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遗产之马里篇(4个)
Mali
1杰内古城(1988)
2廷巴克图(1988)
3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1989)
4阿斯基亚王陵(2004)
1   马里 杰内古城(1988)
Old Towns ofDjenné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的杰内古城,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著称于世。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杰内自公元前250年开始有人居住,后来发展成一个市场中心和撒哈拉黄金贸易的重要中心。15世纪到16世纪间杰内成为伊斯兰教义传播的中心。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 000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这些建筑为防止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 。
杰内古城所在的小山丘位于没有任何村庄的平原中部,处在尼日尔河泛滥时也未能淹没的地方。杰内古城正式建立于公元800年,是马里南部的一座历史和文化古城,有资料显示这个地区公元前250年开始就有人居住。杰内古城兴起于奴隶贸易和黄金交易的繁荣时期,是古代非洲内陆商路上的重要中转站,古代的商业中心,因此杰内古城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公元9世纪或10世纪开始,杰内古城在黄金贸易以及苏丹地区其他商品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16世纪末被摩洛哥征服前,杰内古城成为了西非最为美丽的商业城。14世纪时,杰内古城达到了鼎盛期,黄金帝国马里的名声甚至传到欧洲。杰内人有经商传统,杰内城参与了黑非洲、马格里布以及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它和廷巴克图相互联系,并拥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杰内商人从南撒哈拉地区用船运来黄金、象牙、奴隶等转卖到各地,然后再将从北、中非洲运来的岩盐、烟草、衣服、皮革制品等转售到南撒哈拉地区。杰内的富裕商人们在城内择地而居,保持着特有的生活习惯、服饰以及烹饪方式。
杰内古城以光辉灿烂的伊斯兰文化和盛极一时的摩尔式建筑闻名于伊斯兰界和撒哈拉以南的热带非洲地区,是一座富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杰内古城的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建筑风格统一,是苏丹建筑艺术的代表,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杰内城的中央广场被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的建筑物较多,王侯宅第颇具特色,杰内古城民居的院墙也非常具有特色,它是用泥沙涂抹而成,民居院子中央有一个公共场院,整个看来仿佛是一块块切割整齐的大石块。此外东部有河港,商业活动频繁。西部仅仅为手工业区。市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杰内清真寺,占地637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5平方米,为非洲典型的萨赫勒——苏丹式建筑。1907年~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了大清真寺。重建的大清真寺高11米、周长56米,造型奇特,作为城市主体景观,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线条。大清真寺占据了集市广场,宽窄不一的沙石街巷蜿蜒向两大广场延伸,由防护城墙围挡的11个街区形成了自然的城市规则。大清真寺重建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椰树木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建筑面积达3025平方米,100根粗大的四方体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的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气洞,高大宽阔的寺门更是壮观。寺院的主墙是由3座塔楼构成的,塔楼在5根泥柱的连结下成为一体。式样独特、结构新颖的寺院是苏丹建筑艺术和撒哈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
重建的清真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伊斯兰教的象征。这里,只有伊斯兰教徒才能入内。杰内大清真寺是一座壮丽的沙堡,结构之不对称,曲线变化之丰富,动人心魄。它坐落在一大片多层建筑的中心,这些建筑和清真寺一样都是土木结构,亲切而富于美感。杰内大清真寺也许是非洲土地上最具视觉和谐感的建筑。每逢周一,成千上万长袍鲜艳的贝尔村民涌入集市广场时,妇女们鼻子上是沉沉的鼻环,嘴唇上是紫色的花纹,耳朵上则悬挂着黄金耳环——清真寺为此而别具一番风韵。因此,每周一的大集市以及女人鲜艳夺目的服饰是杰内古城的魅力所在。
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同时,杰内城作为一座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为研究西非早期的水稻种植、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以及伊斯兰教在西非地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1300年,由于国王皈依了伊斯兰教,从而建立了伊斯兰教帝国,从此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是杰内城的繁荣发展时期,成为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原始的黑人文化在曼丁哥王朝的统治下发展起来。
这座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的左岸的古城,如今碧绿的巴尼河缓缓流过市内,市内沟渠纵横,小桥卧波,流水潺潺,各式建筑被掩映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芒果树、棕榈树、香蕉果从中,鲜花繁茂,芳草如茵,向人们展现出一派热带水乡泽国的城市景象。
2   马里 廷巴克图(1988)
Timbuktu
廷巴克图,又译为“丁布各都”,现名通布图(Tombouctou),位于沙漠中心一个叫做“尼日尔河之岸”(“Boucle du Niger”)的地方,距尼日尔河7公里,坐落在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廷巴克图是声名显赫的科兰尼克·桑科雷大学的所在地。廷巴克图在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成为了宗教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津加里贝尔、桑科尔和西迪·牙希亚这三座雄伟的清真寺反映了廷巴克图的黄金年代。尽管这些建筑不断地被修复,但是今天它们仍然受到风沙侵蚀的威胁。
廷巴克图,为1087年图阿雷格人所建。图阿雷格人是非洲著名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为了寻找水源,他们赶着牛羊、带着骆驼,驮着帐篷和其他生活用品,常年往返于阿鲁万纳和尼日尔河沿岸之间。据传说,当年图阿雷格人每逢旱季,他们南下来到廷巴克图所在地的一口水井旁,围着水井安营扎寨,雨季时便留下多余物品返回北方。这口水井由一名叫布克图的老妇人看守,他们每次南下都说去“廷—布克图”,意为“布克图之地”,后来建立的城镇也称之为“廷—布克图”,廷巴克图便是从“廷—布克图”演化而来的。图阿雷格人的这口水井迄今依然保留着,供游人观赏,成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
廷巴克图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也是伊斯兰文化向非洲传播的中心。它享有“苏丹的珍珠”、“神秘的通布图”、“荒漠中的女王”之美称,是马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古城。此外,它还以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而闻名于世。
公元13世纪,随着以尼日尔河为经济中心的马里帝国的崛起,廷巴克图日渐重要。由于它与杰内之间发展的食盐、谷粮和黄金贸易,其商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军事作用。它不仅接纳了许多从撒哈拉沙漠边界城镇逃出来的外国商人,而且吸引了众多伊斯兰学者。所有这些人为廷巴克图的发展及其包括贡达姆等邻近地区的确立作出了贡献。廷巴克图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修建了防卫城墙和清真寺。此时的廷巴克图在曼丁哥帝国的统治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结构的基本布局就在那个时候确定下来。在阿斯基亚王朝(1493年至1591年)时期,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城市建设密集发展。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
廷巴克图的建筑是伊斯兰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统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穆萨清真寺了。这个出名的伊斯兰建筑群在1325年创建,经过了几次扩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这座清真寺由2座宣礼塔和3座内院共同组成,2座宣礼塔中较高的那座是市内最高的建筑。市区的另一座著名建筑是创建于14世纪的斯科尔清真寺。在寺中耸立着一座装饰精巧的宣礼塔。16世纪,伊斯兰教学者都在寺中那方形的祈祷大厅里深造、论道。
公元16世纪末期,摩洛哥人侵占,城市遭到破坏,开始衰落。法国殖民者于1893年占领此地后,廷巴克图更加衰落破败,而且从此一蹶不振。今天的廷巴克图,是在马里独立后得到建设和发展的,是马里最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通布图区(全国八大行政区之一)首府。
廷巴克图的清真寺以及圣地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对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6世纪由班迪亚拉基拉修复的廷巴克图三大清真寺是阿斯基亚王朝末期廷巴克图作为首府达到黄金时代的见证。廷巴克图清真寺向世人解说了传统的建筑艺术。
3   马里 邦贾加拉悬崖(多贡斯土地)(1989)
Cliff of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邦贾加拉悬崖,位于马里中部横贯东西的邦贾拉山地,在靠近尼日尔河一侧海拔500米的断崖上。在这悬崖峭壁间,布满了犹如蜂窝般的多戈族的住宅。这些悬崖是大型建筑(房屋、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的保护伞,而这些建筑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多贡文化的灵魂。邦贾加拉高地是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
邦贾加拉悬崖是一座断层山脉,面向尼日尔河的那一面是陡峭的断崖。它上面的平地和下面的平原都是多贡族部落的聚居地。多贡族是一个男权部落,它的人字形村落和民居使邦贾加拉的悬崖闻名遐迩。
多贡族村落整体看起来非常奇特,就像一个“人”字:专供男人集合的场所是人头,脚则是南端的两座庙宇,东西两端各有一间圆屋代表手,供长老们居住的村落中心则代表了胸部。尖顶泥屋的民居也像是人的形状。厨房是头部,代表眼睛的是两个用以排气、采光的孔,卧室算腹部,左右两边的仓库分别代表女人和男人。床象征着大地,平屋顶则表示天空。装饰着代表祖先和神的各种雕刻的大门位于脚部的位置。这里还时常举行假面舞会。多贡族假面具有90种,用以配合不同的舞蹈内容。
邦贾加拉悬崖是多贡文明的中心地区之一,沿袭下来的古代习俗、庆典、艺术及民间传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尽管资料表明多贡族人直到15、16世纪才迁移到此,但有考古证据表明,早在10世纪,邦贾加拉悬崖处就有人类活动。早先多贡族由4个部落组成,但现今他们都以村落为单位,居住在同一个村里的人共用一个姓氏。这里的常住居民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区,以在沙漠边缘种植农作物(例如黍、高粱、葫芦和木薯)为生。他们将水稻种在精心打理的池子里。在悬崖较为平坦处,还建有美丽的花园。
邦贾加拉悬崖和峡谷里的植被以郁郁葱葱和种类繁多而见长,主要包括榕属、大戟属和风车子属植物。各种各样的植被分布,为此地居鸟和迁移来的候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里你会发现狐鹰、苍鹰、伯劳鸟、鸽子、长尾小鹦鹉和胸部呈鲜红色的太阳鸟。池塘当之无愧地成为埃及珩科鸟、灰头翠鸟、山鹑及大鸨的乐园,灰头麻雀和秃鹰则是村庄附近的常客。在邦贾加拉悬崖地带出没的哺乳动物主要是豺、箭猪及狐狸,先前还在此发现过瞪羚、黄鹿以及野狗,但如今却无处可寻。
悬崖处潮湿的小气候是风车子属植物和阿拉伯树胶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以喜湿而闻名的卷柏、秋海棠、柿属及朴属植物在这里也得以成活。悬崖底部的平原上主要生长着黄檀属、风车子属植物及罗晃子,岩石形成的池塘里有着诸如星莲属、莎草属的水生植物。
邦贾加拉悬崖可以说是西非最美丽的地方之一,多贡族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村庄坐落在绵延达125英里的邦贾加拉悬崖沿途,远近闻名的尼日尔河一路伴随着悬崖流过。这些村庄占去了马里和布基纳法索领土的一部分。当初多贡族人之所以选择将村庄建在邦贾加拉悬崖附近,是因为他们孤立无援。悬崖可以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这些悬崖是大型建筑(房屋、粮仓、圣坛、神殿和集会厅)的保护伞,而这些建筑正是几个世纪以来传统多贡文化的灵魂。这里现在也仍然保留着许多悠久的传统,如祭祀仪式等。建筑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价值,以及优美的风景,使邦贾加拉高地成为最具西非地质地貌特征的地方之一。
多贡族人后来又将居住区扩大到邻近的砂岩高地和沙质平原上。他们在高地、平原乃至悬崖地区的主要谋生方式就是农耕,但是由于这里的土壤贫瘠加上降水有限,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多贡族人对于人类起源有着自己朴素的理解。在多贡族的神话中,主神名为阿玛,他们认为是他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人。
当你进入这个村子,经常会被一阵奇怪的笛声吸引过去。这就是多贡族最有名的祭祀舞蹈,传说中的“达马仪式”。许多老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位老者吹笛,另外两位老人手持手鼓,头戴面具的舞者聚集在另一侧等待召唤。歌曲渐入高潮时,二十几位头戴面具、脚踩高跷的年轻多贡族人依次出场。他们的面具以木制为主,形状细长,有的面具甚至长达5米,很难想象跳舞时如何操控面具的重量并保持平衡。面具凹颊与鼻梁明显分开,鼻梁呈长方形或人字形,顶端刻有不同的动物或者祖先像,或者用贝壳镶嵌装饰,色彩大胆艳丽。当地向导告诉我们,多贡族面具种类多达80余种,每一种面具都有不同的寓意。牛头面具代表勤奋工作;羚羊面具提醒新一代的族人不能放弃从前的狩猎生活;水牛面具则代表力量和勇气,它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最有名的面具“卡纳加”(Kanaga),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竖表示天地合一。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当初被多贡族供为祖先的外星人“诺母”像。3个身材健硕的年轻人,头戴形状像“Ж”的梯子面具,和着音乐以极其缓慢虔诚的动作开始舞蹈,与其说是舞蹈,不如说更像膜拜。这些面具大体是红黑黄三种颜色,高度从2米到5米不等。舞者低头触地后再抬起,表示它正在净化大地,驱赶邪恶,逝者的灵魂得以升天。随着手鼓节奏的加快,头戴动物面具和少女面具的舞者也加入其中。非洲舞的特点在此时得到完美展现,舞者疯狂地抖动着臀部,飞舞着双臂,燃烧着激情,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多贡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按照多贡族的传统,女人没有权利戴面具,所以只能由男人来代替。少女面具的加入,寓意日常生活中的家务琐事离不开女人,女人是家庭的支柱。在实行一夫多妻的多贡族村落里,对女人的地位如此肯定,超乎人们的意料。关于少女面具舞,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几百年前,当多贡的四大家族定居在悬崖下的时候,这里的拜物教是以男人为主导,实行一夫多妻制,村里的男人经常打骂女人。有一天,村里一个少妇又和丈夫吵架,她偷偷躲到河边哭泣,这时她在河边发现了一个编织精美的面具。她认为这是神赐给她的礼物,于是偷偷把面具带回家,藏在家里的谷仓里。每当丈夫打骂她之后,她都会躲进仓库,对着面具诉说委屈。神奇的是,每次跟面具倾诉之后,丈夫都会对她百依百顺。慢慢地,村里其他妇女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大家都会到仓库里哭诉。时间一长,男人再也不敢打骂妻子,女人在村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4   马里 阿斯基亚王陵(2004)
Tomb of Askia
阿斯吉亚王陵给人印象深刻的17米高的金字塔形建筑,由桑海帝国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于1495年建于首都加奥。由这个王陵可以看出15世纪至16世纪这个帝国的强大、富裕和繁荣。当时,桑海帝国控制了横跨撒哈拉的贸易,特别是盐和黄金。它也是西非萨赫勒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的泥土建筑传统的范例。阿斯基亚王陵包括了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聚会场地。这些都是在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从麦加回来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并将加奥作为首都后建造的。
在非洲古典文明中,桑海文明仅次于埃及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黑非洲(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或称中南非洲)起步不晚,但由于地理的阻隔等诸多原因,直到中古时期,多数地区还未摆脱原始状态。但从5到16世纪,中南非洲也发展出一系列王国和帝国,这些国家具有以下特征:广泛的与北非的跨撒哈拉贸易、庞大的常备军和有效的征税系统。
7世纪时桑海人在登迪建立小王国,后迁至加奥,先后臣属于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逐渐皈依伊斯兰教。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即位后沿尼日尔河大力扩张,占领马里帝国中心城市廷巴克图,正式建立桑海帝国。桑海最盛时期领土西至大西洋,东至豪萨人区域,北至摩洛哥南境。桑尼·阿里死后国家陷入内乱,1590年,摩洛哥军队入侵,占领加奥、廷巴克图等地,桑海帝国瓦解。
桑海文明的世纪代表着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辉煌的颠峰,使桑海帝国在伊斯兰世界享有盛誉。十五世纪起,桑海逐渐形成一个强盛的帝国,取代了马里帝国在西苏丹的霸主地位。最终发展成为非洲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古国,面积几与欧洲相等;之后的西苏丹地区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一直未曾出现能与之相比的庞大帝国。不仅如此,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备、文化学术的繁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桑海帝国代表着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辉煌。
桑海国王鼓励商业发展,商业大扩展使城市文明在整个西苏丹萨赫勒地区得到了发展,廷巴克图、杰内和加奥是桑海帝国最大和最重要的三座城市。廷巴克图是帝国的经济重镇和文化中心,也是整个苏丹地区的圣城,在当时的伊斯兰教世界中享有盛誉。据文献记载,十六世纪中叶,廷巴克图有一百八十多所教授《古兰经》的学校,极像一座大学城。杰内在经济和宗教方面与廷巴克图有密切联系,是苏丹内陆最重要的黑人聚居地,那里高耸着威严的清真寺,可称为苏丹艺术的明珠,也是南方的大市场。加奥则是政治首都,比其他城市更古老。15世纪兴盛起来的桑海帝国是西非古代国家的集大成者,而穆罕默德·杜尔则是这个帝国最强盛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改革留给了后人许多遗产,影响直至今日。正因为如此,穆罕默德·杜尔在黑非洲的帝王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穆罕默德·杜尔是桑海帝国阿斯基亚王朝的建立者。他的舅父索尼·阿里(1464—1492年在位)是索尼王朝的第三代君主,经过不断的征战,灭掉了曾经的宗主国马里帝国。穆罕默德·杜尔在舅父的朝廷中担任高级将领,也立下了一系列战功。索尼·阿里死后,由其子巴罗即位,但不到一年,就被树大根深的穆罕默德·杜尔篡夺了帝位,结束了索尼王朝的统治。其时,杜尔已年届50,可谓大器晚成了。穆罕默德·杜尔上台之后,便着手实行改革。首先是改革军制。索尼王朝时代,实行近似于义务兵役制的“全民皆兵”制度,表面上兵力众多,但战斗力低下,且严重妨碍农业生产。杜尔实行了军队的职业化、精简化,并吸收被征服民族入伍,完善步兵、骑兵、水兵的设置。接着,杜尔继续了索尼王朝的征服战争,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东到阿加德兹,南抵尼日尔河河曲,西至塞内加尔河上游,北部深入撒哈拉大沙漠”的庞大帝国。其统治领域囊括了西非最富庶的平原地区,超过了马里帝国的全盛时期。穆罕默德·杜尔也因此被尊称为“阿斯基亚大帝”。公元1515年桑海的属地豪萨独立,帝国出现危机。1519年,杜尔的弟弟,多年尽心竭力辅佐王兄的奥玛尔孔迪亚加去世,更使他丧失了控制王朝的能力。1528年8月,杜尔被其长子穆萨废黜。桑海帝国政治制度弱点之一是没有明确的王位继承制度,此时这一弱点尤显突出。强盛时期的桑海,将势力和影响扩展到摩洛哥的食盐来源地塔加扎和塔奥迭尼,几乎接近摩洛哥的边境,打破了横贯撒哈拉贸易的商业均势。对此摩洛哥人怀恨已久,桑海内乱为摩洛哥王国复仇提供了良机。此时桑海帝国的骑兵和弓箭手数倍于敌手,但是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无力御敌。摩洛哥军队大败桑海军队,先后进占廷巴克图、加奥和杰内等城市,桑海帝国就此解体。从桑尼阿里登位算起,到1591年摩洛哥兴兵入侵为止,桑海帝国共历时127年。尽管桑海帝国覆灭了,但桑海人的国家仍然存在。他们此后退回到南方的尼日河沿岸的原居住区登迪地区,延续着他们传统的生活。直到今天,尼日河沿岸的狭长地带从廷巴克图一直延伸到尼日利亚西北部边境,依然居住着近百万曾建立历史上大帝国的桑海人的后裔,他们大都是农民或渔民。先祖的光荣和昔日帝国的辉煌依然在他们之间传诵,激励着他们为生存竞争而勤奋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联合国邮政发行 《非洲的世界遗产》邮票
非洲的“敦煌”,一座神秘的城市,因为战争如今已是破败不堪!
马里|廷巴克图与杰内老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非洲马里大清真寺
非洲伊斯兰文化的黏土之城:马里杰内古城
非洲十大鲜为人知的文明(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