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女娲补天与杞人忧天

《列子·天瑞》篇有一则典故:“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人们一般都会讥笑这个似乎有些迂腐的杞国人在自寻烦恼。然而经过考查,才知道这个杞国人原来不是无事生非,而是另有思考的隐情。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开始形成。又有了地震、火山爆发。过了很长时间,地壳才逐渐稳定下来,以后慢慢有了海洋,有了空气,有了生命,以至万物。但沧海桑田的事还是经常发生:有时火山喷发,岩浆横流裹山夹石,河床沉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鹅卵石黏结到了一起。又一次地壳运动,这些砾岩被抬升起来成为大山。王屋山就是经过八次大的地壳运动才逐渐形成的。中科院地质学家翟明国教授在考察了王屋山小沟背以后指出:“从山沟向上,岩层逐步露出的是从火山岩到沉积岩,因此人们可以看到火山岩在山下,而沉积巨砾漂浮在山顶的现象。表明现在在山顶的沉积岩,在远古代是沉积在海底的。”然而生活在蒙昧时期的当地先人,目睹过大自然的一系列神奇造化的遗迹却迷惑了,这些五色石怎么黏结到了一起,是谁熔炼的吗?天上的群星闪烁,像是五色石镶嵌上去的,它会掉下来吗?这种担心绝非“杞人忧天”,天上落下的陨石告诉我们,天上确实有过不速之客探访地球,要是天塌怎么办呢?只有炼石补天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愿望终于演变成神话传说。《列子·汤问》篇记载:“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缺);断鳌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在这里列御寇明确告诉我们,天有先天不足,因此才有女娲补天。共工氏头触不周山是以后的事,所以至今仍然日月西坠,江河东流。《淮南子》也在《天文训》和《览冥训》里,将女娲补天和共工头触不周山分别记为两个独立的故事,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不难看出,西汉时期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了。

然而,济源地区的女娲神话却不是历史典籍的简单附会,它是古人对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解释,便根据当地形象逼真的巨大象形物演绎成故事流传开来,或许文献记录的就是这里的民间传说。因为天塌地陷发生在此,女娲补天自然也应在此。小沟背出露的地质剖面,清晰地记录了华北古河床沉入海底后,火山爆发又把海底河床推向山顶的全过程。在济源有多块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铁陨石,至今还有落石村的村名。当人们看到天降陨石,一定相信天就是由石头构成的,天塌了就需要用石头去补。小沟背民谣说:“天上银河星星稠,地上银河彩石沟。”小沟背十里银河谷里,到处是五色奇石,大的如楼宇,小的似鸟卵,造型优美,色彩斑斓,这些五色石以细腻的紫红色火山岩浆和沉积泥质为胶结物,将大小不等的红色、紫色和绿色的火山岩,白色、黄色的砂岩和少量的黑色、杂色的花岗岩鹅卵石团在一起,五色胶结之状真的就像“熔炼”的一样,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这里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据说女娲炼石以芦苇做燃料,然后废物利用“积芦灰以止淫水”。目前小沟背银河峡里生长的一种原生芦苇,燃烧时可以炭化,因此起火快,温度高,就是女娲炼石之遗物。小沟背村附近的山体,为远古河床海滩形成的砾岩,远远望去却像沙砾堆,说是女娲炼石的原料场。下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圆形五色石堆,就称作女娲炼石加工场了。古人崇信天圆地方。王屋山主峰为方山地貌,女娲便在离天最近的天坛峰补天,现在还有一块巨大的五色石遗留在紫金崖下。

女娲断鳌足立四极。小沟背西侧的鳌背山,顶部平坦,形象逼真,即是那个断了四足的神鳌所化。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神话的原创者选择用鳌足柱天呢?《列子·汤问》篇在叙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后,紧接着就介绍了一段文字:渤海中有五座仙山随波逐流,天帝怕“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后来有个巨人钓去六鳌灼骨占卜,两座山沉于大海,现在东海中就只剩下方壶、瀛洲、蓬莱三座仙山了。说明神鳌足以支撑天地。鳌背山全长2000米,身厚400米,堪称巨型神龟。古人面对此景,说神龟伏在山头不动,是因为它的四条腿被女娲砍下拿去撑天了,大概是不会有人怀疑的。斗顶峰为晋豫两省的南北界山,海拔1955米,其西边的山西高原却明显沉陷,海拔只有1300余米,地名历来就叫西边天。斗顶峰下的黑龙岭,蜿蜒曲折,岩石斑驳,则是“济冀州”杀掉的黑龙遗躯所化。小沟背仙人岗上女娲庙,背靠鳌背山(玄武),面对凤凰坡(朱雀),左有盘龙岭(青龙),右有卧虎岭(白虎),前为银河峡,后涌娘娘泉,周围古木参天,气宇不凡,确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特别是沿龙脉梳妆台和金印峰之间的银河峡里,巨大的金蟾望月石寓意深刻,充分显示出远古时期男女(日月、阴阳)与地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天地造化之奇,竟将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原始文化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按照《三皇五帝时代》一书作者王大有先生的观点,历史上“女娲补天”确有其事。据说女娲氏曾在王屋山下建都筑凤城,立天表测日影,在此发明回归年周天历度,一年定为10个月、360天,这样年底就会出现天有不足,于是在360天后加过5天大年,至今川滇等地的彝族仍沿用此历。这就是女娲“五石补天(上古以石子计时,因此时、石不分)”的真实出处。这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情形十分相似,形象生动的神话传说,很容易在民间广泛流行。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有可能对上古历史神话进行过整合。禹都阳城(济源曲阳),后迁都安邑(山西夏县)、少康都原城(济源原城)、夏桀都斟(偃师二里头)是夏代创立、中兴和衰亡时期的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都城,而济源王屋山正处在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地带,生活在这里的古人,根据当地一些规模宏大、自然形象、历史久远、系统完整的象形物等而产生的奇思妙想,逐渐编织成为神话故事在夏人中传播开来。

在古代,天子不灭国,诸侯不灭姓,对被灭国仍要划一块土地,择其子孙贤者进行安置,使其宗庙得以延续。史载杞国(今河南杞县)是周武王封夏禹后人的地方,得封者以国为氏,不封者以夏为氏。说明杞人与夏人有直系血亲。当夏禹后人迁封杞国以后,会将自己原来知道的故事当作奇闻宣扬,这个杞国人可能听到了这些奇奇怪怪的传说便信以为真,发起了神经,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自己便没有安身之所,因此茶饭不思,睡眠不安。“杞人忧天”的故事传开以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引起了争论。列御寇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所撰《列子》,在唐代天宝元年被李隆基敕封为《冲虚真经》,成为道教的经典之一。他是最早将“杞人忧天”和“女娲补天”两个故事相提并论的人。他在《列子·天瑞》篇里的最后一段话,具有很深的哲理:“言天地坏者也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虽然,彼一也,此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不知去,去不知来。坏与不坏,吾何容心哉?”大意是说,天地自有它的运行规律,好也罢,坏也罢,不是人类能够预料得到的。所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我们大可不必把它放在心上。




作者简介:李立政,河南济源人,现任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市文旅集团文化总监。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在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人合著《河之洲在哪儿?》《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主编《赵姓简史》《中华赵姓发迹地-河南济源》,还有《老子悟道王屋山》等上百篇论文,在国内外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为济源旅游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玉川子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愚公故里、女娲神话之乡,华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原始森林,在河南
这是最值得一去的神秘景区,这里风景绝美有神话,五彩石头会说话
.济源小沟背
《神奇的小沟背》课堂实录
可能是史上最全济源红叶节观赏攻略来袭,重要的是有福利!
满沟都是花石头的小沟背 //高居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