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大暑,最凶险的20天即将到来,这些养生法则不可不知!

俗话说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今天正式大暑了,大暑意味着大热

大暑过后,进入长夏

夏季雨水多,湿度较大

人体消耗也大

此时更要注重健康养生

平安度过大暑

这几大养生法则你一定要知道!

大暑养生 重在养脾

脾位于人体中部,按中医学所划分的季节,大暑中的长夏正是一年之中, 中医认为,长夏属土,而脾也属土,与脾相应,故有“脾是长夏”之说。而夏季雨水多,湿度较大,人体消耗也大,这时候就需要增强脾的运化功能,所以大暑养生,重在养脾祛湿。

点击视频即可观看

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我们可以选择艾灸脾俞穴,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治疗如腹胀、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特别是三伏天,艾灸效果更为显著。

大暑怎么吃

夏季人体消耗大,脾的运化功能需增强,才能更多的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夏天人们大量进食生冷之品,易损伤脾胃。


1.清热提神吃点“苦”

适当吃些苦味食物,既能健脾开胃,还能预防中暑。另外,苦味食物还具有醒脑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回复精力和体力,减轻乏力感。

推荐食物:

苦瓜、苦菜、苦荞麦等。


2.解暑健脾多吃豆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人容易疲劳和食欲不振。因此,应注意摄入健脾养胃的食物。

推荐食物:

绿豆汤、莲子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


3.益气养阴多喝粥

桑拿天,天气湿闷,容易耗气伤阴,出现虚弱无力等症状,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增强体质。

推荐食物:

建议多喝荷叶绿豆粥、薏米百合粥、菊花粥。此外,山药、大枣、鸡蛋、蜂蜜、莲藕、木耳等也有滋阴功效。


4.能量补充食蛋白

大暑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

推荐食物:

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植物蛋白。至于动物蛋白摄取,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中伏遇上大暑怎么过

1.大暑要热着过

中医讲养生要顺应时节,夏天该热就得热,该出汗就得出汗。因此,我们要顺着阳长的规律,采取以热制热的“热养”法。

2.远离邪寒

饮食上应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里。尽量不用冷水洗头洗脚,下雨天避免淋雨,因为冷水最伤阳气。

3.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热水泡脚能够使气血运行通畅,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强新陈代谢。水温以42℃~45℃为主,温暖舒适为宜。

4.喝热茶

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5.出热汗

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

6.女性更要“热养”

女性阳气不足,又以血为用,更要注意补阳气,因为气能生血。因此,夏日里女性也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少吃生冷食物,少吹空调,多运动等,达到出汗排毒的目的。

大暑 冬病夏治

中伏是冬病夏治——三伏灸的黄金阶段,大暑则是夏日节气养生的关键收尾阶段,如果能把两个时段的养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艾草乃纯阳之物,是被几千年来的实践所验证的养阳扶正气的中医养生方法。用艾灸关元、中脘、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很好的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从而补充人体所需阳气

关元

关元:元阴元阳交关之处

主治:少腹疼痛,痛经,中风脱症,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中脘

中脘:专治一切脾胃之疾

主治:胃痛,腹痛,腹胀,肠鸣,便秘,失眠,癫痫,胃炎,胃溃疡,荨麻疹,食物中毒。

大椎

大椎:人体最大的穴位

主治:热病,感冒,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颈椎病,小儿惊风等。

足三里

足三里:后天之本,气足之源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咳嗽气喘,心悸气短,膝痛,下肢痿痹,脚气等。

三阴交

三阴交: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

主治:脾胃虚弱,内分泌妇科,失眠,脚气,水肿等。

大暑之后

二十四节气也过半

冬病夏愈,大暑养生

愿你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也拥有动人的光景

【完】

你的一个“分享”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养生 || 雨水:宜健脾养肝,防寒保暖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饮食
最强的健脾穴——太白穴!人体的补中益气丸!
脾胃好不好怎么自查?这些补脾健脾的食物赶紧吃起来!
「时令保健」秋来“伏”不去 祛湿防燥养脾胃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既对夏季损耗弥补,又为冬季贮存体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