仍保持着其原始风貌。
5   加拿大美洲野牛涧地带 (1981)
Head-Smashed-InBuffalo Jump
在艾伯塔省(Alberta)的西南部,发现了标有记号的数条小道、土著人营房和坟地遗址,里面存有大量的野牛(美洲野牛)骨骼,向人们生动地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平原上土著人的生活习俗。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对野牛习性的了解,将牛群追赶到悬崖边,迫使其跳崖摔死,然后在下面的营房里分割尸体。
几千年来,美洲野牛为北美大平原的土著居民提供了许多生活必需品——肉可以食用,兽皮可以做衣服,筋骨和角用来做工具,粪便用来生火。大量野牛死在了牛急跳崖处,这里大批的牛群跳下山崖,被屠宰于山下。牛急跳崖处在北美大平原非常普遍,但是最大的,最古老的,保存最好的是北美洲的“死亡之涧”,它位于阿尔伯塔山西南的波丘派恩丘陵。“死亡之涧”只是北美土著追捕野牛设施的一部分,遗址整个包括聚集野牛的盆地、把野牛引向悬崖的巷道、野牛跳崖处和加工场所。几千年来,生活在北美的土著一直猎取野牛,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靠狩猎技术的高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展了无数的狩猎技巧以获取生存所需食物。其中最为复杂的狩猎技巧恐怕应是野牛的死亡之崖。“死亡之涧”只是众多最古老、保存最为完好的类似猎牛场所中的一个,它精巧的追逐野牛的巷道和考古沉积一点也没遭到破坏,因为如此,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此处列入世界遗产遗址。
第一位考察此地的考古学家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朱尼斯·博尔德,1938年开始对此地进行第一次发掘,随后九年的发掘让我们对此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聚集盆地位于悬崖的西边,是一处方圆40平方公里的积水盆地,是广阔的草场地带(今天仍是)。盆地里有充足的水源和各种各样的青草,在冬天到来之前都是绿油油的。石块堆积在两旁,追逐巷道帮助者将野牛逐向悬崖。现今仍可在盆地看到绵延14公里长的巷道,由无数小石堆标志着,悬崖西面10公里处有500多个石堆,人们在这里生火和编织毛毯,这些石堆还为野牛形成一条通向悬崖的小路。狩猎开始前,经过训练的年轻人会学走失的小牛的叫声来引诱牛群跟随自己,当牛群靠近了追逐巷道的入口处,年轻人会围在牛群后面,挥动长巾,大声叫喊,恐吓牛群。牛群跑至悬崖前往往收不住腿,随着惯性跌入崖底。从5700年前到19世纪中叶,曾有无数的野牛被聚集到10-18米的悬崖边。今天在悬崖底部到处是野牛的尸骨。悬崖附近是屠夫们的营地遗址。在方圆1公里的范围内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出贮肉窖和灶坑遗迹,当地人制作的肉干可保存几年时间。
6   加拿大安东尼岛 (1981)
SGang Gwaay
安东尼岛位于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安东尼岛是加拿大西部太平洋上的岛屿,岛上的宁斯汀镇,也叫“斯肯格威镇”坐落在一个宁静的避风港湾内,它是印第安原始宗教遗址,昆海特·海达印第安人曾在这里生活了大约2000年。公元19世纪由于战争疾病和殖民者的破坏,岛上的人口锐减,剩下的印第安人也离开了这里。宁斯汀镇之所以著名,不仅因为它拥有红雪松木,建成的古屋遗址,还因为它有那些用来表达崇拜圣物和怀念祖先的图腾柱和丧葬柱。宁斯汀镇还保存着32根图腾柱和丧葬柱,以及10座庞大的木制村舍房屋遗迹,这些都是用红雪松木建成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致认为,这些地处荒野、暴露在大自然中的图腾桂和丧葬柱是原始宗教艺术最精美的代表作之一,它们为了解北太平洋加拿大沿海地区印第安渔民与猎人的活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见证。
安东尼岛海达人既靠海又有森林,以贝类和沙文鱼为主要食物。他们用红松做独木舟,盖房子和树立纪念柱。红松纪念柱是海达人家族史的象征,里面掩藏着先人的遗骨。海达人在安东尼岛上生活了数千年的时间。村落遗址代表着人类定居史和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篇章,海达人的房屋已奠定了其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瓜伊海达人的历史是人与地球之间和谐关系的范例,在此地人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在此可亲身体验到海达人文化、宗教和神灵信仰。一些古老的传统在此地仍旧被实行着,融为海达文化传统的一部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海达人口头历史传说、语言、故事和歌曲得到了搜集整理,海达人的遗址也印上了地图。早期的人类工业遗址也已一一探明:在安娜.英里特、科夫和杰得威发现了废弃的矿井,罗斯港发现了当年捕鲸人的据点,该地还发现了一些古道、曲折的小径、矿车轨道和船的残骸。安东尼岛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岛屿为当地土著提供了丰富的生存和生长所需的物产。因食物充足,易于获取,海达人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他们复杂的社会系统和反映了海达人与海洋和土地密切关系的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位于此岛的南斯丁斯村落被公认拥有世界上最漂亮的海达人的木柱型墓碑,每个木柱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安东尼岛上的尼斯停斯村(Ninstints)坐落在夏洛特女王群岛(the Queen Charlotte Islands)西侧的一个小岛上。村里的房屋遗迹以及图腾和死亡之柱,展示了海达人(Haida people)的艺术和生活方式。这个遗址是为了纪念海达人的生活文化以及他们同陆地和海洋的关系而设立,也为人们理解海达人口头传下来的传统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途径。
7   加拿大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 (1983)
Wood BuffaloNational Park
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于艾伯塔省西北部的平原上(占地44,807平方公里),是北美数量最多的野牛的栖息地,同时也是美洲鹤的天然巢穴。公园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景点是皮斯河(Peace river)和阿萨巴斯卡河(Athabasca river)之间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
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于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位于艾伯塔省西北部,面积4.4万平方千米。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广阔的大草原、森林、湿地、盐沼,以及不多见的内陆大三角洲。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地处北纬60°附近,冬天寒冷而漫长,每年冰雪融化期仅在6月—9月。这里已接近树木生长的北部极限,广泛分布着加拿大云杉、美洲黑云杉、美洲落叶松等针叶林。在河流附近,生长着许多香脂白杨。公园内广阔的草原,是美洲野牛的乐园,生活在这里的美洲野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公园内最大的动物是美洲熊,体长可达2米。这里还生活着狼、加拿大山猫、北极狐、美洲水貂、麝鼠和美洲河狸,以及北美特有的野生动物——加拿大豪猪。公园里的鸟类多达227种。猫头鹰、雷鸟、美洲小野鸭等都是稀有鸟类,其中以北美洲白鹤最为珍贵,它们有雪白的羽毛、红色的面庞,亭亭玉立,和亚洲的丹顶鹤是近亲,已濒临灭绝。
8   加拿大落基山公园 (1984, 1990)
Canadian RockyMountain Parks
横跨不列颠哥伦比亚与阿尔伯塔两省的落基山脉,有许多国家公园散布其间。长年积雪的山峰、充满了幽深与宁静的湖泊,地球上最出名的山脉景致集中在加拿大落基山公园群的七个系列公园中。一提起加拿大人们就会联想到白雪皑皑的山峰和城堡式的饭店。每年位于阿尔伯特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地区的这七个保护区要接待九百多万游客。落基山区曾经经历强烈的冰川作用,冰川侵蚀而成的地貌,如角峰、冰斗、U形谷等分布广泛。在海拔较高的峰峦有现代冰川。落基山地形类型繁多,如冰川、瀑布、峡谷、温泉等千姿百态。落基山脉的大部分山峰在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峰埃尔伯特山海拔4399米。这些高峰的山顶终年积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景色壮丽。在高度较低的山坡上,遍布茂密的针叶林,松、杉、柏巍然耸立。山间谷地宽广,溪流清澈,山水交映。
在14,300平方英里的保护区里,班夫、贾斯珀、约虎和库特奈四个国家公园占了绝大部分。它们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三个公园:罗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汉伯相连。班夫是国家公园得益于加拿大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时修建横贯大陆的铁路,于1887年开放,成为加拿大第一个保护区公园,并由此建立了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体系。它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公园里有冰峰、冰河、冰原、湖泊、高山草原和温泉。水秀峰奇,居北美大陆之冠。贾斯珀国家公园是北美最大的公园,园内有山川、森林、冰河、湖泊。被群山环绕的麦林湖、麦林峡谷是公园内不可多得的胜地。约虎公园位于班夫公园的西方,是巧妙地利用大溪谷、冰河、湖泊等自然景观开设的公园,园内的翡翠湖碧绿的湖面照出巴哲斯山的倒影,塔卡考瀑布以410米的落差发出巨响。园内伯吉斯谢尔岩石里有一百五十多块寒武纪中期的海产化石,其中一些已不为今人知晓。
班夫国家公园建立于1885年,占地面积6641平方千米,为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避暑胜地,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国家公园。公园内有一系列冰峰、冰河、冰原、冰川湖和高山草原、温泉等景观,其奇峰秀水,居北美大陆之冠。班夫国家公园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型冰川和冰原,其中有不少可以通过冰原公路到达;主山常见的是小型冰斗冰川,位于很多山脉的阴面。作为世界上主要的高山冰川之一,班夫的冰川在逐渐消融。公园中部的路易斯湖,风景尤佳,湖水随光线深浅,由蓝变绿,漫湖碧透,故又称翡翠湖。沿落基山脉,有多处这类冰川湖泊,它们犹如一串串珍珠,把静静的群山点缀得生气勃勃。班夫国家公园内植被主要有山地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和花旗松、白云杉、云杉等,另外还有 500多种显花植物;主要动物有棕熊、美洲黑熊、鹿、驼鹿、野羊和珍稀的山地狮、美洲豹、大霍恩山绵羊、箭猪、猞猁等。
梦莲湖是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一个冰川湖,距路露易丝湖14公里。它位于十峰山下,海拔高度为1884米,湖泊面积为0.5平方公里。由于梦莲湖是一个冰川湖,因此只有到每年六月底,湖水才到达最高线,折射沉积的岩粉,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梦莲湖被世界公认为是最有拍照价值的湖泊,湖面呈宝石蓝色,晶莹剔透,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梦莲湖坐落在著名的十峰谷中,湖底积满了富含矿物质的碎石,经年累月的沉积形成了变幻多姿的碧蓝色湖水。伫立在湖边,遥望远处连绵的落基山脉,令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梦莲湖的奇景不仅使游人流连忘返,也让加拿大皇家货币厂的设计师们为之倾倒。在1969年和1979年发行的第三套加币上,梦莲湖赫然成为20元纸币的背面图案。在这款纸币的承载下,梦莲湖向世人尽情展示了它的美丽妖娆。如今,印有梦莲湖的20元纸币已不再在市面流通,却成为收藏家们的珍爱。
露易丝湖是加拿大艾伯塔省班夫国家公园内的一个著名旅游胜地,在卡尔加里以西180公里处。在茂密森林的包围下,露易丝湖澄净得就像一颗明珠,冰肌玉骨,超尘脱俗。它以风姿卓约的维多利亚山为屏障,山水相依,形成一幅完美的风景照。露易丝湖被誉为“落基山脉上的蓝宝石”,这里也是北美最受摄影师青睐的湖泊。露易丝湖源自维多利亚冰川,湖水碧绿清澈,远望就像镶嵌在落基山脉中的一颗翡翠。湖水冰冷无比,您若是泛舟其上,不妨伸手探入湖水,轻轻感受一下。每年11月至次年6月期间,湖面还会结冰,放眼一片雪白,与维多利亚山冰雪浑然一体,成为一个风景优美的滑冰场。
沛托湖是加拿大落基山脉班夫国家公园的一个冰川湖,海拔高度为1880米,湖泊面积为5.3平方公里,其名称来源于班夫地区早期的一个向导和管理员埃比尼泽·威廉·沛托(Ebenezer William Peyto)。每年夏季,大量冰川岩粉流入湖水中,这些岩石的微粒使湖水呈现出明亮的的翠蓝色。沛托湖也因此成为公园内受游客欢迎的观光地点,弓峰是欣赏沛托湖最佳位置。沛托湖的美景是只有来到加拿大落基山才会看到的景色,翠蓝色的高山冰湖将它的娆姿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用它原始的美丽征服了人们的感官,美的摄人心魄、美的犹生怜爱、美的娇艳可爱。沛托湖犹如戴在落基山上的一条碧玉腰带,翠蓝欲滴,为落基山增添了不少姿色。
贾斯珀国家公园建立于1907,位于艾伯塔省落基山脉最北边,占地面积10878平方公里。贾斯珀国家公园是加拿大最著名高山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加拿大洛基山脉最大型的的国家公园。公园以其美丽的山地景观而闻名,包括山峰、冰川、湖泊、瀑布、峡谷和石灰岩溶洞,而且在这里还找到了化石。贾斯珀国家公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有多种野生动植物生长其中,包括有北美红鹿(Elk)、小鹿、山羊、驼鹿、大角野绵羊、亚洲黑熊、美洲黑熊、海狸、落基山鼠兔、土拨鼠和数量众多的驯鹿。贾斯珀国家公园内,有佩投湖、弓湖、巫药湖、派翠西亚湖、金字塔山、玛琳湖及玛琳峡谷,景色非常秀丽。这里还有哥伦比亚冰原冰川,当然有美丽的山川。
逶迤相连的班夫(Banff)、贾斯珀(Jasper)、库特奈(Kootenay)和约虎(Yoho)国家公园,以及罗布森山(Mount Robson)、阿西尼博因山(Mount Assiniboine)和汉伯省立公园(Hamber provincial parks)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高山风景线,那里有山峰、冰河、湖泊、瀑布、峡谷和石灰石洞穴。这里的伯吉斯谢尔化石遗址也有海洋软体动物的化石。
9   加拿大魁北克古城区 (1985)
HistoricDistrict of Old Québec
魁北克古城区位于加拿大境内东南部的魁北克市,是1608年由桑普兰建立的新法兰西首府。城市建在圣劳伦斯河北岸的狭长的桌状高地上,扼守进入北美大陆的门户,有“北美的直布罗陀”之称。魁北克城是由法国探险家查普伦(Champlain)在17世纪早期修建的,是北美唯一保存有城墙以及大量的堡垒、城门、防御工事的城市,这些工程至今仍环绕着魁北克古城。上城区建立在悬崖上,至今仍然是宗教和行政中心。城区内有教堂、女修道院和一些建筑物,如王妃城堡、要塞和弗隆特纳克堡(Dauphine Redoubt)。上城区、下城区和老城区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整体,这是具有最完备防御系统的殖民城市之一。
魁北克城(QuebecCity)是魁北克省省会,加拿大东部重要城市和港口,位于圣劳伦斯河与圣查尔斯河汇合处。魁北克城是加拿大的第九大城市,在魁北克省则仅次于蒙特利尔居第二。全市总人口约68万,其中绝大多数为法裔加拿大人,95%的居民只讲法语。全城分新区和老区两部分。新市区高楼林立,商业繁荣,一派现代化城市风貌。旧市区仍保有18世纪时法国城市的风貌。这里挂有18世纪牌匾的店铺商行比比皆是,店员身着古装、梳古老发型,使整个市区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情调。魁北克城名胜古迹甚多,是北美洲的一座历史名城。
这里原为印第安人居留地,法国探险家萨姆埃尔·德·桑普兰于1608年建魁北克城,当时为新法兰西的首府。城市建在俯视圣劳伦斯河的陡峭的高原上,以圣路易堡垒保护的钻石角为中心发展起来。是当时的要塞、殖民中心以及欧洲工业品和北美裘皮的集散地。这一点在城市布局上得到体现。1759-1867年期间,魁北克在英国统治下,向西部呈扇形发展,直抵1720年加斯尔·朝塞格罗·德列利修建的城墙脚下。钻石角东南端的城堡(1819-1831年)和环城修建的炮台工事,都没有破坏城市最初的空间布局。在本区700余座古老的民用及宗教建筑中,2%为17世纪的作品,9%属于18世纪,另有43%建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的魁北克城已具备现在的风貌。魁北克是北美堡垒式殖民城市的完美典范,同时又是近代美洲殖民化及其发展的关键地点之一。
魁北克市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其古城是联合国颁发的唯一一个历史遗迹保护城市,有北美第一条自由贸易街---香槟街,有最古老的交易广场---皇家广场。充满浓厚欧陆色彩的魁北克古城内,参观历史陈迹的炮台公园,闻名遐尔的拉威尔大学,北美保持最完善的古旧城墙。夜幕下的魁北克古城又会向您展现她妩媚、端庄、优雅的一面,仿佛置身于欧洲文明古国。您还可以品尝法国大餐,参观裘皮制品厂,充分享受古城的欧式浪漫风情。
1、国家战争公园(ParcdesChampsdeBataille)--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英法战争中,魁北克市几度成为英方争夺的目标。1759年的一次战役中,城市终于落入英方手中,战争公园便是为纪念此战役而建的。
2、圣母玛丽亚宫(BasiliqueNotre-Dame)--建于1647年,是北美最古老的教会建筑,北美最早的主教也安葬于此。宫内装饰华贵,许多古老的油画更是价值连城。
3、古堡大酒店(ChateauFrontenac)--建于1893年,外表形似童话城堡。
4、蒙特默伦西瀑布(Chute-Montmorency)--冬季,瀑布自下而上磊起白皑皑的冰山,成为一大奇特景观。
5、奥尔良岛(lled'Orleans)--这里是魁北克市民的菜篮子,居民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并有许多特色建筑,其中包括全省7座最古老的教堂建筑中的3个。
6、魁北克星形城堡要塞位于钻石岬角(CapeDiamant)上,是北美大陆上最著名的要塞,历来被认为是加拿大的战略要地。耸立于圣罗伦斯河断崖上的星形要塞,全长约4.6公里,一度被称为是“北美的直布罗陀”。要塞由法军始建于1783年,后来英军为防御美军于1820年重建,当时魁北克是加拿大主要港口,英国军队在海角的山上建立起坚固的军营并且在上城周围建起了城墙。要塞历经超过30年的时间才最终建成,扼守圣罗伦斯河道咽喉,被公认为大英帝国最坚固的要塞之一。星形要塞现仍为加拿大唯一的法语陆军22连队的指挥部。如果是在夏天来到这里,可以到此观赏驻军的检阅及卫兵换岗的传统仪式,这项仪式表演从6月24日至劳工节早上10点举行,除了下雨天之外每天都有,须购票参观。之后会有导游带领大家参观要塞内的营地,博物馆,总督府和炮台等等。城堡内有一座皇家22e陆军团博物馆,是由旧的发电厂和陆军监狱所改建,馆内展示传统的兵器、火炮、制服、装饰、徽章,以及从17世纪到现在的文献。
10  加拿大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 (1987)
Gros MorneNational Park
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被认为是一本关于板块构造学的很好的实例教科书。地球的表面在整个地质年代里不断地发生碰撞与分裂,这种碰撞与分裂导致地球上的海洋形成和消亡。六亿年前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是一体的,但是已经逐渐开始分离,同时岩浆从地壳下喷涌而出,填满了两块大陆间的空隙。现在,在格罗斯莫讷地区西小溪湖的悬崖上可以看到已经凝固的岩浆。5.7亿年到4.2亿年以前,这个公园的位置是两块大陆之间被称为亚派图斯海的大洋。公园的地质沉积层中几乎保存着目前已知的那个年代存在过的所有门类的生物化石──这里简直就是一部虚拟的生物进化图表。到4.6亿年前,欧洲大陆与北美大陆被挤压到一起,阿巴拉契亚山脉升起填满了亚派图斯海,亚派图斯海消亡了。一部分大洋地壳与地幔板块向东移动并升起成为陆地的表面。地表又经过多年冰河冰块冲刷,形成了峭壁间的狭长海湾,这种冲刷还切开了山脉形成断层,正是这些断层的结构揭示了地质结构的曾经的变化。
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不仅拥有惊人的美丽,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特征。公园有两样不同的地貌,一种是濒临圣劳伦斯海湾的低地,一种是山地高原-长岭山。多样的地形给动植物提供了各种生存地,此地有20种陆地哺乳动物,230种鸟类(仍在记录中),11种鱼类,2种两栖动物,417种苔类和711种植物。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包括了中温带、寒带和极地的各种类型。在此地你会经常发现与北冰洋地带同样的动植物。在低地你会发现雪兔,登上山顶你会看到极地兔。溪流里鳟鱼和红点鲑共同生活在一起。春季在拉普兰玫瑰湾可见到石楠属植物如朝霞般漫山遍野。与植物的绚丽相比,动物也同样给公园增添了无穷亮色。
格罗斯莫讷公园位于纽芬兰岛西海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陆漂移的珍稀标本,这里的深海地壳和大陆地幔的岩石都暴露在外面。最近的冰川运动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包括海岸低地、高山高原、海湾、冰川峡谷、悬崖峭壁、瀑布以及许多纯净的湖泊。
11  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 (1995)
Waterton GlacierInternational Peace Park
跨国遗产,1932年,沃特顿湖区国家公园(加拿大艾伯塔省)与冰川国家公园(美国蒙大拿州)进行合并,组成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和平公园。该公园地处落基山脉的最窄处,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界,风光迷人,特别是植物以及哺乳动物种类丰富,同时还拥有草原、森林、山地和冰川等地貌。
12  加拿大卢嫩堡旧城 (1995)
Old TownLunenburg
卢嫩堡建于1753年,以布伦斯瑞克-卢嫩堡公爵的姓而命名,1727年公爵成为英格兰国王。卢嫩堡是新斯克舍省第一块英国殖民地。在查尔斯·劳伦斯将军的指挥和英国军事力量监控下,第一批移民开始在卢嫩堡安家。来自德国中南部、瑞士和法国蒙贝里亚尔地区的当时被称做“外国新教徒”的移民,因其对英国皇室效忠而成为英国官方有意选择的第一批居民。这些移民因英国政府许诺的无偿发放土地的承诺,纷纷来到这个新世界。他们到来不久,当局就把城东划为居住区和花园区,并发给每户30到300亩耕地。古老的市镇卢嫩堡的街道都是笔直的,所有的街角也都是方形的,这里是英国殖民政策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英国曾经制定过一个“示范城镇”计划,在广阔的新殖民地上按照当时国王的意志仿照这种预先建好的“示范城镇”建立新的城镇。至少21个殖民地在这个计划中受益,这些殖民地分布在安大略湖区、尼亚加拉湖区、乔治亚州、费城地区。但是在当时恶劣的条件下没有一个殖民地能像南海岸新星卢嫩堡一样生存下来。1753年6月,当时共有1453名殖民者在这里安家,他们大多数是讲德语的新教徒、瑞士人、法国天主教徒。这个定居点严格按照“示范城镇”建设,它包括7条南北向的街道,除了一条叫国王大街的街道宽80英尺外,每条街道都是48英尺宽,横向有9条东西向的街道,每条都是40英尺宽,城市被分成40到60英尺见方的街区,每一个家庭都分到一块街区。英国贸易与殖民部制定这个规划时完全无视各地的地形差异,所以造成卢嫩堡街道虽然都是笔直的但有些路段坡度很大甚至有些陡峭。
这个古老城镇中有大约400栋主要建筑,70%建于18或19世纪,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木结构,而且很多房屋都涂得五颜六色。卢嫩堡的早期居民大多数是由德国、英国、法国移民而来的农民,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因生活所需,这些人发展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航海和造船工艺,成为一支世界上最富决断力、最多才多艺的匠人队伍。
卢嫩堡是英国在北美规划的殖民地住区典范,建于1753年,有保存完好的原始布局和完整的外观,城市整体结构呈矩形,摹仿了英国本土的城市规划结构。几个世纪以来,当地居民尽量保持城市的特性,为此他们不遗余力地保留那些木结构的房屋,其中有些房屋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
13  加拿大米瓜莎公园 (1999)
MiguashaNational Park
米瓜莎公园坐落在魁北克东南部,加斯普半岛(the Gaspé peninsula)南部的海岸上,是一处古生物学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泥盆纪“鱼类时代”(Age of Fishes)最著名的化石遗址。晚泥盆世的鱼化石共有六种,这里地层中就有五种,可追溯到3.7亿年前。公园的重要性在于这里有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鱼石螈是第一种进化为四条腿、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
米瓜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化石遗址,它是泥盆纪“鱼的时代”脊椎动物生活的代表。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已发现的数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这是第一个进化为四条腿的,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米瓜萨公园为地质学与化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块有价值的遗址。
米瓜萨公园位于沙勒尔湾,卡尔顿山的西部,是一处因多彩多样而世界闻名的独特的鱼和植物的化石遗址。这座公园地貌的形成大约有8公里长的距离,一直延伸到瑞斯帝科河的北岸,宽1公里,最高高度可达100米,地面以下延伸至300~600米。米瓜莎公园化石群中特别重要的代表之一就是泥盆纪时期的鱼类群化石,另外无脊椎动物与70多种孢子化石也为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素材。目前公园设置了许多研究机构,陈列有5000多种化石标本。公元1998年公园收到255000加拿大元用于购买土地和建立仓库,储存标本。将近一个世纪米瓜莎公园植物群和动物群化石被认为是无与伦比的,来自欧美的科学家与收藏家纷纷来此参观研究这些化石的构造。
科学家在研究了米瓜萨的鱼类和植物化石后认定这些化石展现了3亿7千万年前地球的环境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期:爬行动物是如何在地球上占了统治地位的。例如:一种绰号“米瓜萨王子”的鱼体内有肺,身体两边的鳍里有骨组织。这帮助科学家们弄清楚了生物是如何从水中进化到陆地爬行动物的。
14  加拿大丽都运河 (2007)
Rideau Canal
丽都运河是建于19世纪初的一条伟大的运河,包含了丽都河和卡坦拉基河(Cataraqui)长达202公里的河段,北起渥太华,南接安大略湖金斯顿港。在英美两国争相控制这一区域之际,为战略军事目的开凿了这条运河。丽都运河是首批专为蒸汽船设计的运河之一,防御工事群是它的另一个特色。1826年,在运河建造初期,英国人采用“静水”技术,避免了大量挖掘工作,并建立了一连串的水库和47座大型水闸,将水位抬高到适航深度。这是北美保存最完好的静水运河,表明当时北美已大规模使用这项欧洲技术,是唯一一条始建于19世纪初北美大规模兴建运河时代,流经途径至今保持不变,且绝大多数原始构造完好无损的运河。运河上建有六座“碉堡”和一座要塞,后来又在多个闸站增建防御性闸门和管理员值班室。在1846至1848年期间,为加固金斯顿港口的防御工事建造了四个圆形石堡。丽都运河见证了为控制北美大陆发起的战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丽都运河被称为是“美洲大陆北部争夺控制权的见证”。1812年战争之后,英军为了改善加拿大后方到前线的交通运输,计划在渥太华河和安大略湖之间修建一条运河,于是有了这条被称为丽都运河的水道,一但美军再次入侵加拿大,英军就可以使用蒸汽船队快速地将兵源及战略物资,通过渥太华河和丽都运河,从蒙特利尔一直运送到金斯敦的海军基地。就可以在美加边境和美军大战一场了。1826年,英军指挥官约翰.拜带队来到今日渥太华国会山一带屯垦,准备修建运河。虽然约翰.拜中校巧妙地利用了沿途的几条河流和湖泊, 使用了先进的静水运河技术,修了40多道船闸,大大地减少了施工量。这条202公里长的丽都运河,还是使用了数以千计的劳力,花了6年多才完工,运河的总造价超过了80万英镑。英国政府对约翰的超支非常地不满,就将他解职并调回伦敦接受调查。从此,约翰.拜中校也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看看他那心爱的丽都运河。
15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断崖 (2008)
Joggins FossilCliffs
加拿大乔金斯化石断崖是一处世界级古生物学遗址,位于芬迪湾入口处,占地689公顷。这个地区受到世界上最高的潮汐(超过15米或说49英尺)影响。经过潮汐作用不断侵蚀,形成23米(75英尺)高的断崖,科学家经常会在这里发现新化石。
化石岩壁上有极早期动物及其所生活的雨林的化石和遗迹,都在原处未动,完好无损且没有受到任何干扰。这处遗址群有绵延14.7公里的海崖,低矮的崖壁、岩石平台和海滩,保留着三种生态系统:河湾生态系统、洪泛平原雨林生态系统以及遍布淡水湖泊的防火林冲积平原生态系统。化石崖壁上有96类共148种化石,还有20处足迹群,是已知的最为丰富地展现了三种生态系统中化石生物的一处遗址。由于突出展现了这一地球历史时期的主要阶段,该遗址被列入《名录》。这里产生的化石,已经让人们对石炭纪时期的生命(包括种类繁多的植物群、变化多样的两栖动物群、令人兴奋的节胸属的踪迹和一些世界首批爬虫动物)有了更多了解。
1851年乔金斯化石断崖开始出名,当时《地质学规则(ThePrinciples of Geology)》的作者查尔斯·莱尔和《加拿大地质学》及《煤炭时代通气口(Air Breathers of the Coal Period)》的作者威廉·道森对这个地点进行了考察。当时乔金斯化石断崖已经享有一些知名度,因为科学家早已在这个原始位置发现大量化石树干。道森和莱尔检查其中一个化石树桩时,他们注意到一些非常微小的骨骼。结果这些貌似无关紧要的骨骼变成了在新斯科舍获得的最重要的化石发现。事实上这些是世界上首批爬虫动物的遗体,也是能证明陆生动物生活在“煤炭时代”的第一个证据。
16  加拿大格朗普雷景观(2012)
Landscape ofGrand Pré
格朗普雷景观是由位于新斯科舍省米纳斯盆地南部的格朗普雷沼泽地和考古遗址所构成的文化景观,是此地农业耕地发展的见证。从17世纪开始,阿卡迪亚人就在农业耕地中开始使用排水沟及被称作“阿瓦托”木制水闸系统。后来,普兰特人及今天的居民有对此给予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维护。这一遗产地也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地区,平均潮差达11.6米,同时也是对阿卡迪亚人生活方式和1755年起遭到放逐的历史的纪念场所。遗址占地超过1300公顷,包括一个巨大的低洼地农田和格朗普雷城的考古遗迹。格朗普雷城最早由阿卡迪亚人和霍顿威尔成立,后来由英国的后继者建造。这里的景观是早期欧洲定居者在北美大西洋沿海地区调整自己适应当地环境的最好例证,也是纪念始于1755的阿卡迪亚人遭放逐——史称大动荡的标志性地区。
北美洲东北部的阿卡迪亚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指的是与大西洋接壤,在大约纬度40度与46度之间的沿岸地带。其后,阿卡迪亚被划入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并发展成现在数个美国州份和加拿大省份。阿卡迪亚最早的殖民大部份来自法国。1604年,首任阿卡迪亚总督在圣十字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此后,阿卡迪亚人在阿卡迪亚建立起数个聚居地,形成了阿卡迪亚人这一特殊的族群。不久,这片土地的战略价值逐渐受到英国人的注意,这里遂成为英法两国长期争夺的对象,被英法轮番统治。
法国人与印地安人战争(即七年战争的北美洲战场)爆发后,阿卡迪亚人受到的压迫越来越重。英国人指责阿卡迪亚人不忠(他们不愿与法国人为敌)和进行游击行动。最后英国人便把不愿意宣誓为英国战斗的阿卡迪亚人驱逐出境,结果将为数6000到10000名阿卡迪亚人押送到南方的十三个殖民地或送回法国。另外也有一部分的人逃进深山或者其他地方去,造成很多家庭妻离子散,很多人到处流浪去寻找自己的妻儿。这一事件史称“大动荡”。
17  加拿大红湾巴斯克捕鲸站 (2013)
Red Bay BasqueWhaling Station
红湾巴斯克捕鲸站位于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拉布拉多的南海岸,由巴斯克水手于16世纪在加拿大东北端贝尔岛海峡岸边建立,是一处考古遗址,能为欧洲人捕鲸传统提供最早、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证据。16世纪30年代建立该捕鲸站的人将其称为“大贝瑞”(Gran Baya),他们将其作为一个海岸捕捞、屠宰、熬煎鲸肉以获取鲸油以及储藏的基地。该捕鲸站后来成为了向欧洲运送用以照明的鲸油的主要来源地。该遗址只在夏季使用,现在这里有的遗迹包括炼油烤箱、制桶工厂、停泊码头、临时住所、3艘西班牙捕鱼大帆船、4艘小型秘鲁渔船,以及一处墓地,水下还有沉船残骸和沉积的鲸骨。红湾巴斯克捕鲸站被使用了大约70年,直到当地的鲸群被捕杀殆尽,遗留了大量的考古物品。正是这些历史物品的存在使得红湾巴斯克捕鲸站成为美洲最宝贵的水下考古遗址。
18  加拿大迷斯塔肯角 (2016)
Mistaken Point
迷斯塔肯角位于加拿大东部纽芬兰岛。这处化石遗址位于加拿大东部纽芬兰岛的东南尽头,是一处长达17公里的狭长地带,有崎岖的沿海峭壁地貌。这片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大型化石群可追溯至震旦纪(5亿6千万-5亿8千万年前),勾画出地球生命演化史中一个极端重要的转折:微生物主导进化30亿年后,更大、更复杂的生命体开始出现。
19  加拿大皮玛希旺·阿奇 (2018)
Pimachiowin Aki
皮玛希旺·阿奇(意为“赋予生命的土地”)是一片有众多河流穿过,湖泊、湿地和北方森林交错的森林景观。这里是北美印第安人族群Anishinaabeg的祖居之地的一部分,该族群以捕鱼、狩猎和采集为生。该地区共有4个Anishinaabeg社区(Bloodvein River、Little Grand Rapids、Pauingassi和Poplar River)的传统领地。这片遗产地是“保有土地”文化传统的典范,其组成包括纪念造物主的恩赐,尊重一切形式的生活,及与他人保持和睦的关系。多由水路连接的活动地区、居住地点、通行路线和仪式地点组成的复杂网络充分体现了这一传统。
20  加拿大阿伊斯奈皮石刻 (2019)
Writing-on-Stone/ Áísínai’pi
该遗址位于半干旱的北美大平原的北部边缘、加拿大与美国接壤处。米尔克河谷是该文化景观的主体,这里有成片的“岩柱”——侵蚀作用形成锥形岩层奇观。黑脚族(Siksikáitsitapi)人在米尔克河砂岩壁上留下的雕刻绘画是原住民文明的见证。这些考古遗迹可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至欧洲文明进入初期。这一景观被认为是黑脚族的圣地,黑脚族人以仪式和对这片土地的敬畏延续他们的古老传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拿大这18个世界级的美丽景观,收藏起来吧!
加拿大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名录——北美洲篇(二)
加拿大这么美,我想带你来看看!
加拿大这18个世界级的景观,你没见过就亏大了!
漫话美洲板块(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