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国文庙系列——平阴文庙

平阴文庙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旧县城东南隅,新县城府前街的西端,东距县政府约1公里,是省内仅存的县级文庙。

始建于北宋元符至大观四年间(1098—1110),历经元、明、清各代修葺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如今,庙宇虽有倾圮,但主建筑和园林规模都已保留下来,仍为一碧瓦红墙、飞檐斗拱、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的建筑群。

文庙,坐北向南,南北长l98米,东西宽80米,占地1.3公顷。建筑布局分三路:中轴线上自南向北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等。

东侧建有忠义祠、名宦祠、文昌庙、三代宫、东斋。西侧有节孝祠、西斋。四周砖砌花墙,前有柏林照壁,后有林园花圃,石碑林立,庭院井然。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5间长22米,进深3间宽1l米,高11.8米,斗拱式建筑,重梁起架,歇山式九脊顶,上覆琉璃瓦。大殿正面有6根八棱高浮雕盘龙石柱,配以云朵,十分精美。殿内金柱(明柱)8根,泥柱(半在墙内)10根,结构紧严。

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宏伟壮观。1983年政府拨款,对大成殿进行了鼎新维修,恢复了它的原貌。近千年来,平阴文庙虽经历次修葺,至今仍保留了宋代建筑的风格。

近年来,在大殿前的东西两侧立起了县内各地送来的具有文物价值的石碑和石羊、石兽、石人等石刻古物,更为文庙增加了新的内涵。在文庙东侧原护城河和城墙旧址也建起了两排灰瓦白墙的仿古建筑。

济南府学文庙的维修进入收尾阶段,人们期待着全新的府学文庙能早日开放。近日,记者来到平阴县,在这里,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的县学文庙。这是济南辖区内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县学文庙。

济南现存唯一县学文庙(2010年)5月20日,记者来到平阴县城,县学文庙位于府前街西首,老远就能看到文庙的棂星门。

这座棂星门是六柱冲天牌坊式石构建筑,面阔五间,东西宽有18.8米。石柱均为八棱立柱,中间两根石柱最高,两侧略低,各柱间均由并列两块额坊相连,中间额坊刻有二龙戏珠浮雕。各石柱柱头上均雕有石狮,柱底有抱鼓石。

石柱之间的门洞设有栅栏木门。据介绍,一般文庙均有棂星门。棂星原作灵星,灵星即天田星。汉高祖曾规定:祭天先祭灵星。到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祭祀天地的建筑)外垣,设置灵星门。后移置于孔庙,用祭天的礼仪来尊重孔子,比喻尊孔如同尊天。

走进棂星门,迎面一排建筑,正中间是大成门。大成门是祭祀孔子的正门,也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之一。古时帝王尊崇孔子集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门由此得名。

大成门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是一座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筒板瓦。屋顶正脊为花脊,垂脊为卷草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垂脊有垂脊兽和跑兽。

大成门东侧是名宦祠。该祠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有前廊,是一座单檐硬山顶建筑。黑色筒板瓦屋面,正脊为三段花脊与两段瓦脊组成,垂脊为卷草脊,正脊两端有升起,两端设有正吻,垂脊设有垂兽,无跑兽。外墙刷红色涂料,内墙刷白灰,两扇直棂窗,中间有板门。

大成门西侧是乡贤祠,其结构与名宦祠相似,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带有前走廊,单檐硬山顶建筑,黑色筒板瓦屋面,正脊为花脊,两端设正吻。名宦祠和乡贤祠,也是诸多文庙所共有的建筑。

名宦祠是指祭祀名宦之祠。清代,凡仕于其土而有功德的官员,死后入祠,地方官每年在春秋两次组织祭拜。乡贤祠指奉祀本乡已故贤士之祠。清代各府州县皆有乡贤祠,凡本地德高望重之人,死后入祠,每年春秋二季接受乡人祭拜。

在大成门与名宦祠和乡贤祠之间,是掖门。掖门又叫金声玉振门。过去大成门一般不开,只能走边门。东称“金声”,西称“玉振”,金指钟,玉指磬,意指孔子思想如同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掖门共两座,分别位于大成门与乡贤祠和名宦祠之间,为二郎担山式无柱垂花门,单开间筒板瓦屋面,悬山式建筑。大成门、乡贤祠和名宦祠与棂星门,构成了整座文庙的第一重院落。

在这排建筑的后面,就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位于大成门正北,是一座单檐歇山顶木石结构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色琉璃瓦屋面,正脊正面为龙脊,背面为牡丹花脊,正脊两端有正吻,各垂脊和戗脊为卷草脊,垂脊和戗脊上均设垂兽,戗脊设跑兽;正面有六根前檐柱,均是云龙纹浮雕的八棱石柱,柱下为仰覆莲圆柱础;大殿安装木质透棂隔扇门,中间为六扇,两侧为4扇。

走进大殿内,有八根粗木金柱,高5米有余,柱下是鼓径方形石柱础;金柱上承五架梁,四周檐部均有巨大的重昂五彩镏金斗拱。室内的木构架及隔扇均刷红色油漆,大殿东西北三面为檐墙,墙体抹红灰,殿内陆面铺有方砖。殿前设有方形月台,月台东、西、南三面设踏步,共五步。大成殿是文庙中的主体建筑,是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也是祭孔的重要场所。

整座大殿虽然陈旧,但气势恢宏,古朴大方。除此之外,文庙内还有忠义祠、文昌庙、三代宫、明伦堂等建筑,虽然有些建筑年久失修,但整体布局尚存,是济南辖区内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也是唯一的县学文庙。

文庙曾经是地方最高学府平阴县博物馆现在平阴县文庙内办公,该博物馆馆长乔修罡向记者介绍了有关平阴县文庙的情况。文庙旧称“学宫”。据《平阴县志》(清光绪版)记载:“学宫,旧在城西北隅,宋元符间,知县虞芹,因地洼下迁东南隅(即现在的位置)。”

后经元、明、清及民国各代维修,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根据光绪版《平阴县志》介绍,文庙为庭院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其布局严谨工整,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建筑精美,它通过平面布置、体量变化、形制变换、外部中介空间序列组织等传统手法,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群。

整座文庙的中轴线上从前往后依次为照壁、棂星门、泮池月牙桥(又叫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中轴线右侧有奎星楼、忠义祠、名宦祠、文昌庙、三代宫、五代宫、东庑、东斋等;左侧有节孝坊、节孝祠、乡宦祠、西庑、西斋、西苑等。

乔修罡介绍,在“文革”前,文庙内仍有合抱粗古松柏数十棵,另有花圃、碑石刻文物点缀其间。沿照壁四周设围墙,下面为头门。头门位于正面围墙的东西两端。门额题写“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等。

1983年,平阴县政府颁布文件,将文庙交由文化部门管理使用。同年争取到省文化厅资助,将破烂不堪的大成殿维修一新。1984年,平阴县文化局在文庙设博物馆筹建处,即把文化馆文物组的工作直接归文化局管理。1990年,再次争取到省文化厅和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修葺了棂星门、大成门,重建了乡贤祠。

2002年,又自筹资金将已经坍塌的文昌庙修葺一新。平阴县学文庙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其功能及使用者不断发生变化。从初建至民国初年,文庙一直是当地祭孔的场所,也是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在地,同时又是县学,也就是平阴县的最高学府。

但在民国年间,由于打倒“孔家店”,建立新学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庙功能逐渐弱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庙一度无人管理,有平阴酒厂、平阴县城关公社、县文化馆、部队等单位先后使用。

1981年,文庙被平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平阴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济南市政府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底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平阴县志》记载,从宋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文庙的各建筑在不同的年代均得到了维修或新建。元代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县教谕王从善捐资建西斋。明代,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敕建重修开始,至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文庙的大规模维修多达10次。

期间,新建了儒学明伦堂、文昌阁等建筑。清代从顺治四年起,一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对文庙的大规模维修也多达十数次。民国期间,平阴县知事安永昌、林鹏宵于1924年率众重修大成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文庙(省保)
话说庆云文庙
《永州传》连载23 文庙与武庙
【孔庙】山东平阴文庙:旧台故戏,欢天喜地(上)
旌德:国保文庙文昌塔
平阴县的两古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