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卷下•黄省曾录》草木瓦石是否也有良知?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看《传习录·下卷》一段话,这段话涉及到人和草木瓦石之间的关系。人有良知,那么草木瓦石有没有良知呢?这是个挺有趣的问题,我们看这个文本。


.人之良知 即万物之良知


“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这朱本思是王阳明的弟子,名叫朱得之,那本思呢应该是他的字。他是江苏靖江人。朱本思是深于老庄之学,他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虚灵毫无疑问就是指心,心就是一点灵明。以前的讲法只存乎方寸之间,尽管只是方寸大小,可是因其虚,所以能囊括天地之间一切万物。朱本思就提出这么个问题,人之所以有良知,是因为人心原本是个虚灵明觉,有虚灵,可是草木瓦石有没有良知呢?因为草木瓦石没有虚灵。


“先生曰”,阳明先生回答,“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王阳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草木瓦石有良知,没有良知,而是说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如果草木瓦石有良知的话,那么草木瓦石的良知就是人的良知,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为什么呢?


下面说“若草木瓦石”,如果草木瓦石这一类东西,没有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从哲学的意义上面来讲,这句话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关于所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性问题。草木瓦石这一类东西,毫无疑问它是世间的存在之物;王阳明说,如果没有人的良知,那么草木瓦石也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从道理上面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是说,草木瓦石本身作为世间的存在物,它的这种存在性是需要人的良知去使它呈现出来的。人的良知,使对象物的存在性本身获得澄明,我想应该是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但是千万注意,并不是说世界原本没有草木瓦石,而是因为人有良知,便现出了草木瓦石,现在可能不少朋友会有这么个误会,这是天大误会!


草木瓦石作为存在物,王阳明并不否定,但是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性的呈现是需要依赖于人心的一点灵明的,没有人的良知,对象物的存在性是没有办法获得如其自身本然状态的真实的呈现的。王阳进一步说,“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草木瓦石,只是世间一物,从更广大更高的角度来看,天地也是一般。如果脱离了人的良知,那么同样天地本身的存在性也无法得到澄明,所以说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以为天地矣。为什么会如此?


二.一点灵明 为发窍最精处


王阳明接着很盖概括地讲了一个理由,“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这里很值得重视的一个论点或者说一个观点,是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这就是人与天地万物同体,这个呢我们等一会还会更进一步加以说明。


在这个人和天地万物的通体当中,最精的是什么呢?是人心的一点灵明。这一点灵明,毫无疑问便是良知。正因有了这一点灵明,所以天地万物之一体是在人心这一点灵明当中获得最为充分或者说最根本的体现的。


“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是一体。”这一点灵明就成为宇宙天地一切万物之所以可能获得通体有序运行的轴心。有了这一点灵明,一切皆展开它自有的秩序,所以说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瓦石,与人原只是一体。这个通体是归结到或者说统一到人性的一点灵明的,正因为天下万物与人原只是一体,并且又统摄到归原的人心自身的一点灵明,所以“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


五谷禽兽和人尽管从形体上说,或者说从外在的存在状态而言,差别很大。可是人的生命是依赖于五谷禽兽之类,得以绵延的,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那就是树、草、花、根以至于矿物啊等这些东西,皆可以疗疾。


我们身体不好了,生了病了,我们是要依赖这些其他的东西,来给我们治病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三.万物一体 多种思想来源


我每读到阳明先生这一段的时候,就有许多想法。你像这一段就讲到,我想可能是从古来今从这么人性化、这么生活化、这么人情化的个角度来阐释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大概是以王阳明先生这里所说的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说得最为美妙。但是从这一段本身来讲,它涉及到的这个问题倒是从古以来一直在提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的问题。


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我们听起来好像是比较的陌生,或者说可能会觉得稍微有点奇怪,这算怎么说?但是我们如果倒过去思维这个问题,那就应该很好理解,人生活于其中,生存于其中的这个千差万别的世界本身,有没有根源性的统一性?实际上是这个问题。如果是存在着一个根源性的统一性的,那么这个统一性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千差万别的对象世界,统一到什么地方?


大致上说,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公共取向。不论是在古典希腊也好,在这个古代的印度也好,还是在我们古代的中国也罢,都是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哲学的、宗教的不同的面向、不同维度,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都会归原到这一个宇宙万物的统一性问题的根本原点,这是哲学上说、也是宗教学上说的一个基原性问题。


比如说在中国思想当中,我经常说,道实际上不是一个概念,但现在都讲习惯了,道这个观念、道这个理念、道这个概念,我们反正晓得的道是那么回事。在我看来到实际上道不能算是一个概念,而根本上说应该只是一个符号,它是用来指向宇宙全体生生不已的本有秩序的。那我们在中国文化当中,我们为什么需要道这个东西呢?需要道这么一个符号来指称呢?那显而易见有了这个,宇宙天下一切万物当然包括人在内,便根本上都归原到、统一到、归原到道本身,所以道便是绝对的无限者,它是既可以展开天下一切万物的存在状态的。毫无疑问,天下一切万物的存在本身又是会归于(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这一个根本的原点的,这就是极。


在庄子那里,实际上就已经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万物一体的思想。庄子讲的很明白,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正因为从宇宙的大生命这一个原点来考虑的话,那生生死死又有何妨呢?个体的单个事物,在宇宙当中因得道之质而获得生存,而所谓的死亡实际上对宇宙全体的整体生命毫无妨碍。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归于那一个本原而已,所以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尽管天地之间个体生命是有生生死死的,可是宇宙全体可以说无生无死,不生不死也不多不少,不增不减。


在孔夫子那里,同样讲万物一体,只不过呢这个表达显得不是那么特别地在语言文字上那么显白。比如说孔夫子曾经讲过这么个意思,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那里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没有这种万物一体的观念,怎么会谈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怎么会谈到亲亲仁民、仁民爱物?万物一体之思想原本在中国思想文化当中是固有的,但是以这么有趣的一种方式来表达,以如此这般浅显而又明了的这么一个意思来表达,我说没有超过王阳明的,他讲的多明白,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尽管我们今天从所谓的科学理性角度出发,可以对这一些话提出种种批评,但是那是另外的事。   


我还想说,王阳明这个话,尽管我刚刚提到可以从庄子那里包括孔孟那里等等,找到他的一种思想的渊源,或者说是思想的资源,但是最直接的跟葛洪有关系。我们都知道葛洪在中国道教的发展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从葛洪开始讲炼外丹,葛洪他是炼外丹的,道教讲神仙,人可以长生不死。葛洪很有趣的一个事情是,炼金丹为什么是可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举出来的理由和王阳明这里所说的实际上是一样的。


葛洪大致的意思是说,你看我们人靠什么活着?我们是吃五谷杂粮的,吃的是禽兽草木,禽兽草木之所以可以使我们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物虽异,但是性则一,性可以一的。尽管形态上说各各不同,但是本性是一致的,正因为是本性是一致的,所以你看我们吃了五谷杂粮,而我们的生命可以得以延续,而我们吃了禽兽草木,我们的生命可以得以延续。尽管我们的生命既不是草木,也不是禽兽。


那么是什么缘故,为什么这样呢?葛洪当时的意思挺好玩的,同样因为一气相通啊,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所以人和天下万物一气相通,这是葛洪的说法。正因为有此一气相通,所以我吃的那个五谷杂粮,五谷杂粮尽管形态不一样,但是和我的性是一致的,所以可以相互补益,相互为益,相须为用。


更进一步,葛洪说你看看草木这些东西原本是具有腐朽性的,天地间什么东西不具有腐朽性?金丹不具有腐朽性,哪怕是天荒地老,金丹也不腐朽,只要我们把金丹给炼出来,那么毫无疑问,金丹之性同时也可以用来补益我们人之性,葛洪是从这个角度去论证了一个炼丹的可能性,长生不死的可能性。尽管我们现在不会相信长生不死,但是我想说论证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的这个思路上面,实际上是一致的。


那你看天台宗,到了唐朝,到九祖湛然那里也提出一个很好玩的问题,就是无情是不是有性的问题。九祖湛然讲的很清楚,什么草木瓦石这一类东西也是有佛性的,尽管它们是无情之物,但也有佛性。我想这个具体问题我不展开了,这个无情有性问题在佛教当中这也是一个不断被讨论的问题。


实际上我想说的意思是,尽管这么小小的一段,朱本思把这段话提出来,王阳明给出了一个非常非常简洁,浅显明了这么个回答,他阐释的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这么一个事,这么一个理,这么一个根本的本原。从王阳明本身来说,毫无疑问,人和天下万物为一体之所以可能是因为阳明先生早就确认了心即理这一个最最根本的原点。


这里是讲草木瓦石,没有人的良知,也不可以为草木瓦石,天地没有人的良知,也不可以为天地。他在别的地方还谈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它就是生生不息的造化的根源,所以说万化根源总在心,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点精灵怎么样?生天生地成鬼成帝,天地也好,神也好,帝也好,没有人的这一点灵明,没有人的这一点良知,天也不成其为天,鬼也不称其为鬼,神也不成其为神。


人心的这一点灵明便是使天下一切万物得以统一为一整体的根本原点。尽管我刚刚也谈到天下万物为一体之说,是有他的各种不同的思想来源的,甚至也包括佛教和道教的都有类似之说。但是展开这个层面的意思,在不同的思想体系当中,关于这同一个问题只论述所展开的意义是不一样的,这个我还是想指出来。在王阳明这里,他实际上是强调既然人心这一点灵明便统摄了天下宇宙一切万物,宇宙万物一气相通,而汇集归本到人本身的这一点良知、这一点灵明,那么致良知所可能达成的极致境界,或者说心即理这一个在王阳明整个思想体系当中的最初的根源性的基原性的基本预设,真正把它充分的完整的实现出来,那就是天下万物为一体的终极境界!


在阳明先生那里,我想这一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加以意义上的理解和领会。第一个方面是草木瓦石这一类所谓的存在物,它们本身的存在性是需要我们人的良知去使它获得澄明的。但是千万注意并不是人的良知赋予了天地万物以存在性,而只是说原本存在,但是他们的存在性是需要我们人的良知去把它呈现出来,把它澄明明出来,使它得到充分完整呈现的,这是一。


第二,既然天下万物为一体,那么致良知所达成的终极境界,在作为一个实践的终极境域的意义上面来说,同样是天下万物为一体。这个天下万物为一体,作为一种实践境界的终极实现,同时就是心即理的终极实现。也就是天下万物一体之仁。


就此一段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基本内涵,当然存在物存在,而存在物的存在性却需要人心,去使他得以澄明、得以呈现,这个意思在王阳明那里是很重要的。我们下次会讲到岩上花开的例子,同样和这个问题有关系。今天我们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天地万物都在我心的作用范围之内
学心学,不可不知阳明先生有一颗什么样的心
心学系列之传习录之一百一十三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就是一般人的良知处境,到底什么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
中国古代的天人观念与生态伦理——兼论王阳明“天地一体之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