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五禽图Vs易筋经(二十二)
炼形,乃泛指导引、拳术等一切肢体动作的总称。静功属阴,动功属阳。行功必得动静相兼,阴阳才能调合。尤其静功,易生痰壅火滯的弊病,而辅以导引炼形,有病祛病,无病强身,舒导气脉,绝少流弊,见效既快,自然令学者產生无限兴趣,由此登堂入室。
“性靠自悟,命赖师传”,此话是说性功的成败与个人的根器有很大关联,而命功是很精细的东西,要想取得效果,除了自己勤学苦炼,必须要有经验的明师口传心授,指出窍要才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是生命活动的表现形式。设想一个人如果赖在床上不动,用不到一年就会肌肉萎缩,成为废人。若区別于诸如生產劳动等日常活动,特定的炼形方法自然更符合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更能促进生理机能的改善和提高。这样一来,炼形也有了高低粗细的分別。低层次的功法一般多注重外在动作的变化转换,如导引术、外家拳法、瑜珈术等;层次较高的,则注重形与气合、形与力合、形与神合、形与意合、內外並重兼修,其核心的部分是呼吸的锻炼。
我曾將十多种版本易筋经的炼形方法一一做过比对,有的繁复,有的精简,但归纳总结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舒通经脉,和合气血,滋养五臟,一向为歷代养生家和医家所推重,流行非常广泛。以《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图说》为例,所传炼形之法计有正身、侧身、半身、屈身、折身、扭身、倒身、翻身、行身、定身、臥身,共224个动作。动作虽多,但是以韦驮献杵、倒拽九牛尾、青龙探爪、九鬼拔马刀等经典功架为主干,依据人体经络的走向、气血的运行、气息的升降,增加了身体的曲折旋转、手足的推挽开合,促进气血流通,关窍达利,阴平阳秘,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不过若论导引动作的繁多,恐怕无出其右者。数年前,我在刚开始研究易筋经的时候曾练过此功,全部功架做下来,要四个多小时。虽然用了这么长时间,非但不觉得累,反倒精神健旺,体力充沛,睡眠饮食均有改善,证明是有效果的。只是费时太多,较適合於时间充裕的人习练,但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养生功法。以我的练功体会,行功时排除杂念,全身放鬆,目含、耳凝、息匀、口缄,动作宜轻柔舒缓,不可有一丝拙力。每做完一部,即稍事休息,待调匀呼吸再接练下部。练功结束后,缓缓散步,活动肩背手足即可。若再行静功,动极而静,有妙不可言之境。但若求精简扼要,当以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为最佳(后文將详述其方法)。
另一类则是锻炼筋骨,专求內壮,激发技击神力。许多武术门派视其为不传之秘,作为辅助拳学的內功,兼行排打,可收金钟罩、铁布衫披坚抗锐之效果。较为著名的有熊氏大易筋经、韦驮劲、十二大劲、海字劲等。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呼吸配合动作的变化,使心、神、意、气、力合而为一,功深时敛气入骨,使髓实骨坚,激发人体的潜能。据讲,擅此功的人表面看起来骨瘦如柴,身上几乎没有肌肉,但力自骨出,可举千斤,饥寒不迫,以血肉之躯可摧金石。用现代科学的眼光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又据《少林拳术秘诀》记载:昔有少林僧人亦行此术,积数年之功,两臂有千斤之力。
如今观所有已披露的此类易筋经功法,一般也只讲了身体动作的外在变化,至於如何配合呼吸,都一语带过,秘而不宣。难道呼吸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不止易筋经注重呼吸的锻炼,內家诸拳也是如此。我今年有幸被唐传形意传人唐风华老师纳为入室弟子,得窥原传形意拳的暗劲练法,其五行功架亦是在一呼一吸之间体味。本门前辈如唐维禄先生的轻功,薛顛先生疾如鬼魅的身法,傅剑秋先生走圈而盆水自转,皆出功於此,足以证明形气合一之妙,鬼神莫测。但有关形气合一、顺逆呼吸的转换以及其中的细微火候运用,必须要在有经验的明师指导下方能操作,古人不轻传即是此意。所以在此不便全盘披露,以免画虎不成,反类成犬。若有习者一知半解,盲目操作,祸及身体,岂非笔者之过!
在易筋经炼形中,下部行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易筋经是武道合一的技术,它的下部行功明显与道家学术异水同源。有关练功与性的调合关係歷来都是修炼者关注的焦点。而易筋经的下部行功算得上是另闢蹊径,是开源节流的典范。
所谓下部行功,指的是对下身进行特殊锻炼,除了不畏击打、用於格斗外,还能治疗性机能障碍性疾病,增强性功能,促进內肾健康,巩固先天之本源。世传武术中的铁襠功几乎都不出此范畴。大家都知道“食色性也”这句话,然而对於练功者来说,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自然鱼与熊掌兼得;运用不当,家庭不睦,行功不进,的確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在中国古代,受儒家礼教的束缚,歷来对“性”讳莫如深,不是语焉不详,就是避而不谈。这种功夫的传承又是“传男不传女”,只限于师徒或父子之间口口相授,从不立文字,因此极具神秘色彩。在《增演易筋洗髓內功图说》和《真传易筋经》等一些版本中也只简单概述其方法名称,谈到操作皆以一句“当以师传”含糊揭过,让人根本无从下手。
据师传秘要,下部行功一般分为两部十法,行功时必须正念清心,由轻至重,循循而进,严禁操之过猛,反致受伤。实际上这种下部行功是一种顿法,据《古本易筋经》载:百日即可见奇效,当不是虚言。但下部行功有两个要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其一是开源节流。道学大师陈攖宁先生曾做过非常生动的比喻,这就好比世俗治家之道,既要开源,指贫困之家要能赚钱,丰富家藏,以此比喻身体衰败、肾亏气虚者要通过练功,强壮身体,补足亏损;又要节流,指赚了钱成为富贵之家,要重保守,若挥霍无度,人不敷出,终归於贫,以此比喻身体通过练功强壮之后,要知节制,切不可夭损寿命。其二是温养固本。下部行功时由於意、气、力都集中在下部,用药物烫洗也仅是舒活皮肤气血,而由练功產生的虚火必然旺盛,需要滋阴祛火,培固本元,才不致虚阳亢进。《古本易筋经·下部行功法》说:“养者,功成物壮,固能惯战。然不养之,难免无虞。故又宜安閒温养,切无驰骋多战。”这是易筋经下部行功中真正秘不示人的关键所在。
易筋经下部行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济世良方,是整个易筋经技术体系中最具普遍现实意义的一部分!我们研究它,应该以科学严谨的態度进行挖掘整理,使之能真正造福於人类,善莫大焉。
后文將介绍两种我所收藏的易筋经功法。其中一种是流传较为广泛的《少林嫡传十二式易筋经》,选择了峨嵋医师周潜川大夫整理的版本。周潜川大夫修习峨嵋正宗十二庄法,尤精於导引按蹺、丹药服饵、气脉流注等峨嵋医术,生前一直从事中医中药和气功的研究,留下了约两百多万字的珍贵资料。另一种是清代蒋覲园先生得自少林老僧秘传的易筋经,该法首见於《少林內功秘传》。这套易筋经共分两个部分,前十二段为动功,后十二段为静功,较为精奥,原本称后十二段为成功之秘要。两部功法可分可合,与俗传之法相比,独见天地,是非常珍贵的法本。今略为点校,全文披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英峰:如是我闻 易筋经奥义概言 - 武术文摘·武术文化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形篇
易筋经三大核心之炼形篇——曹英峰
少林抻筋拔骨功法,跟着练习你能做到几个动作
介绍6个腰部的功法,普通人都能练
少林六合功之龙形九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