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征文​ | ​赵秋梅:我爱我家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时,我就会感到倍加亲切,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家。家,是人生的驿站、避风的港湾。

小时候我住在济源的农村,两间破败的土坯房就是我们全家的栖身之所。小间用来住人,大间当作厨房和杂物间。日子虽然艰辛但却不失温暖,昏暗狭小的土坯房里盛满了我们一家人的欢笑。当时,我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民办教师。每天下班,他便骑着家里唯一值钱的那辆“28”自行车回家,稍微歇息一下便拿起锄头下地,帮母亲料理农活。父亲工资不高,加上农业收入也仅能满足全家人的温饱。盖新房一直是深藏在父亲心里的一个梦。

父亲和母亲辛苦劳作,家里的光景渐渐有了起色。1989年,村里给我家分了一块宅基地。在父母的操持和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的帮助下,我们家盖起了两层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父母终于圆了他们的新房梦。为了这次乔迁父母特意找木匠定做了一组组合柜和一套木沙发。1992年,我们家买了第一台彩电,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成为现实。村里也修上了水泥路,下雨天出门再也不怕道路泥泞,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随着新的国家政策的出台,父亲由民办教师转正成了公办教师,母亲也搞起了养殖,我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于是,一家人咬咬牙跺跺脚,决定借钱在市区再购置一套商品房。2005年春,父母终于选好了一套面积110多平米的单元楼房,经过简单的装修后我们再次搬家,由农村到城市,全家人都很高兴。伴随着我们姊妹相继成家,新一代的出生给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与此同时住房的空间就又显得窄小拥挤了。再次买房的念头悄然而至并很快落实。这一次,在父母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姊妹分别购置了一处比前三个家的面积都要大的房子,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乘着文明城市创建的春风,这些年令父母高兴的事也接踵而至:种地实行“两免一补”了,每月可以领福利养老金而且逐年提高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开始发放米、面、油了。每当父亲思乡回到老家时,看着自己亲手盖起的楼房和门口建起的小公园,总会发出感慨:“这一辈子从土坯房到砖瓦房又到单元楼房,从农村走到城市,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呀!”

家的变迁记就是一部国的成长史,从我们家一次次搬迁剪影中我看到了父辈努力奋斗创家业的艰苦过程,更看到了我的家乡济源繁荣发展的伟大历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课堂上我跟学生讲述“嫦娥”奔月、巨舰扬波;北斗组网,高铁奔驰;脱贫攻坚创造我国减贫史上最好成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人生出彩梦想。我跟学生分享我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家兴旺家才兴旺,国家富强家才像样。我为祖国更为我们济源短短几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我爱我的家,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国家!




作者简介
赵秋梅,济源高级中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秋梅:父母深情
寒雪| 老屋
质朴情怀 || 不让父亲来家
土坯房—时代的烙印
家(重阳话亲情征文)
我家的瓦房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