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故事” 征文 | 王守庆:延河水养出愚公家乡好儿男 | 作者:​王占雨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党中央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指挥中心,当年无数热血青年踊跃投奔延安,投入轰轰烈烈伟大的中国革命之中,王守庆就是其中的一个。正是这方延河水,为我们愚公故里养育出了这位好儿男。

他生在延安城,长在延河畔,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都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当年周总理接见过王守庆,并告诫他说:“延安青年要努力改变老区面貌。”他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在每个岗位上都拼命地苦干实干,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职位如何升迁,王守庆从未忘记自己是愚公家乡人,根在大河里,情系西逯寨村。

说起之所以能来到延安,经历也颇为曲折。在延安市,现在居住有近30户西逯寨人。他们大都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南遭受蝗灾旱灾祖辈逃荒到陕北谋生落脚的,王守庆家就是其中之一户。为了生计,父母带着不满8岁的哥哥逃荒到陕北延安,那时候延安已经是党中央所在地,是领导全国抗战指挥的中心。

1947年,在延安沟内一座黑呼呼的土窑洞里,母亲生下一名小男孩,按西逯寨老家的辈分取名王守庆。王守庆出生那年,正是国民党胡中南大军进攻延安之时,父母带着他与延安城里百姓一起,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撤离延安躲进山沟,用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保卫延安的战斗。延安城解放后,王守庆高高兴兴进入延安小学念书,在延安他一直读到高中毕业。他读过很多遍贺敬之的《回延安》,登宝塔山,上杨家岭,喝延河水,在延河边畅想人生的未来。有人说:“喝过十年延河水,走遍天下不忘本。”王守庆何止十年,他整整喝了一辈子延河水,从来也没忘记自己老家河南,没有忘记大河里西逯寨村。他的哥哥王守才解放后从延安回到西逯寨,文革中当了多年的当生产队长,王守庆每隔几年也回来老家看看,每一次都有新感慨。

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学校他第一个报名,背着铺盖卷带着红宝书,下乡到延安柳林公社坊塌村插队锻炼,一同来插队劳动的共有20多个男女青年,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村里什么重活累活都抢着干,村民们夸说:“守庆是个好小伙子,什么活都能干!”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离家不算远半年也没回去换过衣服见父母。他对同伴们说:“毛主席号召咱们上山下乡,咱就要干出个样子。他跟当地的老乡们学种地,胸前吊个羊粪袋手抓羊粪给庄稼点穴施肥,学养鸡学养羊,上山植树造林。有一些知青同学劳动中遇到困难,王守庆就帮他们解决,他成为那批知青中的佼佼者,第一个被坊塌大队党支部确定为培养对象,发展为党员。

正是这3年的插队劳动锻炼,他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练就了一副铁身板,一身硬骨头。

1968年春,“文革大革命”正搞得轰轰烈烈,王守庆所在的柳林公社既搞文化大革命,也坚持抓农业生产。公社领导一直认为“打不来粮食,群众吃不饱肚子,对不起老区人民”。党中央毛主席也十分关心陕北,关心革命老区延安。陕西省进京汇报省革命委员会筹备情况,中央特地要求要有延安地区的青年代表参加,21岁的王守庆被延安地区推荐为陕西省进京汇报团的成员。接到通知后,他高兴的睡不着,做梦也没有想到有这么个好机会。6月中旬的一天,汇报团到北京车站下了火车,有关单位直接把他们接到驻地休息一天。第二天周总理在百忙之中,专门选定地方召开陕西省进京代表团座谈会议,听取陕西省的工作汇报。会议结束后,总理又把延安的同志单独留下来,再对延安的同志们作了重要指示。周总理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延安人民为新中国建立做出了贡献,现在延安还很穷,延安要三年改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总理指着王守庆说,“你是延安青年代表,一定要好好努力啊。毛主席也一直关心着你们陕北呢!”那一夜,王守庆失眠了,整整一夜没有睡,辗转反侧回想周总理的教导,决心回去一定好好干,争取干出名堂,不辜负周总理的殷切希望。

回到延安,他向地区的领导汇报总理的指示,许多同事见到他都羡慕地说:“守庆你真幸运啊,能受到周总理的接见!”王守庆牢记着周总理的亲切教导,艰苦环境炼红心。由于他脚踏实地努力工作,24岁就被提拔当上了柳林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柳林公社是延安市的重点乡镇,下乡的知青多,他就被分派分管知青和教育工作。由于苦干实干,他分管的工作几乎年年被评为市里的先进单位。

3年后,他又被调到万花公社任党委书记。在这里,他一干又是7年。在知识无用的环境中,王守庆在万化公社强抓教育,使孩子们受到好教育,没有“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王守庆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殷切期望,把万花公社各项事业搞得红红火火,当时人们都说:“昔有南泥湾,今有万花乡。”

万花公社在学大寨运动中,基本农田改造、坡上植树造林、革命传统教育等各项工作,处处都走在全市的前列,是当时延安的模范单位。中央和省市领导常常去参观指导,每次都受到表扬。

1973年,周总理带着外宾专程到延安考察,看到柳林公社和万花公社的巨大变化,十分高兴。

后来王守庆调任延安市社队局任副局长、市二轻局局长、市经委主任、商务局书记等职。他始终带着愚公家乡人的实干精神,每到一处,他一有时间就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扎实深入开展工作,团结同志尤其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搞好工作,中央和省市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深入报道,他所在的单位多次受到表彰嘉奖。他对延安总是一往情深,常说:“我是喝延河水长大的,宝塔山延河水见证了我的成长。延安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很有感情。”

这就是愚公家乡好儿男王守庆,晚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说出的心里话,也是他人生的真是写照。

退休后他依然定居在延安,常常与延安西逯寨村的老乡们拉河南家乡的新变化,也常对延安市的领导和同志们说:“我的老家也好着呢!是毛主席当年在'七大’上向全国宣传的愚公移山的地方,叫河南济源。”

2021年2月,王守庆走完了他的人生路,病逝在延安,享年74岁。

作者简介:王占雨,河南济源五龙口镇西逯寨村人,曾任汤阴县瓦岗公社副主任、县农牧局副局长;1995年至2016年供职济源坡头镇政府,先后任党委组织员、科教文卫办主任、综治办主任。退休后,受聘于济源市医疗纠纷调解中心,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热爱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曾发稿300余篇,参与编写过《汤阴县志》、济源《黄河文化》和《济华小品》丛书,为民间文学济源民间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延安宝塔山
箫 声 / 文: 王涞田
延安印象:巍巍宝塔山依然 滚滚延河水不再
散文||延安行思
马海德骨灰洒入延河
山东聊城∣李吉林:延安行(外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