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故事征文 | 党旗在心中飘扬 | 作者:李道远

为了解决黄河中下游泥沙淤积和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改善沿河两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举世瞩目的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动工兴建。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主体工程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在我市境内修建,我市成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主战场。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先期运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期施工单位需要占用村庄耕地,移民搬迁安置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件头等大事。而村民们的认可程度关系到搬迁安置工作的进度,也成了确保这项世纪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

面对祖祖辈辈生活过的难离故土,各种各样的思想情绪和对今后生活的茫然无着感成了部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面对着各种压力和困难,面对着村民们的种种不理解,移民搬迁村——陆家岭村的党员干部们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扬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完美地交出了一份群众高兴,政府满意的优秀答卷。

陆家岭村位于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大坝内的库容区,与周边的井沟、刘庄、交兑等村被列入先期移民搬迁计划。面对着时间紧,任务重,群众不理解等一时难以接受的诸多因素,村支部一班人仔细研究找对策,发现大部分人都对搬迁充满希望。特别是村里的年轻人见多识广,早已向往着山沟外面的精彩世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和家庭困难户对搬迁顾虑重重。

脚下是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面对着割舍不断的故土情结,还有部分人对将来生计的茫然……村民们的考虑和担忧不无道理。面对这些繁杂的问题,作为群众领路人的支部一班人,没有退缩,迎难而上。村党支部连续几天召开会议,研究帮扶措施,确定了党员领导带头,村干部与各小队长率先行动的“党员领导干部优先”政策,带头拆迁。并对家庭困难的村民实行“包户到人”,从联系车辆,帮助搬家等具体事项入手,提供一站式服务。

现年七十多岁的老支书李士平提起往事感慨不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为了将村民的意愿向上级部门反映,村两委班子成员隔几天就要往城里去一趟。可面对着全村一年集体提留仅几千块钱的账面收入,车费路费却成了一个大难题!最后经过大伙儿协商,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次需要下山开会,就由村干部们你三十我二十兑几个钱,来解决路费问题。你都想不到那时候有多难!”这些具体措施落实以后,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全体村民无一遗漏实行了整体搬迁,圆满地完成了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临其中才能有那种五味俱全切身感受。

时任村长、现任支书代志周说:“在那些不分白天黑夜的动员工作中,我们支部一班人和村委的同志们加班加点,有时候中午饭都吃不上,饥肠辘辘硬忍到两三点才吃饭。看着大家紧张忙碌的身影,看着一座座腾空的房子,看着计划进度一步步接近目标,我们虽然苦点累点,但心里面得劲着哩。”这朴实的语言,出自一位朴实的汉子口中,也反映出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对老百姓的一片赤诚之心!搬迁任务顺利完成。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村里也受到了上级部门的通报表扬,群众也对搬迁安置时广泛听取民意的民主决策过程竖起了大拇指!

搬迁后的陆家岭新村位于北环路和东环路交叉口,由于人多地少,村民们的生活立刻成了新的问题。全村一千多口人,人均耕地只有三分左右。怎样让有限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让全村的老少爷们衣食无忧,成了摆在全体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了村干部们心中的一个“结”。

围绕着搬迁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两委班子成员同心协力,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他们发扬“山里人”吃苦耐老敢啃硬骨头的“愚公移山”精神,从居委会发展的前途

考虑,从关心百姓的生活小事做起,多措并举,因户施策。先后建起了养殖小区,蔬菜大棚,汽车运输,新兴观光农业和花卉市场等富民项目,配套服务城市产业,极大地增加了居民收入。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886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居委会的集体收入也有了显著改善。

集体手里有钱了,就从改善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居住条件入手。近几年来,全村大街小巷都铺上了干净的柏油路面,在空闲地上建起了小游园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大街上超市饭店琳琅满目,老百姓不出村就能买到所需的生活用品。

每到傍晚时分,上班的人们回到家中,街道两旁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私家车。游园中老人和孩子们嬉戏游玩,一片祥和景象。在大街上做生意的宋师傅说:“以前住在山上,过的日子是刮风黄沙漫天飞,下雨两个泥裤腿,紧靠大河年年旱,上学起早要贪黑,羊肠小道人背麦,坐车要跑几十里。”已近花甲之年的老宋提起往事,感慨不已:“以前住的地方,虽然靠近黄河,可是十年九旱靠天吃饭。为啥?因为水在低处,没有钱建提灌站。土地都是在山谷堆上开出来的小片荒,连一条像样子的大路都没有。机动车用不上,驴拖牛拉,人背肩扛。最怕的就是学生上学,学校远不说,遇上个刮风下雨天,大人们都操不尽那心!雨水顺着山沟沟冲下来,看似才淹住小腿肚,实际上能把人冲走。有人就为了雨天赶路把命都丢了!真是没办法啊!”老宋的言语间满是无奈和心酸,也反映出山区老百姓们生活的艰辛。“现在好多了!”老宋的脸上立刻挂满了笑容。“自从搬下来以后,我利用大路边车来人往的便利条件,开了个维修店,虽然说着挣不住什么大钱,但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还是没问题!”言语中透露着满足。是啊!民以食为天,有了稳定的收入,也就有了祥和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不正是老百姓期望的吗?!

走进陆家岭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层楼的办公活动场所更显得大方气派。两边回廊排列,廊下鲜花朵朵,青草油绿,场面干净整洁,红旗迎风招展!

进入村史馆,迎面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金匾。“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先进居委会”等几十面闪着金辉的荣誉,叙说着陆家岭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感人事迹。展馆以详实的史料,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陆家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朴实奋力地描绘着一幅祥和安乐的新农村画卷!

面对笔者提出的一个个问题,现任支部书记代志周说到:“搬迁二十多年来,老百姓的生活确实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周边村相比,差距还是不小。成绩虽然有,但差距更应该看到。现在,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每月25号定期开会,学习党的政策,总结汇报工作,尤其是包户到人的特困户和低保户的帮扶情况,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群众称我们为领头人,我们要对得起这神圣的称呼,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让党旗在心中高高飘扬!”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济源市十佳群众贴心人、济源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已故陆家岭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刘分良生前说到:“要为群众做榜样,成为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领头雁!”陆家岭的党员干部们将老支书的话时刻铭记在心,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干。义无反顾地带领着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创业,为群众排忧解难。

我们期待着也相信陆家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前景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李道远,男,喜欢文学,爱好广泛,时有文章散见于网络媒体及报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位敢于担当的基层干部
让党旗飘扬在抗疫第一线
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报告奖勤不罚懒,村组帮带困难户
关于村情民情调研报告
党旗下的抗天歌
党旗飘扬在抗洪抢险救援一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