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孤岛时期,“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梅龙镇酒家实则是个 “红色沙龙”

《威海路张园周边的红色传奇故事》之八

     孤岛时期,“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梅龙镇酒家实则是个“红色沙龙”

                   引  

    红五月里,阿庄就来讲点发生在威海路张园边上的红色传奇故事吧!

    近一个月来,阿庄这个退休老党员,接受了上海报业集团文新退休党总支何锦新书记(老领导、原上海文新报业集团纪委书记)委派的任务,要为上海报业集团文新退休党总支2021年庆祝开办一个红色专题讲座《走读威海路——上海报业大厦周边地区的红色传奇故事》,撰写讲座稿与担任此次走读活动讲解。

   这次庆2021年《《走读威海路——上海报业大厦周边地区的红色传奇故事》新版一共由十六个故事组成,就在我的收官阶段,又有好友给我提供了一个发生在孤岛时期的红色文艺沙龙~~梅龙镇酒家的红色传奇故事的线索。

    于是经好友,《百名名画家走进张园画家村》的策展人、澳中在线集团施平董事长引荐,采访了梅龙镇熊佳俊总经理,熊总为我介绍了发生在《孤岛时期的红色文艺沙龙~~梅龙镇酒家》的三个红色传奇故事,为我的新版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精彩内容。

  梅龙镇三巨头都是中共地下党人

   第一个小故事是这个“红色沙龙”不是浪得虚名,因为早期梅龙镇酒家管理层三巨头董事长李伯龙、经理吴湄、副经理龚若冰都是中共地下党人。 

     梅龙镇酒家创建于1938年3月,最初在威海路上686号(即静安别墅威海路入口边上),原为一间旧式石库门房子,经营汤面、蟹粉汤包和扬帮小吃。因店小地段偏僻,生意并不理想,而后俞达夫等人苦心经营3年仍生意清淡,1940年,梅龙镇又濒临倒闭,俞氏只能将酒店转让。

    此时正是孤岛时期,上海戏剧界聚集着一批地下党和进步戏剧工作者,但上海白色恐怖笼罩,在沪的左冀戏剧界众多地下党和进步人士苦无聚会之处。此时,由上海影剧界著名演员吴湄出面牵头,由金都戏院股东老板李伯龙等人出资购置创办,李伯龙担任董事长,吴湄任总经理,龚若冰任副总经理。

    据吴湄回忆:“我和职妇龚冰若商量,要她一同参加,结果每人出壹佰元股金,并分别担任了经协理职务,1940年元月开幕。” 1942年冬酒家迁至南京西路重华新村内。

     1943年新店开张,光是股东们带来的客人已应付不完,再加上之后沈子芳名厨入店,川扬合流,从此客流如潮,为沪上翘楚。自此,梅龙镇营业蒸蒸日上, 于是,濒临倒闭的梅龙镇起死回生,不但名声遍播沪上,而且逐步跻身上海食客云集的著名饭店。

    “梅龙镇酒家”的装饰中,大红成分居多,再兼有进步文化人士往来,红上加红,时人称为“红色沙龙”,名副其实。

     三个地下党人中先说董事长李伯龙。

    李伯龙在戏剧界,不管是旧上海,还是新中国,他的名气很响,是一位戏剧家,曾与沙千里(图5)一起参与组建蚂蚁剧团(后改为“益友”剧团),先后演出过《雷雨》、《放下你的鞭子》等数10部戏。他还是同茂剧团,国画剧社负责人。李伯龙还参加于伶组织留沪未走的戏剧界人士组成青鸟剧社,于1937年末开始演出《雷雨》、《日出》和于伶赶写的《女子公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李伯龙作为华东地区工商界代表,与赵朴初等社会贤达应邀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观礼

     解放后,李伯龙先后担任上海文联副秘书长、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再说另二个地下党人吴湄和龚若冰。

     1926年吴湄在校期间就加入了由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等著名剧作家创办的南国剧社。吴湄一边在暨南大学文学系就读,同时由郑君里介绍加入了由左翼文艺人士田汉、夏衍、洪深、郑正秋、聂耳等担任执行委员的电通影业公司。此时已是地下党员的吴湄,还参加了进步电影《自由神》的演出。

    1938年7月,吴湄参加了茅丽瑛的职业妇女俱乐部(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中妇女界一支重要力量),她和广大会员姐妹积极投入救亡活动,出色地完成义卖、义演等救济难民和支援新四军抗日的任务。

    在茅丽瑛牺牲后的追悼会上,有组织上的朋友与吴湄谈起梅龙镇菜馆欲出让的事情,让她出面接盘,以便有聚会之处。吴湄接手梅龙镇之后很快展现出经营天赋。吴湄还利用特殊身份维持梅龙镇酒家经营,让其成为进步文化人士隐蔽的聚会、展开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和文艺沙龙。 吴湄自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党为人民做了不少工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上海解放以后,梅龙镇转为国营。吴湄被安排担任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副经理,并当选多届上海市人民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委员、市妇联执委

    当年,吴湄自任梅龙镇酒店总经理后,副总经理是龚若冰,她也是地下党员,还是赫赫有名的“抗日三杰”之一的梅龚彬( 1924年入党,任中共徐家汇支部第一任书记。五卅运动时,负责召集全市学生代表会并任总指挥。)的夫人。

  “红色沙龙”凝聚抗日文艺团队

     孤岛时期,梅龙镇酒家是“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人来人往,这里表面上是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聚会之地,暗中却是藏龙卧虎的抗日救亡活动据点和“红色沙龙”。

   当年,绘画大师刘海粟还特地为梅龙镇酒家题了店名。

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总经理吴湄还利用她与副总经理龚若冰等人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展生意,使酒家进入当时“孤岛”闻名的豪华大酒店行列。  

    而实际是进步文化人士隐蔽的聚会、展开抗日救亡活动的据点和文艺沙龙,同时也是上海文艺界知名人士聚会佳地,

    “越剧十姐妹”的结拜盛宴即在此举行。袁雪芬曾向邓颖超表示要加入中共,邓频超对她说:“你可经常去梅龙镇,在那里可以接触到进步人士。”后来袁雪芬就将那里当作活动基地,“越剧十姐妹”结拜盛宴就在梅龙镇举办。

    吴湄还利用酒店的盈利资助抗战,使当时诸多地下党和进步人士能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解放战争期间,梅龙镇酒家继续成为上海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李一氓长期在沪做地下工作,就是以梅龙镇酒家作掩护。当年上海地下党领导人民在多方面支援新四军,还得到了时任新四军司令部秘书处处长李一氓赞扬:“上海煤业救护队加入新四军参加抗战,对新四军建军初期的后方勤务有极大贡献。”

    从此,梅龙镇酒家就成了中共地下党和文艺界进步人士经常聚会的地方。周扬、夏衍、吴纫之、田汉、于伶、洪深、赵朴初、李伯龙等“左翼”进步文化人士,仍利用梅龙镇酒家在此秘密商谈革命工作。

     抗战胜利后,郑君里、白杨等一批从重庆归来的进步人士与留沪的同行曾在此举行会师宴会。

     一时间,梅龙镇酒家成为上海文人雅士聚首之地,享有“高堂尽鸿儒,过往皆骚客”之声誉。

     因此,梅龙镇酒家被誉为当时上海滩进步人士的“红色沙龙”。

   资助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国

   孤岛时期,有一本进步刊物《生活知识》,是由梅龙镇总经理吴湄以酒家名义提供资助,使刊物得到正常出版、发行,扩大了它在上海滩的政治宣传影响。

    而这本进步刊物《生活知识》的主编沙千里,早期与邹韬奋等6人以“危害民国罪”被捕,即“七君子事件”。

    沙千里也是上海的地下党人、建国后任上海市府副秘书长、全国粮食部长,他与梅龙镇酒家董事长李伯龙的友谊是从建立进步群众团体蚁社时就结下的。

     1930年12月,沙千里、李伯龙和许德良等人决定以原有的《青年之友》社员为基础,成立蚂蚁社(简称蚁社)。为了蒙蔽敌人,争取合法,在送审的章程中写着“本社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从事文化运动为宗旨”。之所以以蚁社为名,是因为他们认为蚂蚁虽小,但是为了共同利益,能团结一致,不惜牺性自己,与对方进行拼死斗争。蚁社的每一名社员都以蚂蚁自称并以此自豪。遇到困难的时候,蚁社社员常以“蚂蚁精神”相鼓励。蚁社社友人数逐年增加,最后增至800人之多,是当时上海进步群众团体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社。1935年10月在上海,蚁社的一部分骨干还创办并主编《生活知识》半月刊,宣传抗日救亡,成为上海上世纪30年代中期出版的进步刊物。但为了保护蚁社的生存,免被牵连,另行成立了表面上独立的机构,《生活知识》由沙千里主编,徐步为发行人。艾思奇、柳提、骆耕漠、夏征农、周钢鸣等都是该刊的特约撰稿人。

    这本《生活知识》半月刊,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这个进步刊物也是当时文化战线上反对国民党“围剿”的一个阵地。读者多数是蚁社社员、中下级职员,他们有的在公司,有的在商号、工厂、银行、工部局和海关等单位工作,身受不同程度的剥削和压迫,薪水微薄,时有失业的恐慌,又都有点文化,容易接受革命真理,因此《生活知识》在他们当中影响很大。

    而这本进步刊物《生活知识》周刊,就是由梅龙镇总经理吴湄以酒家名义提供资助,使刊物得到正常出版、发行,扩大了政治宣传的影响。

   在阿庄采访结束后,熊佳俊总经理赠送了我一本新出版的梅龙镇酒家80周年大庆《大味若淡》传记(老波头著),为我的梅龙镇酒家红色传奇故事夯实了史料的真实性。

   周总理陈老总夸赞梅龙镇美食

    当然,梅龙镇酒家之所以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更是因为其菜品。据称,长居上海的四川人巴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每周都让家人到梅龙镇酒家买回锅肉夹饼回家食用。荣毅仁和陈香梅在上海时,也曾在梅龙镇酒家用餐。

    作者老波头在《大味若淡》中写道:“ 更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酒家还接待过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品尝后,对酒店的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958 年 7 月 14 日,周总理在“梅龙镇酒家”宴请冶金系统专家劳模,此事当时未见诸报端,还是“文革”后老员工们回忆出来的。

     据乐鸿安说,总理视察结束,临上车时告诉司机到“梅龙镇酒家”来,但也并非临时起意,是已调入市饮食公司的吴湄请人在总理面前提及店名,留下印象之故。吴湄嫁出去的女儿,怎么也忘不了娘家人。

    总理在美琪大戏院下车,戴着口罩,浅色上衣黑色长裤,步行抵达。“梅龙镇酒家”这厢,只知有重要客人,多少有点心理准备。乐鸿安坐镇厨房监督,沈子芳心里反反复复,早拟定了一张菜单。周恩来总理曾在酒家设宴款待上海冶金系统的专家和劳模,并称赞梅龙镇酒家的菜味道好。

    令周总理赞不绝口的酱爆茄子是道家常菜,但愈家常的食物愈难做得完美。

    不仅周总理夸赞,1962 年陈毅到锦江饭店,也说起“梅龙镇酒家”的贵妃鸡和香酥鸭拿手,沈姚二人即去表演一番。

   总理吃罢,点头称赞,并向全体员工赠言:“你们的生意做不完。”借这句吉言,“梅龙镇酒家”转眼又过六十年。

     1997年,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来沪访华点名来此用餐,宴罢兴奋地称赞“梅家菜”是最好的中国菜,名酒家尽享“高堂尽鸿儒,过往皆骚客”之美誉。

     梅龙镇酒家同时也是阿庄的福地。1983年10月,我在这里办了婚宴,而后,以婚宴上的要新郎新娘咬一个吊在绳上苹果的闹洞房细节为灵感,写了一短篇处女作小说《悬在绳子上的红苹果》,发在文学月刊《鸭绿江》上,被江苏人民出版社收入1983年度小说选,与刘兴武、王蒙等文学大咖们的小说作品编在同一本小说选中,从此开始了我的文学之旅。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本文参考资料,梅龙镇酒家80周年大庆传记《大味若淡—梅龙镇酒家80周年》(老波头著)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老字号之餐饮系列——“红色沙龙”梅龙镇
梅龙镇酒家是红色的
麻婆豆腐届的三好学生,终于在这找到了!
梅龙镇
(转帖)《梅龙镇》
南京西路1081弄重华新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