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肃著名古建筑——杜公祠

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是修筑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属甘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一座纪念唐代诗人杜甫流寓同谷的祠堂式建筑,为国内现存 37处“草堂”中历史最久的一处杜公祠堂,有“天下草堂多,同谷第一家”之美誉。被旅游专家赞为“神州第一祠”!

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诗人干华州辞官携家西行,流离同谷(今成县)一月有余,创作了《龙门镇》、《泥功山》、《凤凰台》、《同谷七歌》等十余首诗作,记山水,伤乱离,怀亲友。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安史之乱战火方炽,诗人杜甫当时因疏救房琯被免去左拾遗之职,贬华州司功参军。

未几,为避愈来愈恶劣的战乱,他弃官西行,经长安至秦州,后又携妇将雏,跋涉辗转,艰苦备尝,来到同谷(今成县)。在同谷的月余时间,正值"天寒霜雪繁"的隆冬季节,诗人"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新旧两《唐书》语)。

在极其严酷的生活考验面前,诗人热爱国家和民族的赤子之心仍然炽热如火,像杜鹃啼血一样,接连创作出《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工山》、《凤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篇,记山水,伤乱离,怀亲友,抒襟艳。

有对个人遭遇的悲慨,也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期望和憧憬,其中尤以《凤凰台》,《乾元中寓剧同谷县作歌七首》为其代表作,与之前所创作的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洗兵马》、《三吏》、《三别》等相辉映,达到了唐代诗歌甚至古代诗歌的最高境界,得到历代读者和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这年的夏历十二月一日,杜甫从同谷取道东南,经栗亭,木皮岭,白沙渡一线,开始了向西南重镇成都府的艰难跋涉。

同谷之旅,是杜甫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道路的重要一站,成为后世的许多研究者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重要话题。人们对于诗人离开秦州抵达同谷后的实际情况有许多疑问,例如,先前写信热情邀请他到同谷去的那位"佳主人"是谁,为何杜甫到同谷以后却没有见到他的踪迹?致使他陷于如此难堪的境地?

后人于是提出了很多猜测,却没有任何文字的或者实物的佐证,仍然没有真相。但是,不管怎么说,杜甫流寓同谷,则是历史所赋予同谷的光荣。

在杜甫离开同谷一个多世纪后的唐懿宗咸同四年(公元873年),时任成州刺史的赵鸣有诗,指明其地故居尚存,只是"邻家大半无"矣,直到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在成州知州晁说之支持下,于"杜工部昔日此居之地,新祠二奉之"(语见晁玩之《瞿凤轩记》。"

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秀才赵惟恭捐地五亩,县令郭造始立饲,使来者诵其诗,怀其人,“礼其像,忠其文”。县长郭慥始立祠,而属余为之记,使来者美其山川,而礼其像,忠其文。

且知公自其十有一世之祖恕予而来,以忠许国矣,则其所感者既远,人亦元而莫之能忠,与夫王侯将相之祠未知果孰传邪?其像则本之成都之旧云。"(晁说之《成州同谷县杜工部祠堂记》)后经几代增补修葺,遂成今日之规模。

饲堂筑于高旷的坡坂之上,背靠仙人崖,俯临青泥河,右倚古栈道,遥对凤凰山。大门为悬山垂花门,古朴庄重。前院房门两侧有砖刻门联:“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干秋诗圣独追雅颂-。”

祠堂建成后,战乱频仍,年久失修,濒于倾圮。后院原有古柏八株,国槐一棵,海棠一丛,人称“八柏一槐海”,传为杜公亲手所植。惜“文革”中遭劫,现仅存古柏三株,虬枝挺拔,黛色参天。祠旁有玉绳泉,从石洞飞漱而下,激石如喷雪!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甘肃学政陆渔笙、阶州知州知州叶恩沛,成县知县李焌等人发起并支持进行修葺,他们并以此为题迭相唱和,传为佳话。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成县县长陶自强又对祠堂进行修复,墙垣户铺焕燃一新,并一度恢复了春秋二季的祭祀。

二十世纪中叶"四清运动"和"文革"动乱期间,祠堂已极度破败,院内居住着贫苦农户,饲养着鸡、猪,情景惨不忍睹。直到八十年代,才由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葺,并在庭院前后遍植品种多样的梅花,竹子及花木瑞草,使得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祠宇规模扩大,建筑瑰丽,气度恢弘,内涵丰富,一个既悠久又崭新的杜少陵祠从此展现人们眼前!

这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的古式建筑,檐顶青瓦覆盖,主体为土木结构,三开间房子,正面的门窗连为一体,门是四扇开,两边固定,中间双扇开合。窗子是“寿”字花翅,左右各四扇。

正门的上方是一块黑底绿字的大匾牌,上书“杜公祠”三个大字,魏碑正楷,落款为“戊寅仲秋兰州徐书典”。两边有一副对联,是黑底绿字,联语为:忧社稷哀黎民侠骨柔肠有诗圣,傍凤台依龙峡山环水绕一草堂。

进了大门,迎面是三四十级的台阶,台阶尽头矗立着一座明清风格的牌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牌坊上方正中“杜少陵祠”四字匾额,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题。拾级而上,便是草堂前院。

草堂一进两院,二级台阶,前院的南北两座厢房,现在开辟为展室。沿阶再上,便是后院,也是草堂大殿所在处。院内正中是杜甫汉白玉全身雕像,诗人扶手伫立远眺,似忧国忧民,形态逼真。

在塑像周边,曾有8株参天古柏,一棵国槐和一丛海棠,人称“八柏一槐一海棠”,相传为杜甫亲手所栽,现在只剩下几株古柏。它们苍劲古老的树干和郁郁葱葱的枝叶,是杜甫草堂千百年来衰败兴盛的见证。亭边种植有一棵梅树,院后南北各有一个月洞门,南门通往后山坡,直达子美崖。

院南北两侧都是碑廊,有杜甫同谷诗及历代游人题词碑刻24方,杜甫的《凤凰台》和《同谷七歌》诗篇被刻写在最醒目的位置。

杜甫经秦陇流寓同谷,在飞龙峡结草庐和家人逗留了月余,之后即取道嘉陵江入蜀。诗圣走后,当地百姓感念杜甫在这里度过他人生最困苦的一段岁月,却写下《凤凰台》《同谷七歌》不朽的诗作。

北宋时,当地秀才赵惟恭捐地,县令郭慥主事创建祠堂。历代吏民不断修葺、扩建,到如今形成了这座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杜少陵祠,亦即杜甫草堂,是来成县的游客饱览自然风光,缅怀诗圣遗迹的必游之地。

杜少陵祠所在的飞龙峡,据《水经注》记载,古称凤溪水,是青泥河流入嘉陵江的必经之地。曾被杜甫歌咏过的"亭亭凤凰台"就雄峙于滔滔的青泥河畔,与杜少陵祠隔河相望,高峻陡峭,翠色如染,重峦叠嶂之上,白云缭绕,长天蔚蓝。

祠堂背倚青峰绝崖,松柏茂密,一道清溪从高处沿石级飞流而下。祠堂院内大殿前,翠柏劲健,鲜花盛开,清阴幽韵,令人神往。

从祠堂门前大道沿青泥河南行,崇山峻岭,奇峰怪石,水声澎湃,树影差参,风光绮丽,若继续前行,则需攀岩越岭,涉溪过涧,约十余里便可达陕西省略阳县境。这是一条崎岖难行却逸趣横生的路,可以让人们欣赏到成县南部山区美丽的风景。

距离杜公祠数十米的水涯,是当年老杜曾经深情吟咏过的"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的万丈潭,在凤凰山下潺潺流淌,水波清浅,早已无复老杜笔下的壮观之势了,只是仍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县杜甫草堂
古婵娟室 | 杜甫的最后十年(第一篇)杜甫自陇入川遗踪寻访
成都杜甫草堂
名胜联·杜甫草堂
杜甫: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工匠精神成就一代诗圣
【游记】杜甫草堂,杜甫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