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宣化记忆” 征文 | 从邢台到“宣化街” | 作者:谷新建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从小就憧憬外面的世界。羡慕手腕戴表的,会讲普通话的,和屁股后边冒烟骑“电驴子”的,认为他们都是见过世面的能耐人。我做梦都想走出家乡,到外面看一看。八四年春,这个梦想实现了,而且这场梦做了近四十年还在继续,更不愿意醒来。
父亲复职在劳动局工作。初中没毕业的我和姐姐,随父亲来到了济源。从此,我在这片山灵水秀、地肥人暖的热土中生根发芽,经营、耕耘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八四年乍暖还寒的季节,我从河北邢台辗转两次火车来到了济源。初次踏入济源地界,要经过一条长长的街道,这条街就是宣化街。顺着一条斜路,穿过两旁稀稀拉拉的民房(现今的荆梁街),到达西关十字路口,有一个指挥交通的岗楼,俗称“西关岗楼”。往西是一个集贸市场,一个个卖衣服的小摊位,挂满了蓝、绿色和花格格衣服,泥泞的土路上,挤满了购物的人群。往南是冶炼厂、工区楼。往东便是宣化街,后来有了宣化影院,宣化街的名气也就日渐兴盛起来。这就是当初的宣化街西头,它的东头止于小铁路,如今的愚公像处。当时的“计委”(县计划经济委员会)也在宣化街上。有好几个政府部门在里面办公,父亲的住址也在此大院里。那年我十七岁。
行走在宣化街上,给我的印象并不是那么的繁华,两旁的法国梧桐枝繁叶茂。县城就这么一条主街,街上有三个路口,大、小十字和西关岗楼。县委、县政府、县直机关等,大部分都布局在宣化街东段。街上有济源第一招待所(济源宾馆)、邮政局、国营澡堂、济渎饭荘、百货大楼、针织厂、国营照相馆、中医院等。小十字一带有卖肉丸、杂菜、油条、小米粥的。宣化街的西段大部分是卖衣服的,蜷缩在一个个逼仄的小屋里。
宣化街东段的大礼堂(现步行街一带),原本是作政府工作报告和开大会的地方,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食粮,改成了影剧院。那时候,父亲的单位发电影票或自己开支了,花三毛钱买张电影票,五分钱一包瓜子。翘个二郎腿,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来,影剧院拆迁到宣化街西头,改为宣化影院。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影院逐渐衰败,又改为现在的建业服饰。那时候到职工俱乐部(现槐仙服饰一带)看上一场录像,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引以为豪的事,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谈,《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西毒,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上海滩》里的青帮、斧头帮,黄金荣、杜月笙、张啸天上海黑社会三大亨等。讲得眉飞色舞,听得津津有味。还曾经掀起一股“金庸”“古龙”著作抢购热呢!不过,我还是愿意到小十字东面的新华书店买上几本琼瑶写的言情书:《情深深,雾蒙蒙》,《在水一方》等。她的作品笔底生花,引人入胜,尤其刻画人物感情方面,细腻、逼真,让人拍手叫绝。
八四年十月,我被招入地方国营县水泥厂工作。那时候三班倒,每一次的上下班,都要经过宣化街。因此。对宣化街有着特殊的感情,那一树一花,一街一巷,以致店铺的招牌和单位名称,都耳熟能详。
八八年五月一日,为庆祝济源撤县建市,市里组织了一场空前盛大的文艺活动。各厂矿、市直机关、乡镇等,在宣化街东段济源唯一一座大型体育场“灯光球场”举行(后改名源园,现永辉超市)。参赛活动有:篮球、乒乓球、象棋、拔河、文艺表演等节目。下午,水泥厂对阵二轻局拔河比赛开始了。每队九个人,一条粗长的麻绳中间用红绳系住一个吊坠。地面上有三条横线,吊坠与中间的横线对齐。没等裁判号令吹响,两旁的大力士们便卯足了劲的把绳子拽得崩崩响,脚挨脚,手挨手,臀部下蹲。哨子响起,万斤拉力集中在一条大绳上。拔河,不仅仅是每个人的自身力量,重要的是体现出团队的合作精神,既要用真力,又要用巧力。
每个队员都使出浑身的力气,酡颜的脸颊浸出汗水,滑动的绳子被粗壮的大手紧紧握牢,扭曲的鞋子一个顶住一个。红线在不断移动中,慢慢向我方倾斜。围观的人群咬着牙,屁股后蹲,挥舞着手臂,扯开嗓子喊:加油,加油。恨不得自己也参入战斗。有人高呼:出线了。哨子响起,我方第一局拿下。交换场地后,第二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险象环生,你来我往,僵持不下。有的参赛队员手上已经勒出了血丝,有的鞋子被脚趾穿透。这时,我方年轻人小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有劲无处使的他伸手拽了一把绳子,红线立刻拉到了我方位置。双方相互监督的人立即喊到:有人作弊。抓住小李就打,我方人员一拥而上,护住了小李,比赛停止了,双方产生了互殴,形势一片混乱。我立即拉住小李的手,迅速地逃离了比赛现场。比赛是否继续,已无暇顾及。所以,对宣化街的“灯光球场”我记忆颇深。
宣化街的西关饭店,当时在济源赫赫有名。我请新婚的妻子来这里吃了一次价格不菲的大餐。两荤两素一个汤,外带两瓶黑加仑,主食济源特色的炒面,花了几十元,哈哈,我的心啊、肝的乱颤。不过,心里倒是安慰了许多:在此吃一顿饭,也算是给美丽贤淑的妻子,以最高的礼仪待遇,和对她的爱的表示。也从这一顿饭开始,妻子和孩子的根就扎在了济源这片富饶的泥土里。与我一同见证着济源“愚公移山,敢为人先”的大发展、大变化。
九十年代初以后,济源的建设就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济源西关的集贸市场没了,六层高的西关大厦拔地而起;开关厂搬走了,一栋栋摩天大厦矗立云霄,在一片废墟瓦砾、蒿草丛生建造的商业城,王屋山大酒店,成了济源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商贸、娱乐活动中心。市政府办、市委搬走了,改建成了环境优美、休闲购物的步行街。
如今的宣化街,梧桐树更加的粗壮葳蕤,车辆的增多,使不断拓宽的街道还是略显拥堵。一条跟随时代发展变化的老街,融入了更多的现代气息。店牌换装,铺面升级,招商纳资,开拓营销渠道等。街上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大型服饰、鞋帽广场比比皆是;家电、土产随处可见;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济源人、外地人更愿意在这条老街上打理、梳妆自己的美丽。尤其星期天、节假日从早到晚总是肩摩毂击,热闹非凡。曾在济源工作生活了五六年的姐姐,三十年后重返,竟找不到原来的住址和厂址。
买房时,我刻意挑选在汤帝桥附近购置,因为到达宣化街步行只需十分钟。白天路过,晚上散步,只要有时间,一定到街上转转看看。熙熙攘攘的赶“潮”人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川流不息的车流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富足;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又把这条街装扮的靓丽多姿。宣化街的迅猛变化,不正是济源大发展的缩影吗?看着宣化街近四十年的一步步巨变,油然升起对它的眷恋和敬重,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让我深深感受到,它才是我真正的第二故乡。
文脉相承的宣化老街,有着济源人的古朴厚重,见证者历史的沧桑和巨变。不断地在现代时尚、改革变迁、历久弥新中完美自己的颜容,在时时更新中适应着时代的发展。


作者简介:谷新建,河北邢台人,河南济源作家协会会员。八四年在济源水泥厂工作,现外地谋生。 


审核:赵公文 | 责编:王芳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句老话,说尽人性的漏洞
保重自己,从6件小事开始
9条分钟定律,受益一生
心眼坏的人,多半有这三种特征,一看一个准
从细节看人品,有这三种表现的人,不可深交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炫耀这四样东西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