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灌溉和雨养条件下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大家好,我是“一麦众承”第7组——风吹麦浪的组员王紫娟。我们的组长是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基因与分子设计中心徐兆师研究员,组员有孙爱清老师、陈金平老师、关攀锋老师、翟会杰老师、闵东红老师和我。

在陈红敏老师及各位负责老师的精心组织下,给大家提供在群里畅所欲言,深入交流育种经验、体会的机会,学习各位老师的经验,受益匪浅,感受颇丰。以下只是自己的一点点小感触,由于自身开展育种工作的时间太短,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小麦全生育期长,需水量大,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减产,甚至绝产,已成为限制小麦增产的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之一。随着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中国农业干旱广发和频发的态势更加凸显,近20年来,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占中国自然灾害比例的50%以上。气候变化也是驱动黄河流域农业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发展节水农业,培育和选择抗旱品种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途径。

表1 灌溉和雨养环境下冬小麦的产量方差分析

注:大写字母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由于小麦的抗旱性是由作物本身的遗传性状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数量性状,需要多个基因共同调控,而这些性状间的关系往往具有隐含性,并且对环境变化敏感,以至于目前还难以准确地进行鉴定和评价。通过在育种田里的一个小试验来展开我的育种感受。百农207是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水肥地主导品种之一,也是豫西旱肥地主导品种之一;周麦18是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试验的对照品种;洛旱7号是河南省旱地组试验的对照品种。在大田灌溉和雨养条件下,通过对百农207、周麦18和洛旱7号3个小麦品种不同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比较,以期为品种科学评价和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表2  灌溉和雨养环境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注:X1表示穗数,X2表示穗粒数,X3表示千粒重,Y表示经济产量。

表3 灌溉和雨养环境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方差分析的F值及其显著性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产量是小麦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指标,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灌溉和雨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穗数外,穗粒数、千粒重和经济产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雨养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不同的品种与环境互作条件下,产量及其构成三要素都因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产量构成因素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和通径关系中得出穗粒数对经济产量的贡献最大。这与李巧云等研究结果一致。雨养干旱胁迫下百农207成穗率最高,但其最高分蘖数为最低,说明该品种充分利用了主茎和低位蘖的优势,基部节间减短,茎秆粗壮,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多,结实粒数多,抗耐力较强,最终获得高产。3个品种雨养的产量均低于灌溉的产量,下降的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洛旱7号(16.04%)、周麦18(12.28%)、百农207(10.88%),说明干旱对小麦的经济产量影响较大,其中百农207的降幅最小且经济产量最高,可以看出其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度较小,稳定性较好。

表4  灌溉和雨养环境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注:**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

收获指数=作物经济产量/地上部分生物产量。

秸秆系数=作物秸秆产量/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是小麦一生中积累的同化物的总量,收获指数则反映小麦群体光合同化物转化为经济产品的能力。薛香等认为优良品种较高的收获指数是建立在较大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如果一个品种虽然收获指数高,但生物学产量低是不可能实现高产的,籽粒产量高的品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本研究中,雨养干旱胁迫下百农207生物产量最高,收获指数为最低,根据秸秆系数可得出其产生的秸秆产量高,但穗数较少,说明其茎秆粗壮,茎秆中储存干物质积累量多,营养体健壮,有足够的能量用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又以充足的养分供给籽粒灌浆,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根据以上的研究加上自己多年的育种心得,总结出以下几点:

1、在选育过程中,选择前期生长健壮,大蘖多,繁茂而又不旺;

2、中期稳健生长,耐倒春寒;

3、后期株型较紧凑,亩成穗多,大穗,落黄好。

4、室内考种选留籽粒饱满度中上等以上。

作者简介:王紫娟,女,2012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加入河南科技学院小麦遗传改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小麦抗旱节水育种。现团队已育成旱地品种百旱207、华育166;后续品种正在参加相关试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新动态】密度对玉米长势和产量的影响
种子休眠“开关”找到了
密度、施氮量对宜机收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河北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优势及种业发展思考
小麦育种中的快慢变量
一位栽培工作者的“品种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