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故事” 征文 | 黄河飞舟:济源人民的支前壮举 | 作者:李舒文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故事发生在1947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那年,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党中央发出了渡过黄河、进军豫西的号令。继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之后,当年7月,陈(赓)谢(富治)率领解放大军集结黄河北岸,部署从河南济源至山西平陆之间强渡黄河的战略行动。
消息传来,济源风起云涌,立刻掀起全民支前热潮。为了有力支援陈谢兵团强渡黄河,中共济源县委、县人民政府于7月下旬迅速成立了济源人民支前指挥部,在邵原设立了总兵站,在渡河大军必经之地设立了招待站、转运站和兵站。一听说支援前线,民情沸腾,当地群众踊跃捐献木板、绳索等物资,还大力筹备造船铁料。520多名木匠、130多名铁匠和5500多名民工,奔赴黄河沿岸隐蔽的造船地点,争分夺秒,昼夜赶工,至8月18日,提前完成43艘新船和19艘旧船复修任务,并分别运送到各个渡口。同时,坡头、大峪、下冶、邵原几十个村的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强修公路12条,全长75公里;栽电线杆636根,线路长达31公里;做军鞋36000多双,筹集粮草250万斤。精选民兵和民工1900人,组成“济源民兵野战团”和“济源民工支前大队”随军作战。还组织了5万多名民工,调集铁木轮大车100多辆、手推车800多辆、牲畜3100多头,保证战备物资运输。成立了运输队、担架队、救护队,沿途盘锅台,烧水做饭,想尽一切办法,营造天时地利,为大军成功渡河提供坚强保障。
8月22日晚,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霎时间山洪暴涨,渡河准备活动仍在持续中。济源各地民兵连和支前民工冒着大雨,趁着雨雾,把64艘大船迅速推入黄河,并悄悄驶往各个渡口。闻名当地的抗日武装杜八联民兵连,争取到为大军引航的光荣任务,他们立即挑选精兵强将,组成葫芦队,当夜赶赴指定渡口。并派武艺高强、水性超群的队员,泅渡到南岸侦察水情、敌情,以手电向北岸发出信号。
黄河两岸奇峰对峙,峡窄河深,水急浪猛,地势险要。为保证顺利渡河,上级选择长泉渡口先渡。23日拂晓,黄河北岸静悄悄,渡河准备一切就绪。杜八联葫芦队员列队长泉渡口,个个怀抱葫芦肩荷枪,热血沸腾,精神振奋,整装待发。舵手昂首挺胸,站在满载将士的船头;水手手抱双棹,目视对岸。
陈赓司令亲临河岸,察看各项部署落实情况,之后果断下达渡河命令。葫芦队长随即挥动红旗,30多名队员如离弦之箭,一齐跃入汹涌的浪涛之中。他们头上顶着弹药,脖子挂着手榴弹,腋下挟着葫芦,一忽儿沉入浪谷,一忽儿腾上波峰,直冲南岸。担任突击任务的先遣将士乘着7只木船,紧随葫芦队,避暗礁,躲漩涡,劈波斩浪,向前疾驶。
这时,敌人的巡逻船闯过来,眼看就要暴露目标。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葫芦队长、共产党员杨清魁、李庆常迅即招呼两名队员,机警地钻入水底,潜游到敌船后艄,跃身冲上船板,犹如神兵天降,出其不意地消灭了敌人。
“咝——”南岸守敌发现解放军渡河,开始火力射击,流弹横飞,炮声轰隆。葫芦队员们冒着弹雨,驰骋在咆哮的波涛里,一边游水,一边向敌人射击。突然,一颗子弹射穿了队员李庆禹的葫芦,河水直往里灌,葫芦舟有顷刻沉没的危险。危急时刻,他镇定地一手捂着弹洞,一手举枪射击,继续泅进。射击手端起机枪扫射,由于水猛浪急射击不准,另一个队员划过来,替他当枪架,一梭子弹打出去,敌人机枪成了哑巴。65岁的老船工、民兵英雄崔炳义依凭丰富驾船经验,奋力掌舵驱动,仅用15分钟就突破了天险,横渡黄河,将突击船送往对岸。队员们在北岸我军重炮掩护下,飞速登岸,攀上崖头,和敌人展开激战,很快炸毁碉堡,控制河岸阵地。这时,北岸渡船竞发,势不可挡,先遣队陆续靠岸登陆。长泉渡河同时,关阳渡口六艘战船昼夜竞渡,运送将士12000余人,河清口、毛田、牛湾等多处渡口也展开渡河行动。经过8个昼夜摆渡,大军主力全部过了黄河。至9月19日,民兵、民工及被服、军粮等物资全部运完,胜利完成支援大军渡河任务。
大军成功渡河,为实现中原战场全面进攻、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护送大军渡河是解放战争的壮烈一幕,谱写了一曲党领导下军民团结合作的历史赞歌。为表彰杜八联民兵以及济源老区人民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陈谢军团授予锦旗赞扬:
“手拨河水脚踩浪,腰系葫芦肩荷枪。
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
当年大军渡河的津口,今天正在上演新时代的奋斗故事。济源老区人民一直继承着听党指挥、团结奋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传统,积极投身建设文明城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为建设现代化新济源日夜拼搏着……
参考文献:1.《济源革命故事》;2《济源革命历史》;3.陈谢大军渡河纪念馆(梨林镇关阳新村)

作者简介:李舒文,河南济源作协会员,济源大峪中心学校教师。著有长篇小说《乡村在召唤》等4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游览黄河小浪底景区,了解葫芦舟革命故事
河清与小苏区杜八联的故事
走进济源:古道、关隘、城池、渡口
一次黄河上的秘密护航 | 姚景强
刘邓大军渡黄河处
淮海支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