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大舅——乡村里的知识分子 | 作者:卢新芳

的大舅


——乡村里的知识分子(作者:卢新芳

引子:“想说界岭小学是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又不太合适,可它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隔一阵就想着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你这样子只怕是已经沾上了。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日夜夜脱不了身。”  ­­­——《天行者》

《天行者》是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

书中的民办教师,我并不陌生。因为我到乡中学读书之前,教我的都是民办教师。而在他们中间,我最亲切熟悉,又最想写一写的自然是我的大舅。大舅的教龄很长,他教过包括我的哥哥姐姐在内的好多届学生。

大舅在学校里教初中语文,并且兼任班主任。班里的学生,除过我们大队散落在山凹凹里的几个小队的孩子,还有附近的山头上一个叫“朱固堆”大队的学生。五年级以下的学生,都在学校的几孔窑洞里上课,只有初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学校一座二层楼房里上课。那坐楼房也是全大队唯一的一座二层楼房。

我上二、三年级的时候,虽然小学阶段不上夜自习,但总想跟着哥哥们去教室做作业,哥哥们嫌我碍事,都不愿意带我。我便去找小爷爷家大我四岁的小姑姑,小姑姑拗不过我拉着胳膊的拧缠,只好答应我。刚巧小姑的班主任是我的大舅,这让我开心得几乎要跳起来。

大舅四四方方的脸膛,眉毛很浓,嘴巴和我妈妈很像。他的肩膀宽厚,腰板又挺的直,看上去一副不怒自威。私底下听他教过的学生说,大舅可厉害了,他们都有点怕他。听了这些话,我坐在教室里,就悄悄地观察起大舅来。自习课还没开始,燃起的小煤油灯下,同学们大多数都认真做起了作业。后排几个调皮的男生,头凑在一起,叽叽咕咕地在说话。没过几分钟,窗外有个高大的身影闪过。有眼尖的学生,马上低声说道,“李老师来了。”顿时翻动书本的声音,响了起来。

进了教室的大舅,在课桌间来回走动。走动的大舅,那双布鞋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仿佛一朵云,飘来飘去。只有在某个学生的身旁停下时,会用手指着他的作业轻轻地说一句什么话。教室更静的出奇,连大家“沙沙”的写字声,都能听到。  

到了规定的时间,大舅就让大家打开课本,学习文言文《陋室铭》。大舅抑扬顿挫地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和古诗一样押韵的文字。

大舅领着同学们读,我也跟着读。大舅又一句一句地解析。他讲到我们住的这座山,并不是最高的,我们的学校也不是最好的。但是从我们这个学校走出了三个大学生,其中一个在祖国的首都北京上大学。他说,只要努力,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在坐的你们,也能走出大山,走到乡里、县里、省城甚至北京去上学去工作。大舅用威严并且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我相信你们,你们一定也有这样的能力。我记不清那天同学们有没有表态。只有大家震天响的读书声,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大舅那年送走的毕业生,有一个考上了沁阳师范,听说当时的成绩是全乡前几名。后来才知道,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初中都是大舅带的。身为民办教师的大舅,和所有的民办教师一样,平时讲课。农忙时下地干活。大舅课教的好,庄稼也种的不错。我们家离大舅家近,农忙时,在外面工作的爸爸哥哥就请假回家帮忙。可有时天公不做美,整个假期都在雨中耗掉了。等天放晴能犁地耙田了,家里一个劳力也没有。每到这个时候大舅便赶着牛来帮妈妈犁地。大舅干活不惜力,一天到晚饭也顾不上回家吃,怕耽搁时间。妈妈就把饭端到地头,大舅吃饭可快了,我一直以为这是大舅嘴巴大的缘故,他和妈妈吃饭一样快。大舅扛着犁回家的时候,裤腿挽得很高,那双沾着泥土的鞋,走起来还是不响。

在我四年级快放寒假的时候,大舅来我家了,他脸上笑咪咪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告诉妈妈,这几天去学区批改试卷,成绩出来了,芳娃考了全学区第一名。他高兴的家都没有回,就拐到这说一声,让妈妈和我也高兴高兴。那一天,天空灰蒙蒙的,好像要下雪。妈妈去烧鸡蛋水让大舅喝,我站在灶房的外面,望着被雾气笼罩的大山,想到听大舅讲到《陋室铭》时说的那句话,“只要好好学习,一定会走出大山”。

因为我四年级的好成绩,做为奖励,爸爸带着我步行两个钟头到乡里。再乘客车走了四个钟头,到了大山外的县城。那一次,九岁的我,第一次走出了大山,在国营照相馆照了第一张照片,爸爸还特意让照相师傅,把照片涂成了彩色。

妈妈期望着我升入初中以后,能让大舅教。可事与愿违,大舅做为优秀教师,调到学区所在的关阳学校教书了。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学校也被乡里通知合并了。我随后就去乡里的中学念书,后来也没能考上沁阳师范。妈妈经常说,如果你让你大舅教,一定能考上中师。说的多了,我就做梦梦到在学校的二层教学楼里,我一个教室一个教室的找大舅,每次明明看到大舅在讲台上站,可一进教室,却不是大舅。不知道大舅教过的学生,有没有珍惜过,但是幼小的我在大舅的教室里旁听的《陋室铭》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大舅第一批转正,转正了的大舅还是毕业班的班主任,直到退休,大舅依然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大舅和那些像大舅一样的民办教师,坚守在大山深处,在贫瘠的教育现状下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知识的种子,给予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作者简介

卢新芳,河南省济源市人,就职于济源农商行轵城支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龙江作协】刘汉才︱明天有大到暴雨(小说连载之一)
小学校园心理剧《心灵的抚慰》_校园小品剧本
人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从教34年,一位乡村教师的内心独白【冯保风】
他们除了会教小孩下跪外,还能教什么
茅奖系列之刘醒龙 | 《天行者》:塑造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群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