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拘一格降“偏才”(李林洲)‖ 《济源文学》2021(108)



不拘一格降“偏才”

李林洲

几个朋友在一起闲聊,说到刚刚过去的高考,说到选贤任能机制,说到不拘一格降人才,也说到几位幸运或不幸的偏才、怪才、奇才。

一位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1915年创办于上海的我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叹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如此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决定,全面斡旋力荐,将华罗庚请到清华来。不久,有点跛脚的华罗庚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4年被提升为讲师;1936年公派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被任命为中科院数学所首任所长。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152篇重要数学论文,出版9部数学著作、11本数学科普著作。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一位是国学大师钱钟书。

钱钟书的文学能力超强,数学能力极弱。1929年夏,他参加清华大学招生考试,国文考了第一名,英文满分,数学成绩只有15分。钱钟书绝望地认为自己永远无缘清华了,因为清华的入学规定是必须每一个科目都要及格。

这种文理成绩的巨大反差,让阅卷老师感到惊诧和惋惜,马上将他的情况上报给时任清华校长罗家伦。殊不知当年罗家伦的成绩跟钱钟书惊人相似,也是偏科严重,但是最终被北大破格录取。面对同样境遇的钱钟书,校长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力排众议将钱钟书破格录取。钱钟书晚年曾回忆说:“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为此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召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后来,钱钟书用他的文学才华征服了世人,也证明了罗校长破格录取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作为学者,他的《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宋诗选注》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学术著作。作为作家,他的《围城》《写在人生边上》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

一位是著名诗人臧克家。

臧克家出生书香门第,自小耳濡目染,12岁即能写出不错的诗词,上高中时已有作品在颇受鲁迅、林语堂等名家青睐的《语丝》杂志上发表。

1930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为0分,作文也只有三句话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就是这短短28字作文,被正在阅卷的中文系主任闻一多先生看中,觉得“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作者极具才华,是当之无愧的文学人才,于是便给了98分的高分,并力主将这名学生破格录取。后来臧克家成了著名诗人、《诗刊》主编、毛泽东诗友、《毛泽东诗词鉴赏》专家。

“尽人事,听天命”“人努力,天照顾”“有才华,有机遇”,华罗庚、钱钟书、臧克家这些偏才、怪才、奇才,无疑是幸运的,也一直被视为大学“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现实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佳话。试想,倘若他们没有碰见求贤若渴、慧眼识珠的“伯乐”,没有遇到敢为人先、勇破藩篱的高校,有点跛脚的初中生华罗庚咋能到清华工作,严重 “瘸腿”偏科的钱钟书、臧克家咋能考上大学,别说成为行业翘楚、学术大家了,前途命运兴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相形之下,孙见坤就没那么幸运了。每每提及,都让人痛心疾首、唏嘘不已。

孙见坤,陕西人氏,从小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在2009年央视《开心学国学》全国大赛中斩获季军,在复旦大学为自主招生而设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中夺得一等奖(3000人参加,一等奖2人)。复旦大学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在中国古典文化素养方面具有极佳的学识潜力”,只要他高考成绩达到陕西省一本分数线,就能以自主招生资格入校深造。可惜孙见坤高考发挥失常,成绩低于陕西省一本线6分。虽然复旦8名教授联名请求破格录取这个“天才少年”,陕西省招办“严格照章办事”,拒绝投档。最终孙同学与心仪已久的复旦大学失之交臂,只好上了山西的一个二本院校。

也许,陕西省招办“严格照章办事”没错,但死板教条、埋没人才、误人子弟的制度有罪。总分仅仅少了6分,却有全国大赛层层选拔检验,有著名教授集体请愿担保,还不足以网开一面吗?还不能放偏才、怪才、奇才一条生路吗?

实事求是说,这些年来,党和国家对选贤任能推出不少举措,如开办“少年班”、高中校长推荐、高校自主招生、体音美人才特招等等,但总觉得“不过瘾”“不到位”“没破格”——传统的牢笼仍未完全冲垮,制度的坚冰仍未彻底破除,成效并未尽如人意。几年前,全国重点中学校长推荐的首批北大免试生名单(90人)出台后,一些教育界的专家和北大的教授表示:除了成绩拔尖的学习能手、学生干部甚至传闻中的校花等,真正的偏才、怪才、奇才几乎没有——北大很难招到自己想要的学生,甚至由于一开始定位不明,其后又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已经骑虎难下了。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讨论争论、激愤抱怨,或多或少透露出大家对现行高考制度、人才选拔制度改革、提升、完善的殷切期盼。

应该承认,“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术业有专攻、喜好各不同”。古往今来,有大才有小才,有全才有偏才,有通才有怪才,有英才有奇才;有天赋异禀、出类拔萃的,有孜孜以求、磨棒成针的,有剑走偏锋、一招制胜的。像武汉先天愚型儿舟舟,指挥起乐团来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像央视《挑战不可能》选手中,有“飞毛腿”“顺风耳”“神探手”,有“神枪王”“活词典”“一口清”……让人啧啧称奇,疑为天人。若用世俗、常规、传统的标尺去一一衡量,他们也许就是芸芸众生,稀松平常;若用前卫、反常、特别的标尺去重点衡量,他们真的是万里挑一、弥足珍贵的偏才、怪才、奇才,可堪大用、可当重任的高、精、尖、特、优人才。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发现、选拔、重用特殊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偏才、怪才、奇才,亟待有一个特殊、特别的“顶层设计”。汉代“举孝廉”自下而上,且“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以“观大臣之能”,故“名公巨卿多出之”。我们也须明确选才、荐才的条件和标准,畅通选才、荐才的主体和渠道,使为国选人、为党选才成为时代风尚、公民职责、全员行动。

发现、选拔、重用特殊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偏才、怪才、奇才,尤其需要一大批慧眼独具的“伯乐”。他们应有强国富民的情怀、战略敏锐的眼光、举贤选能的美德、公正无私的担当,善于从“大隐隐于市”“高手在民间”中相“宝马”、选“良驹”,并获得“伯乐”应有的表彰和奖励。同时,还要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淘汰机制,严禁某些假“伯乐”掌权当道、鱼目混珠、中饱私囊,严禁某些真“伯乐”暗箱操作、掺杂私念、弄虚作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通过实践检验考核,如果某些偏才、怪才、奇才名不副实、难堪大用,完全可作“退档”“销户”处理,且对失察渎职的真假“伯乐”们责任追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相对于天才、全才、通才,大凡名副其实的偏才、怪才、奇才,既有“一招毒”“一招鲜”的真才实学,可能也有比较明显的学业失衡、性格缺陷、生活短板。对他们应怀以宽厚、仁慈、包容之心,看主流、看正面、看大局,“不以一眚掩大德”,对“偏才”偏爱、对“怪才”不怪、对“奇才”厚待,“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舍长以取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人才的源泉、创新的源泉方可充分涌流,从而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

让清代学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继续振聋发聩吧——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简介:李林洲,男,1959年生,邵原镇人。退休职工,文史爱好者,资深媒体人。出版有《李林洲文集》、《别拿自己不当凡人》(杂文散文集)、《赋闲集》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哈佛大学的面试题,你能答出几个?
全才PK偏才奇才怪才·温州晚报
高校应该偏爱“偏才怪才”吗?
为什么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
为清华自主招“偏才怪才”叫好
教育—北大首次解释为何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