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麦叶片发黄,有可能是纹枯病,务必做好这些防护措施

近期,气温回升,小麦纹枯病在不少地方开始大面积发生,不少网友在群里或者朋友圈都提到自己当地小麦开始出现纹枯病!

对于小麦纹枯病,大家一定要重视,它在小麦上的发病率比较高、传播范围比较广,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一旦大量发生,小麦穗粒减少,严重的话,小麦会减产、绝产。

并且,现在已经有不少地区麦田出现了纹枯病,大家更要提高警惕,多去地里看看情况,一旦发现要及时用药!

现在大部分小麦处于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的高发期及防治关键期,一定要高度重视!

 1、纹枯病危害症状 

纹枯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和茎秆。发病初期小麦根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病斑,有椭圆形的、梭形的。随着病斑扩大,病斑的颜色会慢慢变深,并且逐渐向内侧发展,开始危害小麦的茎秆,在小麦拔节后,病斑会逐渐明显。

小麦纹枯病主要发生在叶鞘及茎杆上。小麦出苗后,根茎、叶鞘即可受害。

叶鞘: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发展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向内侧发展可延及茎杆,致病株的基部茎节腐烂,幼苗猝倒、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梭形病斑常相互连结.形成云纹状花纹,中间呈淡黄褐色,周围有较明显的棕褐色环圈。病斑可沿叶鞘向植株上部扩展,直至旗叶。

茎杆:当麦株间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也可向内侧扩展深及茎杆,引起烂茎,形成枯孕穗或枯白穗。在病株中部或中下部叶鞘的病斑表面产生自色霉状物,并纠集成团,颜色由淡黄色至黄褐色,逐渐变深,最后形成许多散生的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菌核,大小为1-2毫米。菌核由少数菌丝与叶鞘组织相连,较易脱落。病菌也可以侵害根部。受害幼苗根系遭受破坏,根部呈褐色。重病苗逐渐死亡,轻病苗尚可生出新根。病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小面挺直,暗灰蓝色。

   2、发生规律 

小麦纹枯病发病病程大致可分为5个时期:

2.1 冬前始病期。

在小麦2叶期开始发病, 主要在基部叶鞘上, 播后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2.2 越冬静止期。

随着气温的下降 (10℃以下) , 病情发展缓慢或停止。

2.3 横向扩展期。

开春后, 随着气温的回升, 田间病株开始横向扩展增加, 如此期雨水越多, 病害越重。

2.4 向内侵茎期。

3月中下旬至4月初, 小麦拔节后, 病菌开始由叶鞘向内侵染茎秆, 在小麦茎秆上形成花秆。

2.5 枯白穗表现期。

重病田块或重病株, 当病菌侵染茎秆绕一圈时, 使小麦根系吸收的养分与水分不能继续向上运输, 在4月底5月初出现枯白穗, 特别是雨过骤晴, 并持续一段高温干热风天气, 枯孕穗和枯白穗表现更快。

 雨天很可能加快纹枯病发展 

今年,在3月上旬,有些地区小麦纹枯病都开始发生了,并且这个月气温回升,不少地区还下了不少雨。而这为纹枯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纹枯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回非常快,特别是当温度达到20度左右时,是纹枯病发生的高发期。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控制好病情,到了小麦孕穗期,纹枯病就会大量爆发,侵染范围会不断扩大,不仅会侵染茎秆,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小麦分蘖枯死的后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小麦纹枯病的预防和防治。

 3、防治药剂 

针对纹枯病的防治,建议用的药剂有:

井冈霉素、噻呋酰胺、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氟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等。

其中,井冈霉素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很好,在使用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对准根部进行喷淋,才能起到防治效果;噻呋酰胺也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也很好,建议大家在纹枯病前期打到病斑上,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大家在打一喷多防配方药剂,可以用吡唑醚菌酯 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连同叶面肥、调节剂、微量元素等,按登记使用剂量科学混配叶面喷施,能够对小麦纹枯病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小麦防虫防病营养调节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麦返青期病虫害多发,教你如何重点布控
小麦纹枯病年年发生,播种前进行防治,才是最佳的防治期
麦苗不长,这几个病害正在发生,错过防治期至少减产30%
小麦拔节前后查治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防治
图解小麦主要的土传病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