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道探索】周智勇:探寻思维的轨迹——如何从思维轨迹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记事

    探寻思维的轨迹

——如何从思维轨迹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记事

《学会记事》位于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记事训练。2018年1月12日我曾在正道10区讲过交流过一个设计《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今天,我将交流另外几个设计。

学会记事之切分情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切分情节,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叙述一件事。

2、恰当把握详略,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生动。

过程与方法:

教师示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享交流,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二、教学重难重点

学会切分情节,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完整叙述一件事,恰当把握详略,并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三、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享交流,教师点拨。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你认为怎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完整?

学生可能说出:

交代清六要素

记叙顺序

详略得当… …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前知识,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要把学生带到一个地方,先要知道他们现在在哪里。

(二)游戏激趣

把大象装冰箱里总共分几步?

学生答:分三步,一,把冰箱门打开;二、把大象装进去;三、把冰箱门关上

追问:假如大象不进去你怎么办?

学生可能的回答:用绳子牵,拿它喜欢的食物哄。

再次追问:进不了门怎么办?

学生可能的回答:把冰箱做大些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教学先行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下面要讲的内容(分支事件和切分情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技法讲解------走进课文学写法

1、把握“主要事件”的内涵

叙事类记叙文写作的关键之一在于要围绕一个“核心事件”(或“主要事件)来写。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核心事件是什么呢?

请试着按“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形式概括。

“我”在小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既上不去又下不来十分害怕,最后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 。

设计意图:在写作教学中带 动阅读,巩固概况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教学点;为下面切分情节做铺垫。

2、学习切分情节

要想把一个“核心事件”叙述完整、交待清楚,还应该写出事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前因后果,我们通常可以把“核心事件”分成几件“小事情”(或“分支事件”)来叙述、组织,每个小事件又可以切分成几个情节来叙述。

你能将《走一步 ,再走一步》分成几件小事情并切分成一个个小情节吗?

请按时间顺序概括、整理一下。教师先呈现开头一部分的情节:

玩厌弹子,提议爬崖——左右为难,朋友怂恿——

为了面子,来到崖前——爬上悬崖,上下两难——

苦苦哀求,扬长而去——心惊胆战,不能动弹——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分别切分后面两部分:

爸爸来了,安慰指导——迈出一步,有了信心——

一步一步,信心大增——成功脱险,投入父怀——

 这个环节是教学重点,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依次开展。

3、“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两情相悦写华章”这一写法。并补充讲解“ 一心一意串彩练”,即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确定详略,适当点拨一下。

4、完成阅读提纲

把五根手指作为思维导图模板,完成前面情节线的形式变换。

设计意图:初步形成心理图式。

(四)当堂训练

 以亲身经历的某件事情为主要材料,按时间顺序切分情节,注明感情变化,可适当加入一些想象。用“五指式提纲”的形式展开。

示例:放风筝,拔河,蒙面找讲桌等。

全班分成两大组,展开想象,各选一个事件切分,最后全班交流。有余力的可做一做五指式写作提纲。

这个环节是教学难点,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依次开展。

设计意图:学习从写作角度切分情节,用“五指式提纲”的形式制作写作提纲,强化心理图式。

(五)学以致用

根据自己的“五指式提纲”,完成一篇作文,6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强化本课学习内容,运用切分情节技能及“五指式提纲” ,将作文写完整。

学会记事之一波三折

 这个教学案例开发只是一个构想,我还没有具体形成一个教案。

波折构思法


 应用曲线图,构思文章。

把下列的直线构思,变成曲线,并画出曲线图。

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雨,妈妈来送伞。 

一个小组最早到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曲线图

焦急,懊悔(放学了下起了雨,却没带雨伞,后悔没听妈妈劝)——期盼(盼妈妈来送伞)——失落(过尽千帆皆不是)——生气(跑回家全身湿透)——恍然大悟,忏悔(妈妈半路摔伤)。

一个小组到黑板画出了曲线图:焦急懊悔(放学下雨,没听妈妈的话没带伞)——高兴,幸福(妈妈来送伞了)——伤心(我把雨伞送给了同学,妈妈骂我傻,两母女冷战几天)——高兴,甜密(蜜)(妈妈下班的时候把伞让给了同事,相视一笑)

波折=愿望+受挫

《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打祝家庄》

曹文轩说我们其实都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好文章离不开——折腾。

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呢,其实就是折腾出来的。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的折腾,文章就出来啦。

曹老师举了个怎么通过反复的折腾,把一点点大的小事我把它折腾成很长很长故事的例子。多大的事,就这么大,说有一个小院子,小院子里有个柿子树,这个柿子树上还只剩下一个柿子,就这么大的事。好,现在开始折腾。说有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皮卡,不是皮卡丘,是皮卡。

皮卡是谁呢?是曹老师的儿子,他本来的名字不叫皮卡,叫曹XX,这就是曹老师写的一部书,叫《我的儿子皮卡》,是写小家伙从出生到小学六年级的故事,《我的儿子皮卡》,把名字改掉了是因为不让他的同学知道写的是他。

好,现在就这么写,小男孩皮卡,望着柿子树上,那最后一个柿子,对柿子说:柿子,你不能掉下来,你必须给我坚持住,你无论如何得给我坚持住,因为再过几天我的哥哥就要从日本的东京回来了,你一定要坚持到我哥哥回来。

所以每天早晨这个叫皮卡的男孩都会望着柿子树上的最后一个柿子,对柿子说:“一定一定,拜托拜托。”好,下面曹老师要开始折腾了。可是……家长们,小孩写作文写的是什么,就是一个词——“可是”。

看看,往这走,可是,回来啦,多出一个长度来,可是,又回去啦,又多出一个长度来,作文不就长了吗?可是,就在哥哥回来的头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

如果柿子掉下来了小说就没有办法写啦,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的可能性?可以按照你们的设想,你们的每一个设想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有无限的可能性的。

那么曹老师是怎么写的呢?他是这样写的,就在哥哥回来的头一天,天空飞来了一只乌鸦,把柿子给叼走了。叼走了就叼走了呗,可是这只乌鸦很淘气,它叼着柿子在皮卡的脑袋上空盘旋。当时,天空很蓝,乌鸦(很黑),柿子(很黄)。

曹老师说写作文要注意,你眼前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以后写作文要知道使用一种词,叫颜色词。蓝色的天空下飞着一只黑色的乌鸦,它嘴里叼着一个黄色的柿子。写作文要有画面,要有风景描写。乌鸦飞走了,皮卡就开始追赶乌鸦,见河过河,见桥过桥,也不知道追出去多远了,乌鸦飞进一座山里,再也看不见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皮卡已经累得不行了,就躺在了地上。

当皮卡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他在什么地方?曹老师是这样写的,刚才有个小孩已经跟我想的是一样的,他是这样写的。皮卡起来,皮卡起来了一看,哇,好大的一片柿子林啊!一棵一棵的柿子树上,都挂满了柿子。灿烂的阳光下,那一树一树的柿子就像一盏一盏灯笼那么漂亮。

这个时候我们皮卡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摘柿子)错啦!不能摘!记住,以后写作文写到一个人要去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让他立即去干,要有一个来回哦,要有一个反复哦,我刚才讲的那个词叫什么词?

折腾!皮卡没摘柿子,皮卡往柿子林走去,一边走一边说:“不能摘不能摘不能摘……”然后走出了柿子林,然后站住,然后又重新回到了柿子林,怎么样?摘了一个柿子。

看见没有,原来这么长,折腾一次就变这么长,他还要继续折腾下去,就在皮卡刚刚把柿子摘到手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情?(乌鸦又叼走了)不是,你们猜去吧。好,他就说到这儿。











一个很平常的事情,经过曹文轩老师一“折腾”,“折腾”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里我们从中学到了写文章的一些技巧。

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曹老师这个故事就是从他儿子平常的生活中延伸出来的,平常的开始经过演绎升华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很多好的材料被大家无视掉了。

“折腾”出跌宕起伏的文章情节。好的故事应当有个好的情节,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奇和惊喜感,平淡无奇的故事,读者一看到前面发生的事,就能猜到后面的内容,太没意思了。读者能在一个故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新事物才能激起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也是故事情节的魅力所在。 

寻找事件的波折点:不该先玩游戏

傍晚,放学铃声一响,我收拾书包跑向公交车站台。等了5分钟,没有一辆公交车驶来。天哪!公交车怎么那么慢,蜗牛爬吗?我还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呢。这时,远远地看到一辆公交车驶来,等公交车停稳后,我兴高采烈的上了车,找到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心里想着:到家之后,如果爸妈不在家,我可以尽情地玩新买的游戏机。公交车到了终点站后,我匆忙跑回家,看到爸妈果真不在家,连书包都没有放下,就拿起游戏机打了起来。

不久,爸爸下班回来了,上了楼,见我书包还没有放下来,正在玩游戏机,就知道我的作业一定没有写好。爸爸一句话不说,一把抢过我手中的游戏机向地上一摔,只听见一声巨响,我的“宝贝”粉身碎骨。我了废品。爸爸生气地说:“作业没有写好就玩游戏机,你真行啊!快写作业,否则你的玩具我全摔了。”我急忙从书包里掏出作业写了起来。

哎呀!事后想想,当时真不应该先玩后写。

(1)请动手找出曲折点,画出曲线图。

第一是“我”兴奋地打游戏;第二是爸爸发脾气;第三是“我”乖乖地做作业。

(2)材料不错,有波折,作文却并不好,问题在哪里呢?

作者没有抓住“曲折点”,把“曲折点”写详细。

建议:第一个“曲折点”,要写出我的兴奋,沉浸在打游戏的快乐里。

第二个,要写出爸爸发脾气的可怕。爸爸没有说话,那就写他的表情,写他走过来的脚步,写他生气时的呼吸,写摔的动作。

第三个,“我”乖乖地写作业,心里肯定还有点不踏实,要把内心的反应写出来。

寻找故事的曲折点:写作文,第一要有“曲折感”的故事;第二要想清楚“曲折点”在哪里;第三选两三个“曲折点”,想办法写详细。

寻找内心的“波折点”

我们的生活毕竟不是电视剧,很多的事情没有什么曲折的地方。

阿明第一次炒菜,一帆风顺,没有什么曲折的:

(1) 切好了菜。

(2) 油热了,把菜放入锅里。

(3) 炒了一会,放佐料。

(4) 熟了----大家一尝,很好吃。

这么顺利,怎么办呢?

示例:表面看阿明做菜很顺利。内心里,有没有波折?

比如,切菜的时候,心里会担心什么?——“担心会不会切到自己的手。”

油热了,菜要倒下去了,会担心什么?——“担心油会不会溅到手上、脸上?”

菜炒好了,大家要品尝了,会担心什么?——“担心别人尝了,觉得不好吃,会说太咸或者太淡什么的。”    

很多表面看来一帆风顺的事,内心并不一帆风顺。寻找曲折点:一看事情的外在;二看自己的内心。内心,为我们打开了曲折感的一扇重要的大门。

波折=愿望+受挫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
学会记事之添枝加叶

一、扩句

遇到名词(表示名称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什么样的”修饰语。如“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燕子”这句话对不对?对,但是不具体,不生动。看《燕子》这篇文章怎么修饰名词的: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加点是名词)   

遇到动词(表示动作的词),想办法在前面加上“怎么样地”。如“他走了。”(加点的是动词),要使这句话变具体,可这样写:“他背着书生气地走了。” “他双手捧着书,一蹦一跳地走了。”等等。   

用上比喻、拟人、联想、夸张、排比使句子活起来跳个舞。

二、切分情节

三、添加描写

网上有一个添枝加叶的例子

她骂他是一个混蛋。

这个好像有些负能量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动作描写

她伸出右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神态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伸出右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努力的告诫自己,抑制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但是,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怒睁杏目,伸出右手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四、增补信息

研读《学会记事》教材文本,还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写得有感情”或“融入感情”两个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即顺叙、倒叙和插叙,在《切分情节》设计中可以带一带倒叙。

情节波折            情感变化

①玩厌弹子,________  ( 厌  烦 )

②左右为难,________       

③为了面子,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 害   

⑤________,扬长而去      

⑥            ,             ( 心惊胆战)

⑦爸爸来了,________     

⑧________,             ( 有了信心 )

⑨一步一步,________       

⑩成功脱险,________       

结果提前10、1、2、3、4、5、6、7、8、9

高潮提前6、1、2、3、4、5、7、8、9、10 

“融入感情”,七下第二单元《学会抒情》会继续训练。











总结一下:

根据研读统编教材《学会记事》文本,我设计开发了一个系列案例,共四个,分别是《学会记事之切分情节》《学会记事之一波三折》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学会记事之添枝加叶》。这四个案例分别对应记事的四种方法(能力):切分法(分解法),波折法(阻滞法),筛选法(明确意图法),添加法(添枝加叶法)。

个人认为,切分法、波折法、筛选法是基础,添加法是前三种方法的具体运用。

如果刚进初中的学生写一件事,按照这四种方法写(改)四遍,叙事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到这一步,《学会记事》作文指导好像结束了。真的是这样吗? 

经过前面四步,学生写事字数是多了,但难免有详略不当、重复啰嗦的现象。由此,《学会记事》还必须有关键一步:删减,做“减法”。

所谓“减法”,是在前次作文的基础上,减少字数。与缩写不同,要求不减人物、不减事件(情节)、不减段落。换句话说,减掉那些可有可无的词句。

做完“减法”后,作文指导结束了吗?没有。

这时的作文只是比小学生动具体些,长一些;但与初中优秀叙事文章相比,情节链条太紧密了,没有“留白”。

个人观点:初中记叙文情节应“留白”,情节“留白”的记叙文更有味道,更美。

个人观点,个人知识产权,引用请注明出处,五指式提纲也是。(开个玩笑)

做完减法之后,再运用筛选法、添加法做个性化加减,允许增减情节细节,允许增减段落。这一步“个性化加减”,务必达到“留白”之目的,如同断臂的维纳斯。

这样,按照“切分法(分解法),波折法(阻滞法),筛选法(明确意图法),添加法(添枝加叶法),个性化加减法”这几步操作,基本能达到七上《学会记事》的教学要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二单元写作指导 :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写作:学会记事
《学会调控情绪》说课稿
写作技巧:满分记事作文秘诀
小学作文第10讲:学会写好记事作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