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德浩 | 我读《笨花》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历史,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传承,每个宅院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种人生都有内在的因果。

所以,走遍五湖四海,总能见到不同的建筑,听到不同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沧桑。

北京故宫,开封龙亭,平遥古城,皇城相府,康百万庄园,沈从文故居等文化遗址,还有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殿台楼阁,背后都有值得追寻的背影,值得品味的故事,值得借鉴的思考。

这些遗址或遗存,有的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符号,有的已经成为文化的坐标,有的还是精神的象征。其实从古到今,还有多少平常的村庄,平凡的农家小院,城市的寻常巷陌,演绎了不为人知的悲欢离合、盛衰起落。

比如这个冀中平原上叫笨花的村落,因为盛产笨花(国产的短绒棉花)而得名。它既没有惊艳了中国的历史,也没有淹没于寂寂红尘。中华民族民族的发展史和时代风云,也给它镌刻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把它雕琢成一处革命遗址和红色圣地。

《笨花》是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掌门人铁凝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应该并非纯属虚构,里边的很多人物都有自己的原型。文中的主要人物向喜(向中和)是以铁凝的曾祖父屈春霆为原型创作的,其他的家族人物原型多是作者的祖辈、父辈。

《笨花》,是在叙述一个村庄的时代变迁,是一群人的命运随着时代变迁的浮沉。笨花村,是许多中国村庄历史命运的缩影。笨花村人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民的命运。向家这个家族随着时代前进不屈的奋斗、追求进步的精神,以及门前那副“传家有道唯忠厚,处事无奇但率真”的对联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向喜的祖上,应该是武举家庭,他的家里还保留着练武的石锁等器具。他的父亲向鹏举和母亲却已经基本靠农业在维持生活了,抚养了向喜和弟弟向桂两个儿子。故事开始的背景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袁世凯编练新军以前。那时,向喜已经结了婚,跟父母和媳妇同艾生活在一起,弟弟还是个孩子。当时,向喜靠卖豆腐脑和扎佛堂维持生计,他扎佛堂的手艺很好。袁世凯的部下到兆州招募新军,向喜立志参军并顺利通过,他有文化、有勇力、有谋略、有胆识,一路辗转升迁,做到少将旅长。

他参加了袁世凯进攻武昌的作战,经历了南北议和,具有旧军人少有的优良品质,又保持着难得的人间清醒。他有很重的乡情、亲情观念,对父母、兄弟、妻儿极为照顾,还掏钱征地建起了笨花的宅院。他清廉自守,不摆架子,不贪恋钱财,不迷恋权势,在关键的时候能够把握自己,急流勇退,没有像孙传芳一样找来杀身之祸。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寓居保定,在保定陷落前回到笨花,不招摇,不显摆,低调藏身在粪场里,最后为了保护一个杂技艺人死在粪场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向喜毕竟是一个旧军人,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在保定,他在茶馆喝茶结识并娶了二太太顺容(二丫头),后来生下文麒和文麟。在武昌时他短暂娶了杂技艺人施玉蝉,生下了女儿带灯。这也让他对原配妻子同艾和长子向文成感到亏欠。

在离开保定回笨花前,向喜把文麒和文麟送往延安参加革命。他的女儿带灯,后来在家乡参加了革命,并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日本人残忍杀害。向文成的儿子向武备也到延安参加革命,后来见到了自己的二叔、三叔。向文成同情革命,并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革命,连他最小的儿子有备也走上了革命道路。

小说描绘了当时农村社会的风俗、现实和图景。代表封建迷信的活犄角以及他那苦命的女儿,代表拾花风俗的窝棚和糖担儿,有着复杂人性的大花瓣和它的女儿小袄子,坚定信仰天主教的邻家女孩西贝梅阁,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的传教士山牧仁,本来是向喜朋友后来做了汉奸的葛俊,没有看清日本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上当受骗的生意人向桂,以教师身份做掩护从事地下革命的甘子明,为革命献出生命的县长甘子明,为掩护村民转移与日军周旋牺牲的维持会长瞎话,八路军与土匪的合作与斗争……

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有人为了民族危亡奋不顾身,有人安于现状明哲保身,有人慑于日本人的淫威卖身投靠,有人在八路和日军之间首鼠两端。这是残酷的斗争真相,是真实的社会生态。

铁凝对《笨花》的写作要求是,“我给它的叙述限定了八个字:结实、简朴、准确、温润”。我想,一部三易其稿,总数568页的作品,也确实能够读出这种感觉。

书的扉页写着,“笨花、洋花都是棉花。笨花产自本土,洋花由域外传来。有个村子叫笨花。”我想,无论域外传来什么样的风,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灾难,也磨灭不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无论从一个村庄的局部,还是从冀中平原的抗战,以及青年人对延安的向往、对革命的热情,我们都能够从小说《笨花》读出这种感受。

从一部小说了解一个时代,从一部小说走进一个村落,从一部小说感悟一种精神,也从一部小说了解一个家族。也许,所有物质文明的存在,都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也许,每一个村落和院子,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也许,我们真的应该走遍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抚摸历史,阅尽沧桑,看见未来。


作者简介

左德浩,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教师,河南省青作协会员,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1高三金太阳8月联考作文:这些红色经典小说和电影,你知道多少?
白洋淀大道
学习材料 1975 保定地区
一介丨 一个村庄,是怎样成为产值2000亿的CBD
段誉的父亲叫段正淳,他却给儿子取名段正兴,网友:是儿还是爹?
祝福周德彰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