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疫特稿 | 微光照亮希望 | ​作者:​吴诚

微光照亮希望

作者:吴诚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人措手不及。人们放弃难得的亲友团聚,争做一个又一个阻击疫情的逆行者,全力打响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群防群控

大年初二,正在单位值班,我突然接到镇里通知:区村所有主干道当天必须建起疫情检测点。

一个测温仪、一瓶消毒液、一张桌子,加上新搭建的简易房,就成了村里的检测站,党员干部自然成了这个“家”的主人。

“谁输入疫情谁就是罪人,谁隐瞒不报谁就是凶手。”

“阎王爷眼中无老少,自我防控最重要。”

一条条标语看着很不顺眼,但触目惊心!

一个个卡点条件虽然有点简陋,但它却成了基层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2月6日,市里公布第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车辆限行,村组封道。紧张、严肃的气氛随之而来,我熟悉的53个检测点也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管住了车辆,就管住了流动人群,也有效阻击着疫情的蔓延。

“同志,今天是单号,你的车双号,不能通过。特殊时期,请你谅解!”到村里落实防控情况,因互不认识,随行的车还是被卡点挡了回来。

“咱村的车统一集中停放,再紧的事情也不能随意进出!”为了防控需要,南桐村采取了果断措施。

“各家各户注意啦!从今日起,戴好口罩,不准串门,没事不要外出……”疫情决战中,每天不断响起的喇叭提醒着村民,党的声音和全国的疫情随时都能知晓。小喇叭鼓舞着大家共同抗疫的士气,更消除着人们惊慌、焦虑的心理。我是党员我先行,我是干部我冲锋。一支支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当起了乡村疫情防控网格员。他们走村串组,一次次组织群众防疫消杀、清理卫生、发放资料、定期送药、悬挂标语、张贴省、市疫情公告……

大疫面前,虽然每个人都普普通通,能力有限,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散发着一点点微光 ,照亮着共同决战的方向。

驻村第一书记主动请缨加入防控一线!

村里群众志愿到检测点轮流义务值班!

在外工作人员共同发起了过年不回家的倡议!

年前返乡的务工人员签订了居家隔离承诺书!

所有人相应号召,为阻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月15日,天气突然降温,一场大风考验着各村卡点的值班情况。

夜幕降临,春寒料峭,一座座简易房内,灯火通明,值班人员正核实着近日的出入记录,有的统计车辆,有的电话劝阻在外人员暂不返乡,大家用行动和坚守书写着担当和责任。

“昨夜风来山有楞,外防内控信心恒。依靠群众紧跟党,众志成城抗疫情。”见到正在忙碌的上冶驻村工作队马队长,他用诗歌表达了共同抗疫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疫情形势很严峻,咱们苦点、累点都不算啥,咬紧牙关,一定要严防死守,守护家园。”坡池村支部书记王本东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着值班纪律。

一条条微信,一个个视频,一段段画面,身在基层,感受颇深。群防群控至今,收获着感动,收获着希望,收获着微光汇聚的力量……

情系“疫”线

不断蔓延的疫情,打破着人们宁静的生活。

村组设卡,出入检测登记,有的村民甚至还被居家隔离14天。防控期间,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何保障?这检验着基层干部的综合协调能力。

“群众需要啥,列个清单,村里统一外出采购,特殊时期,不能让群众跑腿。”疫情防控数天,上冶、三教、南桐、郑山等20余行政村就先后做出了为民代办的承诺。

于是,一张张“家庭生活清单”成了乡村亮丽的名片。

天有阴晴,人有祸福,难题总是接连不断。

春节刚过,部分村里先后传来个别老人病逝的消息。特殊时期,这是亲情和疫情相互撕扯地碰撞。论人情,应该操办;按疫情,能简则简。

红白事面前,党员干部靠智慧破解着一个又一个难题。

“没有惊慌,没有忧虑,没有纷扰,即便没有送行的人群,思念一直在天堂的路上。隔离,铭记着最后的亲情……”疫情期间,这也许是对已故老人最好的告别。前洼村村委主任吴兴国,安葬好母亲的次日,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村组防控之中。

大疫面前,爱心不断涌来。

大岭村脱贫户代立红,依靠当地艾草,致富后不忘党恩。2月2日,他和家人一起向市红十字会捐献了600余盒艾柱,支援武汉防疫前线。

“书记,以前你们经常帮俺,现在全村人都在忙着阻击疫情,这关键时刻说啥都得做点贡献,俺家捐500元!” 2月5日,北桐村贫困户卢国军向村里表达了爱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各村群众不甘落后。

砖阳河村现役军人谭卫东,远在福建,微信转来5000元资助金;基层干部胡晓璐捐款2000元;养殖户候小红拿出了家里3000元积蓄;预备党员陈东喜为村里检测站送来了大米、食用油、方便面、蔬菜等生活用品;积极分子崔小涛、李小枝等分别捐赠了口罩、“四季抗病毒合剂”防控紧俏物资……

短短数天,党员干部、人大代表、驻村帮扶单位、普通群众“捐”流不息。一笔笔善款,一批批物资,爱心接力,同心抗疫,微光汇聚,熠熠生辉。一个村如此,一个城市如此,全民战胜疫情的喜讯还会遥远吗?

让爱同在

“我的爱和支持与你同在。”是露易丝·海《生命的重建》中的名言。

疫情面前,每个人的生命都经历着坎坷。而我们的一思一念,决定并创造着我们的未来。

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地?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只要心中有爱,防控中的每个时刻都是我们弃旧迎新的起点。这种爱也许是一份责任,也许是全民阻击疫情的信心和动力,也许更是一种爱国、爱家、爱自己的希望和源泉。

风雨同舟,让爱同在!

作者简介

吴诚,文学爱好者,河南省济源市下冶镇人,编写出版过《玉阳赞歌》文集。


责编 | 王芳   编辑 | 玉川子   图片 | 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基层要善于讲“土话”
【战“疫”作品之十四】回望这片热土(报告文学)/陈富立
群众工作就是我的全部——曾道群
华州区防疫故事!
下围村严守战“疫”一线
安徽作家||【微光】◆王红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