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立政《游读济源》之:黄河西滩是如何形成的


济源市黄河西滩,上距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5公里,是万里黄河上唯一能够定居人类的岛屿。千百年来,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禹的父亲伯鲧,利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他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一种会自己生长的神土,撒在汹涌澎湃的黄河里生成鲧山,结果造成河道堵塞而失败了。大禹治河用斧劈开鲧山,解决了堵塞泛滥问题。鲧山的息壤随水流淌在坡头淤积形成了河中滩,能随水增高而成为镶嵌在大河中的一块永久的绿洲。神话归神话。如今,黄河西滩古树掩映,农舍点点,瓜果飘香,渔舟唱晚,数百名村民如世外桃源般在此世代繁衍生息。但黄河洪水也不断困扰这里。1958年黄河发生解放后最大的洪峰,村里有两次进了水,但洪水过后,滩中的两条夹滩河被淤平了。那么,黄河西滩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不会被洪水吞没呢?

大凡淘过小麦的人都知道,在盆子里把水搅转,麦子就自然聚集到盆子中间。这是弯道水流向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当水流遇到弯道时,会产生一个向心力,一个离心力。向心力的表现是把质量较重的物质推向中心,离心力则是水向外溢。弯道水流越猛,两个力也就越大。人们把这种自然现象称作水流弯道原理。黄河西滩外侧两岸正好是向内的环状弯曲地势,河流暴涨时形成的强大水流,一方面冲刷河岸造成坍塌,另一方面又把大量的泥沙卷向河心,这样就使得西滩越增越高了。

古诗解析:《河中陪节度游河亭①》

                   唐·温庭筠

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②才。满座山水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边③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选济源古籍)

【背景】

温庭筠(约812870,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裔孙,破落贵族子弟。晚唐大诗人、词人,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他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据说叉手便成一韵,八吟成诗,送号温八叉但屡试不第,恃才不羁,终生坎坷潦倒。其词浓艳精致,为花间派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温庭筠诗集》收录其诗词300余首。

《河中陪节度游河亭》,一作《河中陪帅游亭》。年代不记、人物不详,无论是统帅还是节度使,他们都是手握兵权的威武将领,温庭筠只不过是一个聊以解闷的陪游诗人而已。因此,离开繁华的故都洛阳,来到黄河中间唯一适宜人居、风景如画的济源西滩,诗人自然恨涌心头、满腹惆怅,春天飘荡的柳絮杨花也似冬梅一样让人心寒。

【注释】

《河中陪节度游河亭》诗文,采用清·乾隆二十六年《济源县志》,诗后注明为济源古迹。

②宋玉:又名子渊,战国时楚人,屈原的弟子。宋玉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崇尚老庄,善好辞赋。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等。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均出自宋玉赋。

③桥边:一作桥心。西滩行政区历属济源管辖,每年冬春枯水季节,岛民一般都会架设便桥通往黄河北岸。

【旅游看点】

河亭:

河亭,即观赏河景之亭,古代建于河中岛上。河中,其实是指济、洛交界的黄河西滩。据考证,《诗经》中有一首中国最古老的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河之洲”指的也是这个地方。它最大的妙处是无论水涨多大,这个小岛历来从未被洪水淹没过,因此是黄河上下唯一适宜人居的“水上绿洲”。究其成因,由于当地黄河环状弯道水流的向心力,能把沙石推向河心形成小岛,洪水越大向心力越强,小岛聚积的泥沙就越多,所以不会被洪水吞没。

关于西滩,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禹的父亲伯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他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堵在黄河上形成堰塞湖,洪水更加泛滥,结果他失败了。禹承父职劈开鲧山,这里便出现一条“八里胡同”。泥土冲到下游,在河中滞留形成八里长滩。由于息壤是天上神土,故黄河西滩能随水而长,永远不会被洪水淹没。

从唐诗中可以看出,西滩上建有观景亭台,是都市人们的游览胜地。唐代除温庭筠《河中陪帅游亭》诗外,曾在王屋山学道的李商隐,也有《奉同诸公题河中任中丞新创河亭四韵之作》。历史上的黄河西滩,农舍点点,绿树掩映,牧童短笛,渔舟唱晚,李商隐“左右名山穷远目,东西大道锁轻舟”的佳句,更把西滩描绘的如诗如画。

在西滩上游不远,就是举世闻名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它沿用中国古代“疏堵结合”的治水办法,彻底解除了黄河“千年一遇”洪水灾害的威胁。目前小浪底坝后公园、张岭度假区、黄河三峡等景区,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胜地。昔日宁静的西滩,便处在西霞院反调节水库之中。千百年来使人充满遐想的“河之洲”,无疑更是一个充满人文特色的新景点。游客置身岛上,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春看万紫千红,夏听黄河歌唱,秋闻瓜果飘香,冬观黄河雪景,所有的烦恼全抛脑后。

原国家旅游局征文)




作者简介:李立政,河南济源人,现任市旅游业协会会长、市文旅集团文化总监。从事旅游工作30多年,在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景观开发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与人合著《河之洲在哪儿?》《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主编《赵姓简史》《中华赵姓发迹地-河南济源》,还有《老子悟道王屋山》等上百篇论文,在国内外报纸和学术刊物发表,为济源旅游发展和景区景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  编辑:玉川子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北法律师事务所杨胜利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概况
谭天宇:关于济水发源问题的思考
济南的济水哪去了?
河:我跑了,我又回来了!
我国古代四条大河中消失不见的是哪条
悟空问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