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朋友的眼力行——大穗=高产!

很多大穗类型的小麦是看着唬人,但实际产量不高,这就造成了在人们观念中大穗不高产、也更不稳产的印象,且这种印象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往往还是深刻的!往往还会让人们谈大穗时则“色变”!

其实,没必要“印象深刻”,也不用“色变”,更不用因我们曾经吃过“大穗”的亏,而就十年、甚至百年“怕井绳”!我们要清楚,任何事儿都是在变化过程中的,有时那怕只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其就会推动整体事物的改变,最终就是结局的改变。

还是那个大穗,别人的“印象”我也有、也深刻!不同的是,我不拒绝大穗,甚至我还一贯主张,大穗没什么不好,大穗可能还会是未来小麦在安全前提下去实现高产更高产的主要途径呢!

我曾经说过,为什么大穗不高产?那是因为,“大穗”的穗子还不够大!而绝不是因为大穗的亩穗数少!当大穗的单穗重达到5克时,每亩20万穗就是1000公斤的单产,还要更多的穗子干嘛?人家玉米,每亩就几千株,产量就是800公斤、1000公斤,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人家(几百克)单穗重高嘛!所以,我说,我们小麦的大穗还不够大,有时看着穗子不小,但单穗重并不高,最终导致了产量不高。

既然是大穗了,那为什么单穗重不高呢?

因为,过去类型的大穗往往都是看着穗子长,但小穗数并不多,最终穗粒数不高,这样单穗重高也就没了指望;另外,更多的大穗类型,是由于抽穗和成熟期过晚,本来大穗该有的较长灌浆期却因为抽穗晚,而明显缩短,很多大穗材料、类型在灌浆盛期前就青干了,籽粒瘪的不行……如此,高产何来?

咋办?

育种人干的就是这些事儿!别人说不行可以,因为他们不是干这个事儿的人!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会弄!我们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弄。

如上所说,当我们了解了“过去大穗类型”为什么不行时,通过我们着手去“弄”,行的可能性是不是就有了?

对!非常简单——将大穗的抽穗期提早,将大穗籽粒灌浆水平提高,将大穗变得更大……让“大穗=单穗重高”得以实现,那“大穗不高产”的问题是不是就快要得到解决啦?

2019年夏,我的一个好朋友来我育种地里瞎看,他什么都没看上,就看我们的一个F2代组合好,甚至在他眼里,这个F2分离群体还好得不行不行和不行的……

是朋友的看好刺激了我们,或刺激了我们某一根神经,于是我们也站在朋友的角度来看这个分离群体。发现,其有特点、有我们想要的“特点”,于是我们的选收也就加强了,后代处理也就加强了……

今年,那个大穗F2的若干个品系已经是F4了,在F3-0小区中开始表现了。

五月底,还是那个朋友又来了。他来的目的就是看他曾经看好的那个“东西”。我们带他看了。过程中,至少有几个小区他看着好,并认为是属于“大穗=高产”类型。

今天,我们随便称量了朋友看好的一个大穗小区(Q72)的产量,是8.81公斤。同时也称量了两个对照的产量,两个对照的平均产量是8.27公斤。粗粗算了一下,Q72比对照增6.52%。这还不算此Q72小区播种出苗不好、还不算Q72小区被选收走了几十个单穗……

就是这样的产量,因为其是F3-0,因为有其它我们知道的“不利”,所以,我们觉得,这些大穗后裔们产量空间还很大、很大!

由于更多相关产量因素还没整理出来,我们暂且说到这里。总之,“大穗=高产”是有可能的!“大穗≠高产”,是我们育种工作还没有做好、育种理论理解有误。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为什么偏偏给这个小区收获的一个镜头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产模式设计
【视点】如果小麦大穗不等于高产的话,说明大穗还不够大
【国家奖】解决密植难题 培育耐密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
水稻如何攻大穗
这玉米种不挑地,单穗干粮0.6斤,每亩产量让农民朋友兴高采烈
玉米高矮影响产量,高杆和矮杆哪个好?矮化育种历程里有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