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才是楷书的“巅峰之作”,被埋于地下1500年,这是最初的楷书吗

在河南洛阳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建筑施工队最“恨”的城市了,因为随随便便一铲子下去都有可能铲到古墓群。1925年一们农民在耕地时,无意间挖出了北魏的王族墓志群,在这众多碑文中,有一方墓志深得专家的青睐。

魏碑《元思墓志》,志方形青灰石质志石,志高59.4厘米、宽61.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上面的文字暴露出了楷书的“最初模样”,就是这块《元思墓志》,是北魏景穆帝之孙,是一块墓志铭,刻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年)。据专家分析,这块碑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全文共计283字,每个字的大小在4厘米之间,属于中楷字,因主一直埋于地下,也没有过盗墓者破坏,所以此碑完整无损,字字清晰可见,非常难得。

当我们谈及楷书,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唐代的规范与工整。然而,楷书的真正魅力,其实远不止于此。这块墓志,宛如时光的印记,将我们带回到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元思墓志》所展现的,是一种处于隶书与成熟楷书之间的过渡形态。它既摆脱了隶书的呆板,又没有陷入唐楷的过分精细。

与唐楷的严谨不同,《元思墓志》更注重的是笔画的灵动与变化。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法度,而是在端庄中寻求险绝,于肃穆中添加灵动。这种自由与灵动,正是楷书最为原始的魅力所在。

虽然有些人认为魏碑代表着一种尚未成熟的楷书风格,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拥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魏碑既不具备篆隶的古朴气质,也不同于唐楷的精巧和严谨,但它却恰好处于楷书演进的关键过渡阶段。

魏碑对之前较为刻板的汉隶进行了革新,通过简化笔画的曲折,把一些尖锐的角落圆润化,使得书写更为流畅圆润。这种变革不仅提升了书法的动态美,还为后来的隋碑和唐楷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在这一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楷书从古老形式中逐渐解脱出来,向着更为自由、流畅的方向发展。魏碑,作为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无疑在书法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这种过渡性质,不仅揭示了楷书发展的内在逻辑,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楷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这篇墓志的主要内容是对王讳思一生贡献和品德的赞美与纪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早逝的哀悼之情。

元思是河南雒阳人,出身于显赫的皇族,是恭宗景穆皇帝的孙子,乐陵王的儿子。他品德高尚,功绩卓著,早有名声,历经三朝皇帝的重用,承担过帝王的重任,对国家有着显著的贡献。

墓志还描述了王讳思的影响力和教化工作,无论是在燕地还是魏土,他都能使当地人民改变,受到广泛的称颂。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却英年早逝,令国家和家族都深感痛惜。

为了表彰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天子赠予他镇北大将军的荣誉,并将其安葬在瀍涧之滨的山陵东坡。墓志最后以铭文的形式,对王讳思的一生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他早逝的深切哀悼。

魏碑追求端正干练,但不忘书法的活力。唐楷发展时,注重平直却可能失却行笔的婉转。若丢失书法的弹性与张力,如欧楷,练不好会显得呆板拘束,对创作无益。因此,研习灵活多变的《元思墓志》很有助益,可帮助我们建立法度意识,学习古人楷法,打下坚实基础。

这样,在临摹唐楷时,能更轻松领悟其精细变化,为书法创作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楷书更加多元化。您认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神品北魏《赵谧墓志》高清赏析,手机欣赏更加传神
楷书写的很死板,就临临这块魏碑!
“魏碑之冠”《崔敬邕墓志》
北魏《大魏赵谧墓志》
雄强茂密、独树一帜:北魏楷书《李璧墓志》书法欣赏
茂实刚劲-结体恣肆-气势雄奇【元桢墓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