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日听蝉 | 作者:刘万祥

夏日听蝉

 作者:刘万祥

静坐案前,翻着幽香的书页,听窗外阵阵蝉鸣,虽炎炎夏日,竟有心旷神怡之感。

喜爱听蝉鸣。夏日听蝉,别有一番韵味。从旭日东升,到夕阳西下,不同时段听,感觉不一样。

清晨,蝉声从小区的树木间传来。仔细听去,似乎沾染了清晨的雾露,饱浸了水珠般的凉意。不知蝉是停在哪棵树端鸣唱,是那浓稠如墨的香樟树,还是那挺拔俊秀的白玉兰?蝉舍了一早的清梦,悠然地与晨的清风和唱。

午后,火辣辣的太阳照射树林,蝉在枝头肆无忌惮地歌唱。高亢激越,宛如正在上演一场大型的交响乐会。又如一阵阵急雨,从枝头哗哗泻落,似有雨打芭蕉的美妙!低沉婉转时,则如绵绵细雨,其声渐弱渐远……

暮色里,蝉声格外动听。与烈日下不同的是沉静优雅,似是一首首颂歌,在歌唱一天的辛勤美满,在歌颂晚霞的辉煌灿烂。听暮色里的蝉声,似躺在藤椅上欣赏优雅的小夜曲,空旷纯净,没有一点儿混沌之感!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爱蝉怜蝉,咏蝉颂蝉,写蝉画蝉,蝉在他们的笔下,被赋予了特殊的色彩。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把蝉写成了寂静的象征:一个人行走在夏日山间,观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更兼有凉风习习,泉水淙淙……一颗尘心,已洗净了大半,再听见那远离尘嚣的啁啁鸟鸣,绿意染过的山间蝉鸣,人如何不感到心灵的宁静?“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已远,非是藉秋风。”在虞世南的笔下,鸣蝉成了高标逸韵的人格象征,他借鸣蝉抒发了自己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借助外力被皇帝所信用的自豪感。“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在白居易的笔下,蝉是化不去的乡愁。孟浩然的“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通过蝉写出了心情的悲苦。同样是咏蝉,骆宾王却以蝉自喻,“露重飞难进,声高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抒发了政治上不得意,言论上受压制的强烈愤慨。我最爱的还是宋朝朱熹《南安道中》的两句诗:“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在诗人耳中,响彻于炎炎夏日的蝉鸣不是令人生厌的杂乱噪音,而是轻快婉转,相映成韵,悦耳动听,有着音乐节奏的天籁之音。

古人听蝉,大多不在夏季,而是秋季。《古诗十九首》里有“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潘岳有“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陶渊明有“寒蝉无留响,从雁鸣云霄”等等,最为人熟悉的,可能还是柳永的“寒蝉凄切……”据说,秋天的蝉鸣,在人听来大多凄厉哀伤。

其实蝉鸣本身是表达不了任何感情的,正如杨万里说的“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说白了,无论是喜怒悲凉还是聒噪,都是墨客们触景生情,借“蝉”发挥自己的心情罢了。今天我们听到蝉鸣大多没有古人那么沉重的思绪了,这或许是今人的生活节奏和时代变迁之故吧。

蝉的一生极为不易,它的卵和幼虫需要在黑暗的地下蛰伏若干年,才能换来世间短暂的生命。它们从卵成蛹,在土里完成了所有的发育过程,它出土只是为了繁殖下一代,才蜕变成蝉,一旦雌雄完成,雄蝉就死去了,当雌蝉把卵产在土里,也就死去了,可谓漫长坎坷,历经生死,艰苦卓绝。为此,歌唱便成了蝉的生命极致。他们为爱而歌,为生而唱。他们把爱谱写成一曲无遮无掩、畅快淋漓的啸歌,舒啸畅快地直白倾吐。

窗外,蝉在热烈地鸣叫,在生命的血液里不知不觉会有一种沸腾,会有与声声蝉音一起呐喊嘶鸣的冲动!我反思生命的意义,蝉如此短暂,却是如此热烈!人生又有多少人像夏蝉般的热烈呢?

责编 | 王芳     编辑 | 王世杰     图片 | 网络

转载时请注明来源 | "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美文:听蝉鸣夏
听蝉鸣夏
看齐白石笔下的蝉叫的正欢,听蝉鸣提醒我们现在依旧是三伏天
【犁城文学】窗外蝉儿勤伴奏,诗魂琴韵两惺惺
蝉鸣声脆
岷水流韵·2022第29期(总第147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