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 | 掬一捧流年,写金秋 | 作者:孙永云

掬一捧流年,写金秋

文/孙永云

自从父亲去世后,我已经九年没有回过河南老家了,有近二十年的光景没有再参与秋收农忙了。不过,我关于秋的记忆,就如岁月的浪花在时光的河流里飞腾着……

麦子收割弄到碾麦场里后,但凡下过雨,土里有点墒,人们就会抓住机会秋种。齐脚裸的麦茬子在太阳的照耀下白得晃眼,地上散落着来不及捡拾的麦穗。行走在地里,一不留神就会戳痛腿脚。一整块土地,不到两天的功夫,大豆、玉米、芝麻、高粱、花生,在父亲的指挥下各居一隅。种子下地后,如果赶上风调雨顺,那是再好不过了;若是赶上天气干旱,父亲就会双眉紧锁,勾着头,背着手,在堂屋走来走去地直叹气。过不了几天,父亲准会把全家人都喊到地里去。干啥呢?抗旱呀!还好,对付干旱父亲早有预防:每一块地里都钻了一口深井,或者紧挨的两块地钻一口井。父亲总安排我守在地头,负责给机器加水。哥哥姐姐随父母到庄稼地,帮父母拉那些绿皮的软塑料水管,给庄稼灌水。灌溉也有讲究,若是庄稼低矮时,那就拿起水管,来一个天女散花;若是秧苗长得高了,就得一沟一沟地浇水,不然,庄稼就会被水冲倒,影响长势。晌午,秋老虎正发威,秋蝉发出刺耳的嘶鸣。一人多高的包谷林,密不透风。包谷刚扬花或是已经出穗,人在里边走来走去,那绿腰带似的叶子碰到脸上、胳膊上,立刻就会火辣辣地疼;花粉抖落在头上、脸上、脖子里,粘上汗水更是有种说不出的难受。

那年,正值包谷扬花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大雨,整个地区的庄稼都严重受损。苞谷不能正常授粉,就会直接影响收成。这一下可难倒了父亲,怎么办呢?这可不是抗旱受累的事了。科学种田,这对于一个只读过几年书的父亲来说,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对策的。于是,我又看见了那个面容憔悴,剃着平头,留着八字胡,穿着白色汗衫、黑裤子、老布鞋的父亲,坐在大门口,闷头抽烟的样子。直到有一天,电视上某一个农业专家说,要如何如何人工授粉时,父亲才又高兴起来。一家人又被父亲喊到那片青纱帐里,准备人工授粉。咋授粉?粉从哪里弄?每一棵苞谷上放多少花粉呢?这具体操作起来,还真让人茫然无措。

父亲端了一盆从别的苞谷上摇晃下来的花粉,一脸迷茫地问我(那时我已经读中学了):“云,一颗苞谷上多放点花粉,还是少放点呢?”

我心想:原本花粉就不多,每一棵上少放点,就可以多放几棵苞谷。于是,我就给父亲说:“不如少放点吧,还能多放几棵苞谷呢!”

父亲想了一下,觉得我说的颇有道理。接下来,大家就按照我说的方法行事。秋收时,邻居家的苞谷棒长得又大又好,我家的苞谷不但棒子小,有的棒子还是“瞎眼”货(光有棒子没有玉米粒)。我一想起自己为父亲出的那个馊主意,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风来雨去,收获的季节到了。原本寂静的田野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掰苞谷,割豆子,晒芝麻,人声鼎沸,机器轰鸣。大人们在自家田里挥汗如雨,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则为大人提壶茶水,买包香烟,更多的时候就是凑在一起玩。几个同龄的孩子,在割过的豆地里捉蚂蚱,找蛐蛐,然后扯一根狗尾巴草,把它们长长地穿一大串,跑到地头的小干沟里,点一堆干草烤来吃。烤熟的东西没盐也没油,我们依然吃得津津有味。说笑间,一不留神,小伙伴伸手往脸上一抹,嘿,眨眼功夫,他就成了花脸猫了。烤苞谷,烧豆子,挖红薯,好像能吃的,不能吃的,我们都得尝一尝,解解馋。有时干草堆得太多,漫天的烟尘,立刻会引来大人的一顿呵斥。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田埂上采摘紫色的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追赶彩蝶和蜻蜓。玩得口渴了,我就去找没有砍倒的苞谷杆,高粱杆——那种细细的、红红的甜杆子。我刮去叶子,去头掐尾,细细嚼来,一股甜丝丝的汁液滑入喉咙,实在是好极了。疯跑累了,我们就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垫上干一点的秸秆,睡上一觉。你不必担心着凉,也不必担心父母突然到来的惊扰。那时的日子是自由的,无虑的,也只有到吃饭的时候,父母才扯起嗓子,呼喊几声自家孩子的乳名。

夕阳西下,秋风徐来,月亮如飞镜般悬挂在天空。劳累一天的人们,这时也到收工的时候了。临行时,大人们则装一架子车谷物捎回家。有时,白天收割太多一时拉不完,家大人就让孩子先留在地里看粮食,他们回家吃罢晚饭,再来地里过夜看守。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经常被父母指派在晒场看粮食。那时,往往父母拉一车粮食刚走,我便裹了衣服坐在捆绑好的粮食袋上,看天上鱼鳞似的云朵,想象着天上也该有人,有水,有羊群……我曾为数不清天上的星星而苦恼,也曾为了看清楚月亮里的桂花树而睁酸了眼睛。实在无聊,我就起身到周围庄稼地里走走。那些没来得及收割的庄稼,在月光下显得影影绰绰,地里那些零星散落的坟头,猛地让人感到一股惊怵涌上了心头。父母再来拉粮时,我死活都不愿意在待在地里了。

时光荏苒,多少个秋来又秋去。我曾经健壮的父母也双双故去。中秋月圆之际,我的思念之帆,不知何时已悄悄停靠在金秋记忆的港湾。

作者简介  

孙永云,笔名冰沬迪影,女,重庆市垫江县人,祖籍,河南省上蔡县。自由职业,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思归客》《洛风》《诗意人生》《北方诗刊》《关东文苑》《大西北诗人》《长江诗歌》《西南商报》等。全国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现为《大西北诗人》《当代校园文艺》《芙蓉国文汇》签约作者。

出品:大河文学(ID:dahewenxue

编辑:大河小编 (微信:449912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长青:锄地(二篇)
丰县乡下,父亲母亲的春天
包谷分蘖掰不掰,天花取不取,棒子保留几个,做过才知道
街头突然一声“惊天巨响”,炸出了...
秋天的记忆
【周纪合随笔】父亲的杂货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