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桐城中学毕业院士校友系列一

       朱光潜(1897-1986年),笔名孟实, 桐城人,著名美学大师、文艺理论家、社科院学部委员。

       朱光潜父亲是私塾教师,有较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先生从6岁到14岁,在父亲督导下接受古典文化教育。15岁进入桐城中学读书,1916年毕业,是桐城中学第七届初中毕业生。他在桐中读书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并对中国的旧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桐中80周年校庆时,他给母校寄信说他的“古典文学基础得益于桐中老师的教诲”。

       1917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18年至1922年在英国人办的香港大学学习教育学和英国语言文学,同时接触到生物学和心理学,又接触到《新青年》,他对胡适提倡白话文的文章,始则反对,继而赞同,毅然放弃文言学写白话,并以白话撰写了美学方面的处女作《无言之美》。1922年夏,经高觉敏、夏丏尊介绍,先后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并与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胡愈之、刘大白、夏衍等筹办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1925年考取安徽官费留英,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以及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1933年秋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哲学系教授。

       先生在留学期间走上了美学研究的道路,回国后在执教之余继续从事美学和文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在一系列美学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在50年代的美学讨论中,他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统一”的重要观点。此外,他还致力于翻译介绍西方美学名著,如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以及黑格尔的《美学》等,为促进我国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西方美学史,写就了我国第一部《西方美学史》这一辉煌巨著。他的主要著作还有《文艺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诗论》、《谈美书简》等。著作、译文收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朱光潜全集》(共20卷)。

       孙德和(1911-1981年),桐城人,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当代中国钢铁泰斗”。

       1931年秋,孙德和以优异成绩从桐城中学高中部毕业,考取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35年秋又以优异的学业成绩被录取为安徽公费生去德国留学,攻读钢铁冶金专业 。在德期间先后进入柏林、亚琛两所工业大学的钢铁冶金专业攻读。1942年7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荣获博歇尔斯奖,开创外国留学生获此殊荣的先河。1946年春回到祖国, 1949年秋被聘为同济大学教授 。

       建国后,他被任命为上海钢铁公司副经理兼上海第三钢铁厂厂长,探索出我国自行生产沸腾钢的一套新技术,结束了我国无法生产沸腾钢的历史,受到了华东工业部的奖励和表彰。1953年调任湖北大冶特殊钢厂总工程师,于1955年初完成年产50万吨特殊钢的设计任务并投入生产,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1958年调任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把我国现代化炼钢技术向前推动了一大步 。

        1978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孙德和被授予“在中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197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1年7月因病与世长辞,终年70岁。

     慈云桂(1917-1990年),桐城人,著名计算机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慈云桂1935年毕业于桐城中学,至庐江县当小学教员,1939年考入湖南大学读书,后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读研究生,1946年毕业后留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建国后历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常务委员。1958年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961年主持了晶体管通用计算机441B的研制工作并获得成功。1974年,他受命向党中央领导撰写了尽快发展我国巨型计算机研制报告,得到支持和批准。1977年担任“银河”亿次计算机研制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他和一批专家经过6年奋斗,终于取得成功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巨型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巨型机的国家之一。中央军委为此授予他科技成果特等奖并荣记二等功。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上刚刚开始智能计算机研制工作,他当即组织人员攻关研究,主持成立了中国智能计算机学会和智能机专业组。1989年,组织并主持召开了人工智能工具第二届国际会议,为多种型号计算机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慈云桂还是一位成绩卓著的教育家。从清华大学执教时起,在教育战线奋斗了40多个春秋,先后从事过大学教研室、系直至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领导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计算机人才。从50年代起,他多次出国考察、访问、应邀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1985年调国防科工委工作后,仍接受国防科技大学的聘任,继续担任该校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

       慈云桂博学多才,著作等身。他撰写的《数学积分机原理结构及应用》一书多次再版,长期担任《科学通讯》、《中国电子学报》、《计算机学报》编委,是美国IEEE学会高级会员。

       慈云桂1990年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慈云桂:计算机的先驱者
枞阳有条“大师路”,你知道吗?
近年来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头条网
慈云桂: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
清明纪念:编《慈云桂院士论文集》书稿
皖南这个小地方走出3000多名博士、近20位院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