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道敏 :叔侄情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正月初一,我同爱人带着孩子们回老家给我叔叔拜年,看到婶娘病情加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新年是个喜庆的日子,因为婶娘的病情给家人平添了几分忧伤,亲朋好友都为此担心着。
俗话说,怕啥来啥。正月初四中午接到叔叔打来的电话,说我婶娘的病情越发厉害,让我赶紧回来。闻此言,饭没顾上吃,一刻都不敢耽误就赶紧回老家。时隔三天,当我再见到婶娘时,已远不如前几天见面的状况,全家人围在病床前,焦虑眼神中透着一种期待,期待婶娘转危为安。可是心不随愿,可恶的病魔还是夺去了婶娘的生命。目睹婶娘带着一种不舍闭上了眼睛,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同全家人一样悲痛欲绝。
婶娘得脑梗偏瘫七年,大多都是叔叔照顾,要不是叔叔精心细致地照料,婶娘的生命不可能延续这么长时间。所以说,对婶娘的故去,叔叔内心并没有过度的愧疚,一来婶娘再也不受病痛的折磨,二来叔叔也得到了解脱。
婶娘去世的第二天,堂弟让我给婶娘写个悼词说是放电影用,于情于理我都不能推辞,只好接下这活。动笔前我向叔叔了解婶娘的一些基本情况,叔叔打开了心中的记忆,把很久以前同婶娘一起生活的的点点滴滴给我讲了很多。从叔叔的言谈举止中,我深深了解了一对相濡以沫六十年的老夫妻的人生经历,让我对两位老人肃然起敬。
叔叔名叫刘宗永,出生在豫东永城市陈官庄一个小村落,今年81岁。叔叔一生平凡,在街坊邻居们眼里是个好人,三里五村更是有口皆碑。
叔叔与婶娘的恩爱那更不用说了,听叔叔讲,她与婶娘结婚六十年,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吵过一次嘴。她们结婚于上世纪50年代末,那一年叔叔刚满十八岁,婶娘大叔叔两岁。正值大跃进年代,听叔叔讲,她们结婚第二天两个人各自去了挖河工地,一干就是几个月,期间连一次面都没有见过。这话讲起来让现在的年轻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在那个全民大跃进年代的确如此。
叔叔大我十三岁,他是我最亲切,最要好的长辈。由于家父去世得早,我一直都将叔叔视为父亲,或许是想从中得到一种父爱吧。叔叔是奶奶生育六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家里迫于生计,在叔叔两三岁的时候,爷爷把他送给离我们家有十几里叫张寨村一户姓张的人家,从此就随了人家的姓,取名张道岭。由于两家相处关系不错,将他送人之事双方老人也没有背着叔叔,因此,两家就一直来回走动着,和睦相处。叔叔被送去这家人的生活条件相对要比我们家好许多。后来听爷爷讲,那些年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叔叔他们一家可真没少帮助我们。
从我记事起,就整天等着叔叔来我家,因为叔叔只要来手里都没有空着,不是给我买两个糖果,就是捎上一把花生,并带我一起去玩。那个时候只要叔叔来到我家,我就别提多高兴了,因为只要叔叔来,一定有好吃的东西。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时候,叔叔经常带我去周边村赶会,有时候我跑不动了,他就背着我在会上转来转去,只要是我想吃啥喝啥,我说出来他从来没有拒绝过,对我真是疼爱有加。多少年后,每当想起叔叔当年对我的疼爱,打心眼里感到格外的温暖,或许这也是老天爷特意的安排,对我自小缺少父爱的一种弥补吧。
叔叔这一生经历了很多,饱尝了人间疾苦,而他从不埋怨什么,一边辛勤地在农田里劳作,一边担负着照顾双方老人的责任。在我们居家回到济源老家,站稳了脚跟,有能力帮助他的时候,先后多次写信劝叔叔尽快也回到老家来,毕竟济源老家这边的生活条件,要比偏僻的豫东一个小村落要好得多,但他都婉言谢绝。他在回信中写到,“做人要有良心,虽然我打小被送到这个家,养父母视我亲生,一直待我不薄,现在正是老人用我的时候,总不能一走了之。”见到叔叔如此深明大义,知恩图报,就没有再过多地催促他老人家。叔叔又在豫东生活了十几年,直到他把养父母伺候养老送终后,于1980年春天,才举家迁回老家济源市西轵城村,按照刘家的辈分改名叫刘宗永。
叔叔身子骨一向很硬朗,打我记事起就没有听说他生过病。他为人朴实厚道,实实在在,是个热心肠,又是个从不惜力的人。不光家里的活他任劳任怨地干,邻居们不论谁有事找他帮忙时,他总是来者不拒。因此,周围的人都亲切地称他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我记得那还是在永城居住的时候,叔叔念起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我母亲又是一个妇道人家,我家里重体力活基本是他承包了,只要一得闲空,他就从十几里外的杨套楼村来到我家,帮着干这干那,一刻都不会闲着。有了叔叔对我们家的照顾,同时也减轻了母亲对这个家庭生活上的负担,对于当年他所做的一切,我都念念不忘,感怀至今。
叔叔这辈子养育了五个子女,两个女儿三个男孩。刚从永城回来那几年,生产队还是靠工分吃饭,由于孩子们都还小,家里缺乏劳动力,又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家里全凭叔叔一个支撑着,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尽管我们多有帮助,但仍解决不了家庭困境。为此叔叔是没白天没黑夜的干,不管是地里的农活,还是给别人帮忙打几天短工,他都比常人的付出要多出几倍,待后来几个孩子都大了以后,家境才慢慢好起来。随后又领着家人省吃俭用,历尽艰辛,在村里给划拨的三处宅基地上盖起了三座砖瓦房,才算完成了他人生的夙愿。看到三个儿子都有了漂漂亮亮的院子,都安居乐业,他老人家这才眉头舒展,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
叔叔一生坎坷,幼年被送至别人家,中年丧女,饱受亲离之痛。那是1981年,叔叔一家刚从永城回来的第二年,叔叔的大女儿,也就是我那不到二十岁的堂妹因疾病不幸去世,这让叔叔悲痛欲绝,几天地一下子苍老了许多。2008年的二儿子因患肝病也相继去世,更是让叔叔雪上加霜,他承受了一个白发人送黑发人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痛苦,凭着一种坚忍负重的信念,硬是把这个家带出了困境,可见叔叔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博大胸襟和坚强的毅
叔叔一辈子在农村与土地打交道,不光种庄稼是一把好手,写写算算在街坊四邻也是没人能比,人送外号“一笔清”。特别是叔叔那算盘打的尤为熟练,小时候看叔叔打算盘那都是一种享受。叔叔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在当时(五六十年代)也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叔叔从学校毕业,回到他所在杨套楼村担任大队会计几十年。80年回到老家后,笫二年就又任老家第四居民组会计,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前些年岁数大了,他才主动要求不干了。由于叔叔处事公道,在生产队干活任劳任怨,赢得众乡邻一致好评,早些年还当过几年村里民意代表。以至于到现在,不管是居民组里的大小事,还是邻居们家的红白事,他都随叫随到,乐意跑前跑后去给大家服务,而且从不计报酬。
叔叔虽说对大家的事没少费心,对自己家里的事不管是油盐酱醋、衣食住行,他精打细算,事无巨细,总是想得特别周到。特别是几个孩子分的菜地,由于他们忙于各自的事,前些年都是叔叔一个人帮他们打理。不管是施肥,浇水,种收,叔叔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两年,叔叔年纪大了,我们都劝他以后地里的重体力活就不要再干了,他才稍有收手,没有以前干那么多了。但他仍不舍闲着,又在厂里一处空闲地上开了一小片荒,种上各种蔬菜,除他自己食用外,还给他几个孩子送,有时候回去看他就问,叔,你是一会儿也闲不下来,你要是不干还缺你吃喝啦!他总是说,我身体又没病没灾的,闲着也是闲着,多少种点就够吃了,省得去菜市场买。叔叔就是这样一刻也闲不住的老人。
叔叔骨子里继承了奶奶的基因,不但聪明好学,还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小时候跟着养父学着做点小生意,周边村逢集市他都会拉着架子车,兜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还有自家菜园里种的新鲜蔬菜。由于叔叔为人憨厚,做生意很讲诚信,回头客日益渐多,每次拉到会上的商品早早都卖完,在十里八乡只要提起杨套楼的张道岭,都会竖起大拇指。叔叔还会修理自行车、农村用的架子车,那手艺也真是没得说。不管谁家的车坏了,都来找他,无论忙闲他从不推辞。只要叔叔一动手,大小毛病都会修理的让你满意,而且分文不收,当有人硬要给他钱时,他总是笑着说:“乡里乡亲的,别那么见外。”
别看这些年叔叔岁数大了,他还坚持读书看报看电视,从中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村里的发展。特别是每当看到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他都认真阅读,逢人便讲,看,我侄子写的文章又在报纸上刊登啦,言语中无比骄傲。叔叔平素话语不多,但和他身边好友们聊起天来也是滔滔不绝,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通。尤其在戏曲方面,对河南豫剧更是酷爱无比,只要提起省内哪个知名演员谁唱的好,谁演的啥角,他都能如数家珍给你说个一二来,这一点我们爷俩颇有共同语言。为此,前些年我专门给叔叔买了个唱戏机,并下载了数十曲名人唱段,他整天把那台唱戏机带在身上,只要一闲下来,或者茶余饭后都要打开听上几曲,哼上几句,别提他心里有多舒坦了。村里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会和重阳节,都要请外地的剧团来唱大戏,叔叔用三轮车拉上婶子都要去看,一场不拉。我想,或许这就是叔叔这辈子最大的乐趣了。
叔叔还写一手好字,无论是毛笔,还是钢笔,字体清秀俊逸,但柔中带刚,不乏傲骨英雄之气魄。逢年过节,或街坊邻居办红白事,还是生产队张贴的各种公告,都出自他手。现如今我退休后染上写毛笔字之瘾,或多或少都受叔叔的影响,字里行间自然也就有了他字体里的风格。当然我写字的水平,根本不能和他老人家相提并论。
在婶子没有得病以前,叔叔是一个从不爱下厨房的人,可是,七年前我婶子得病后,生活不能自理,他不想叫孩子们伺候,就把婶娘接到饮料厂传达室,他一边看大门一边学做饭,顺便伺候着婶子。几年来,不管是擦屎刮尿,洗洗涮涮,喂饭吃药,叔叔对婶子的照顾那真是无微不至。现如今炒菜炒得有滋有味,蒸馒头、包包子,做得有模有样。有了叔叔的精心护理,我婶娘的病情也得到缓解。我每次回去看他和婶娘,看到叔叔如此之辛劳我都有点于心不忍,总劝他说,你都恁大岁数啦,叫他们几个来绐你俩做点吃的,轮流照顾一下我婶娘,别再自己瞎捣鼓了,他总是摇摇头说,算啦!他们都有他们的事,我能干动一天就不给他们几个添麻烦。很朴实的几句话道出了一位古稀老人对孩子的心声,真是老牛舐犊,惜子如初。一个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村老汉,他的平凡之处如此伟大,让我们做晚辈的都感到汗颜。此时我想对我那几个堂弟堂妹说,你们摊上这样的老人真是你们几个人的福气。
叔叔过去还有个吸烟嗜好,以前逢年过节去看望他,啥都可以不拿,得拿上两条烟。这些年叔叔年纪大了我们都劝他,抽烟对身体没有啥好处,不要再抽了,你还别说,叔叔还真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这几年不再抽了。遇上给邻居家办事帮忙,偶尔应酬也抽上几支,这倒也无妨大事。叔叔喜欢喝酒,酒量虽然不很大,但隔上几天都得喝上几两,多少年来叔叔依然如故,不过从来没有见他喝多过,稍微过量后仅仅话多而已,也没有见他耍过酒风丢过丑,只是拉着你前三皇后五帝说上一统,不管他讲得对与否,你只管听就是了,这也是叔叔最得意的时候。知道叔叔好这一口,平时不管是回来乡下看他,还是从外地出差回来,自然少不了给他提上几瓶,以来满足他老人家的喜好,也算做晚辈的一种孝心吧。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年四季只要有新鲜的蔬菜下来,隔三差五都要给我打电话,柱,回来拿菜吧,茄子、辣椒都能吃啦。就这种熟悉而亲切的呼唤声音,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多少年来依然不时地在听着。有的时候在市里忙于其它事顾不上回去拿菜,他老人家都要骑个三轮车,冒着风雨,蹬上十几里的路程到家里给我们送菜。叫他上楼喝口水歇歇脚,他都很少能坐下来喝口水再走,想留他在家里吃上一顿饭,那都是件很难的事。有时候想想,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世我想也不过如此。
前几年我退休了,生意也不做了,空闲下来后,隔几天都要掂点东西,回去看望他和有病的婶娘,陪他老人家说会话,而他总是说,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你们整天来回跑啥。给他拿点东西他也是推三挡四,嘴里不停地说着,家里啥都有还买那些闲东西干啥,再来可不用花那闲钱啦。朴朴实实的几句话,让我一次次从内心里感动。到了我分手的时候,叔叔每次都把我送到胡同以外的马路上,当我已走出很远了,回头看时,只见他老人家还不时地向我挥手致意。依依不舍的这份真情,胜过亲生的父子。叔叔越是这样,越是激发我对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
叔叔已是一位朝枚之年的老人,在常人眼里,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他不用再费心操劳下一代的事,而是应该享受着晚辈的尊敬与照顾。可他老人家一刻都不舍得闲着,仍在辛勤劳作,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默默地在奉献着。叔叔这种风范也深深地激励着我,余生也要像叔叔那样,吃苦耐劳,诚实做事,泽及乡邻,善待家人。
岁月的风,吹走了多少陈年旧事,却吹不走我与叔叔的叔侄情。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叔叔对我的恩情,我会镌刻在心。“烟消云去楼是空,鹧旋鹤立枝头松”,如今婶娘不在了,对他老人的晚年生活,我会竭尽全力精心照看,让他不再孤独,有个幸福的晚年,这也算是我对叔叔的回报吧。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刘道敏,笔名晚风。河南济源退休干部。业余生喜欢旅游、写作、书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欲烧房 叔侄成仇
【红楼】拚爹莫若送礼
《红楼梦》|湘云婶娘:说我虐待湘云?我比窦娥还冤呢!
《红楼梦》完整版24
⊙散文⊙潘振荣:落日的黎明——致敬我的祖母程琴珍女士
浅谈做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