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奎明 : 远去的槐树林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茶房槐树林位于济源市的西北角,地处豫晋两省交界。是一处人造槐林。记忆中,那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亩森林。面积不但广阔,而且林中树木高大茂盛,合抱之树比比皆是。
槐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工栽植的。那年秋冬,一批批植树民工浩浩荡荡开到茶房村安营扎寨。小山村突然间到处都住上了人,就连村前村后的空地也搭上了住人的帐篷,一时间小村人满为患。白天山坡上到处是挖树坑的民工,晩上小村更是热闹,放电影,开大会,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光景,因为家庭的变故,住在茶房村的外婆家。每当父亲从老家跑十多里的山路到那里挖树坑时,总会去看我。我曾跟着父亲到山上去过,他挖土刨坑,我站在旁边默默地看他劳作。人们把树坑叫育林坑,好像要挖一米见方。记得我曾在父亲挖好的坑里爬进爬出,觉得挺好玩。其实荒山上挖那么大的坑是要付出很多艰辛的,有时挖到石头,需要一锤一钎把石头破碎才能挖成。每到下午验收时,父亲总是陪着笑脸希望验收员能一次验过,验收员把有刻度的小棍插在挖好的树坑里,哪怕是差一点,也必须重新返工。
第二年春天,满山遍野全栽上了洋槐树,小村也随之建起了国营林场。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槐树林,更因为国营林场,打开了一扇观察世界的窗户,更带来了外部世界的文明。简易公路从山外延伸到小村,每当汽车进村,人们总要围着观看议论半天。林场夜里还发电,用上了山里人从未见过的电灯电话。
小村默默地发生着变化,羞涩腼腆的姑娘们突然大方起来了,学会了梳妆打扮,头上扎起了马尾辫,脖子上围上了彩色的丝巾。小伙子们有事没事也总喜欢往林场大院跑,看工人们栽种的盆景果树,还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自己的小院种花栽树,美化生活。
七十年代是槐树林的鼎盛时期,许是山上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加上林场工人的辛勤管护,二十多年时间,那片槐树便长成了茂密的森林。印象中,长得最旺的要属牛槽沟和庙前了。牛槽沟合抱之粗的槐树一棵连一棵,粗壮高大,遮天蔽日。那些平日里不常见的野猪、黄鼠狼、狗獾、果子狸等动物也不时光顾林区,大白天很少有人敢单独进入森林。
大舅一家居住的茶房村庙前小庄,地处槐林之中。小庄只住着他们一家人,我每年都要去看大舅和舅妈,因此对那里的槐林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次去大舅家,途径小庄路口的山头,我总喜欢驻足良久。眺望那壮阔苍茫的万亩槐林,山风呼啸,群树随风摆动,仿佛海洋在翻腾咆哮。山林随风发出的震耳欲聋的涛声更让人心潮澎湃。小庄像一只在林海中飘摇的小舟,时隐时现。一条窄窄的小路是小庄与外界唯一的联系。
大舅和舅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勤劳本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大山,但他们知道那茫茫林海是国家的财产,保护好每一棵槐树是自己的本分。因为身处林海,他们一大家子都成了林场的义务护林员。家里还专门架设了电话,方便随时报告森林火灾隐患。
槐林的边沿隔一定的距离都立有刻着“国营林界”的石碑,每年林场工人会虔诚地用红漆把那几个大字描摹得鲜鲜亮亮,就像边防战士守卫国界似的守护着槐林。
春夏槐花盛开时节,那片林海就成了花的海洋。满山遍野飘荡着槐花的香味。一棵棵高大的槐树闪着白光,一穗穗,一串串,如仙女散花般盛开。这个季节,进入林地的各个路口都被那些天南海北的养蜂人占据了。他们支起一顶小帐篷,拉开一张小床,就成了家。一只只蜂箱围着帐篷摆放。忙碌的小蜜蜂不知疲惫地进进出出,养蜂人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槐花,漫山遍野,是取之不尽的上等蜜源。大舅的小院也成了野蜂理想的家园,房前屋后一群群野蜂在树洞里木箱里安了家。槐花蜜色、香、味俱佳,放上三五年也不结晶,看上去清,吃进嘴里稠,乃上等的补品。山外到林地收购槐蜜的人络绎不绝。
这个季节正是采摘槐花的时候,但小村人是从不进入国营槐林采摘槐花的。不仅是他们家家户户的小院都有槐树,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保护国营槐林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国家的财产是万不可损坏的。
槐林的消亡好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事了。
那时我在村小学任民办教师,星期天,曾和同事翻山越岭跑到茶房林场的牛槽沟。(林场就地出售木材,同事想买一截木料做家俱。)到了那里,望着满山遍野的木材,感到无比震撼。坡边沟沿到处是被裁锯成长短不一、横七竖八的木料。临时修成的简易公路上尘土飞扬,一辆辆满载槐木的卡车呼啸着把一车车木料运向山外。多年后,伐木运料的场景仍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
槐林消亡了,林场也失去存在的理由。风光无限的林场人也大都成了下岗工人。
大舅和舅妈过世后,他们的儿孙都搬离了大山。那些满山的槐树已难觅踪影。几代人的辛苦,仿佛一夜之间便烟消云散了。许是槐树的寿命如此,也许是另有原因。
槐林消失已四十多年了。每当采摘槐花时,或者喝着槐花蜜的时候,我仍会想起茶房林场的万亩槐林,想起大舅一家住的林中小庄,想起“树之难而去之易”的古训。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作者简介

许奎明,河南济源人,退休教师。喜欢清静独处,爱好音乐和阅读。偶尔信手涂鸦以自娱自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魅力太行 · 河北邢台 ‖ 徒步旅游好去处——风清水秀大北山
槐树开花了照样很美丽
4月槐花香
怀念老槐树
我将相思寄槐树
浮香槐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