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


全文长约 2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分钟

作者 | 杜静卉 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北京市鼎石学校中国语言与文学教师,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模样?是老师和学生在这个生命场里彼此唤醒,彼此摇动,共同生长。

千年前的孔子与四弟子的一次谈话正是一个理想课堂的模样。

01

目标明确有意义

《四子侍坐》的开篇写到: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们说,不要因为我比你年长,你们就不敢讲话,你们平时总是说没有人了解你们,现在机会来了,假如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做?我们从这段话中能够看到,孔子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很明确的、有意义的话题,这实际上就在设定这一节课的目标和任务。

所以,一节理想的课堂,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有意义的目标。

什么是目标明确呢?我们一节课只有40或45分钟的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有些老师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很多的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眼神儿都是游离的、麻木的、毫无触动的。这就提醒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一定要明确,是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思考、有获得、有深刻的体验。目标明确,才能确保学生一课有一得。

什么是有意义呢?有意义即关乎生命。

孔子问学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平时发牢骚,认为人们不了解我(不吾知也!),所以没有什么作为。孔子就根据弟子们的情况,顺势发问“如果有人想了解你,你打算怎么做?”这个问题与个人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是关乎生命的。有老师说孔子的时代没有考试,所以孔子教学的内容可以讲情怀,而我们现在却要面对高考、要应对考试、要提高分数,我们不可能像孔子那样发问。

其实,考试何尝不是关乎生命的呢?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吗?还是我们不过是漫无目的、不加选择地拿来大量的试卷填满一节又一节本该让生命绽放的课堂?其实,无论哪个时代,考试都是不可逃避的存在。只不过有的考试是书面的、有形的,有的考试是生动的、无形的。和人闹矛盾了,应该怎么处理?至亲离世了,又怎么平复心情?生活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怎么过关?……这些都是考试,而且是几乎没有人能帮到的考试。所以,考试不能成为我们教学不动脑不动心的借口。

关照学生的生命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才是健康美好的人,而非机械的知识吐纳机。

02

学生行动有热情

孔子提出问题后弟子的表现是怎样的呢?先是“子路率尔而对曰”,然后是冉求、公西赤、曾点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的课堂上,学生在思考,在行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所以,我们说“理想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行动有热情的。

什么是“行动有热情”呢?是学生各司其职、各显身手,热情地、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堂中。

而现实中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点名提问,被提问到的学生一脸倒霉地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都觉得是“他”在发言,而自己只是旁观者,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甚至暗暗庆幸那个被提问到的倒霉蛋不是自己,然后老师再跟“他”一个人对话,跟其他所有的人都没有关系。

在“行动有热情”的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关乎他们的生命和人生,学生就会积极地行动起来,热情地去投入。

03

教师节制有高度

在理想的课堂上,学生是行动有热情的,那么教师要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回到《四子侍坐》中,看看孔子做了什么:一是孔子在问每一个弟子的想法,“求,尔何如?” “赤,尔何如?” “点,尔何如?” 二是孔子对弟子回答的反应与点评,夫子哂之,夫子喟然叹,曰:“为国以礼……孰能为之大?”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没有喋喋不休,而是在最后曾点留下来单独请教时才三言两语、高屋建瓴地给予弟子点拨和引领。

所以,理想的课堂,教师是有节制、有高度的。

首先,“教”要节制。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车时教练一直教你怎么操作,却不给你上车实战的机会,我们怎么可能会学会开车?同理,如果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讲讲,却不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学生如何学会?教师的“教”是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教师的话一出口,要对学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节制,就要节制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教”是三言两语的点拨到位。

其次,“师”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高度,要高屋建瓴。我们看到在《四子侍坐》中,弟子们各抒己见,孔子则在认真倾听,说话很是节制;当曾皙最后单独留下来向他请教时,他才对其点拨、解其疑惑,但短短的几句话就令学生茅塞顿开。我们作为教师,要思考学生有没有通过你的点拨,收获了人生的勇气、坚韧、幸福、同情和爱?这样的教学才能超越考试,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学会处世为人之道,触摸到广袤人生的脉搏。 

因此,教师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自然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态度,都会不经意地对孩子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是在用自己的认知塑造学生;而另一方面,跟青春洋溢、花样年华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的热情、创新、开拓、多变,也会塑造着我们。教育的神奇和魅力也正在于此。


综上,理想课堂的模样应是目标明确有意义的、学生行动有热情的、教师节制有高度的——是师生在心灵和精神上能够共同成长的殿堂。

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会因比学生年长很多就可以俯视学生、不尊重学生,而是以开放的、包容的心和学生共同成长。

面对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老师应该怎么办?嘲笑他们笨或基础差吗?当然不是,俯视的心态只会让老师离学生越来越远。

当学生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时,老师应俯下身来、设身处地去帮助学生想办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要让学生愿意见到你,愿意走进你的课堂,愿意听你讲话,而老师也会因为自己的发光发热收获另一种成长。

所以,即便在偏僻的地方教书,也能感受到自己作为老师的神圣与闪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赞许的曾皙的理想,这何尝不是我们该追求的理想的境界?

文章图片 | Ryo Takemasa
本文转载自均优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意,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适当“示弱”
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者’为师”五自探究自学法的跋涉之路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自律的学生!(再忙也要读一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