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名近现代女性作家或影视创作者简介

  在与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次讲到什么积极的榜样,大家都会举男性的例子,似乎这个世界所有的女人都沉默了一样。但是,据说现代美国最新的文艺作品有65%左右是女性创作的,其它地区大概差别也没那么大。于是我最近集中阅读了许多女性的作品,同时也听许多朋友讲了她们所阅读的女性的作品,收益匪浅。

  前两天,因为一个机缘,我突然想要整理出近现代一百位卓越女性或是女性主义者的名字,针对每一个人,阅读她们的一篇长文、一本书、或是别的女人写的她们的传记、或是观看她们创造的一部影视作品。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很不容易。伟大但未被埋没的女人太少了

  本文列出了我找出来的一些近现代女作家的姓名、所在年代与部分作品,这不代表她们是“最优秀的top100”,只是“我找到的100人”。期待任何朋友留言让这个名单更长一些。这里所介绍的书籍有一部分是我阅读过的,一部分是我正在阅读或准备要读的(已经看了作者简介),多数已经在我的电脑里有了电子档,某一些还在待寻找状态。任何朋友都可以私信索要电子书,有好资源的朋友也欢迎私信分享给我。

  以下排名依据为出生时间。

1. [美]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1-1904),本名凯瑟琳·欧福拉赫蒂(Katherine O'Flaherty),19世纪女性主义作家的先驱。《咎》(At Fault),《觉醒》,《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2. [美]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1860-1935),我读了《她的国》,认为这部作品很值得搬上大荧幕。

3.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1882-1941),《一间自己的房间》,《到灯塔去》。

4. [丹麦]伊萨克·迪内森(Isak Dinesen, 1885-1962),原名卡琳·布利克森(Karin Blixen),《走出非洲》。

5.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 1900-1949)《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6. [美]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1901-1978),《萨摩亚人的成年: 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别人写的她的传记:《人类学之母的传奇人生:玛格丽特.米德传》。

7.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长篇小说《哈德良回忆录》(1951),《苦炼》(1968),传记(《世界迷宫:虔诚的回忆》(1974),《北方档案》(1977)。

8. [德]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政治哲学家、作家和纳粹大屠杀幸存者。她的贡献影响了 20 世纪和 21 世纪的政治理论研究者。我读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认同她的多数观点,唯一的差别是,我不愿意将艾希曼定性成“本质平庸”的人,更倾向于认为他是扭曲的社会文化的受害者。我认为如果生长在《她的国》那样包容的环境中,艾希曼也是有可能展现出惊人的才华的,如果不是那种压抑,他也不会出现那样越来越多的“失忆”及“强迫性重复”的行为。

9. [法] 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我读过《第二性》。

10. [民国]萧红(1911-1942),本名张廼莹,女性主义作家,我读过她写的《呼兰河传》,对许多细节的场景感同身受,甚至可以说是心惊胆战。

11. [英]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2013),诺奖得主,关心弱势群体,《野草在歌唱》,《到十九号房间去》,《画地为牢》,《金色笔记》。

12. [美]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 1921-2006),我读过《女性的奥秘》。

13. [美]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 1929—2018),我读过她的长篇科幻小说《黑暗的左手》,她的思维是兼具男性与女性特征的,作品讲的也是一个所有人都是雌雄同体者的世界,那个世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战争也有杀戮,但是与我们自己的世界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一部很惊艳的思想实验作品。

14. [美]玛丽莲·弗伦奇(Marilyn French, 1929-2009), 我读过《醒来的女性》。

15. [意大利]奥丽娅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1929—2006),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20世纪采访女王”,《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16. [美]艾德丽安·塞西尔·里奇(Adrienne Cecile Rich,1929-2012),《女人所生》。

17. [法]路思·伊瑞葛来(Luce Irigaray,1930-),女性主义者、哲学家、语言学家、精神病理学家、心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另一个女人的内视镜》(1974),《此性非一》(1977),《二人行》。

18. [加拿大]艾丽丝·安·门罗(Alice Ann Munro,1931-),原姓莱德劳(Laidlaw),是第13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1968);故事集《女孩和女人的生活》(Lives of Girls and Women,1971);小说《你以为你是谁?》(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19. [美]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 1931-),《解体》(Dissolution, 1977)、《平等权手册》(The Equal Rights Handbook, 1978)、《圣杯与剑》(The Chalice and The Blade, 1987)、《神圣的欢爱》(Sacred Pleasure,1995)、《国家的真正财富》(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 2007)。

20. [美]琳达·诺克林(Linda Nochlin, 1931-2017),《女性,艺术与权力》。

21. [美]玛丽莲·亚隆(Marilyn Yalom, 1932-2019),在文学与女性史领域著作等身,《老婆的历史》,《血誓姊妹:女性回忆中的法国大革命》(Blood Sisters: French Revolution in Women’s Memory)、《母道、死亡与疯狂的文学》(Maternity, Mortality, and the Literture of Madness)、《乳房的历史》。

22. [美]希薇亚·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儿童作家出身的美国天才诗人、小说家及短篇故事作家。代表作:《钟形罩》。

23. [美]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1933-2004),作家、评论家、女性主义者。《反对阐释》(Against Interpretation),《激进意志的风格》(Styles of Radical Will),《论摄影》(On Photography),《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和小说《火山情人》(The Volcano Lover)。她也是一位反战人士,1960年代反对越南战争,也写文章批评过伊拉克战争。

24. [日]黑柳彻子(1933-),关心弱势群体,我读过《窗边的小豆豆》与《丢三落四的小豆豆》。

25. [美] 格洛丽亚·斯泰纳姆(Gloria Steinem, 1934-),当代女性主义领袖,《格洛丽亚在路上》,《The Truth Will Set You Free, But First It Will Piss You Off》。

26. [美]凯特·米利特(Katherine Murray Millett, 1934-2017,也称Kate),《性政治》。

27. [美]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 1935-),《违背我们的意愿:Men, Women and Rape》。

28. [阿尔及利亚]阿西娅·吉巴尔(Assia Djebar, 1936-),《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29. [美]桑德拉·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 1936),与苏珊·古芭(Susan Gubar, 1944-)长期合作,作品包括《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等女性主义批评论著。

30. [意大利]达契亚·玛拉依妮(Darcia Maraini, 1936-),《欢喜:女性,革命和一个逝去的男孩》,《三个女人》,《小女孩与幻梦者》。

31. [英] A·S·拜厄特(A. S. Byatt, 1936-),《花园中的处子:女性成长四部曲》。

32. [美]乔安娜·拉斯(Joanna Russ, 1937-2011),我读过《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33. [澳大利亚]杰梅茵·格里尔(Germaine Greer, 1939-),女性主义作家、思想家和勇敢的斗士,她和美国的贝蒂·弗里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女性运动的两面旗帜,其代表作《女太监》名列西方七大女性主义著作之一,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知识女性的思想和生活。已出版的书有:《女太监》、《完整的女人》、《障碍种族》、《性与命运》、《疯女人的内衣》、《莎士比亚》、《爸爸,我们几乎都不认识你》、《变化》以及《破烂的西比尔斯》

34. [加拿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作家、教师、环境保护倡议者与发明家,《人类以前的生活》,我看过她的《使女的故事》第一部。

35. [英]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 1940-1992),女性主义作家。书写风格以融合魔幻写实、歌德式与女性主义著称。我最喜欢她的《萨德式女人:文化史的操练》,因为从中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真实处境,然后是《染血之室》(1979)。其它作品:《新夏娃的激情》(1977),《魔幻玩具铺》(1967),《马戏团之夜》(1984),《明智的孩子》(1991)。

36. [法]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1940-),婚前姓迪谢纳(Duchesne),作品大部分是自传体,与社会学保持紧密关系。202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她“勇敢、冷静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我读了她的《一个女人》。

37. [法]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1941-),保加利亚裔哲学家、文学评论家、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及女性主义者。《符号学》(1969),《中国妇女》(1974),《恐惧的力量》(1982),《黑太阳:抑郁症与忧郁》(1989),《反抗的未来》(1998),《汉娜·阿伦特》(2001),《独自一个女人》。

38. [美] 伊莱恩·肖瓦尔特( Elaine Showalter, 1941-),《她们自己的文学:从勃朗特到莱辛》。

39. [意]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 1943-),我读过包括《我的天才女友》在内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40. [美]苏珊·古芭(Susan Gubar, 1944-),Sandra Gilbert的合作伙伴。《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诺顿女性文学选集》《没有男人的地带》。我也一直期待拥有这样的合作伙伴。

41. [英]安·奥克利(Ann Oakley, 1944-),《看不见的女人:家庭事务社会学》。

42. [英]艾华(Harriet Evans,约1945-),《中国的女性与性相:1949年以来的性别话语》

43. [奥地利]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1946-),《逐爱的女人》《我们是诱鸟,宝贝!》。

44. [美]琼·拉芙嘉(Joan Roughgarden, 1946-),她是已经做完整形手术的跨性别女性,我翻译了她的作品《进化的彩虹:自然界与人类中的多样性、性别与性》,正在等待出版机会。她曾经拥有过男性的身体,但她的语言完全是女性式的,可以说,在有限的生命内经历过男性与女性两种社会身份,这种特殊性使她成为了更为包容、更有深刻的女人。她让我前所未有地理解了我的爱人。

45. [美]玛莎·C·努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1947-),《女性与人类发展》。

46. [美]天宝·葛兰汀(Temple Grandin,1947-),畜产学学者、畅销作家和禽畜动物行为顾问,她不是女性主义者,甚至缺少正常人的共情能力,但她依然对动物展现出了惊人的共情,这正是女性力量的一种体现。我看过以她为原型的电影《自闭历程》,读过她创作的《我们为什么不说话:动物的行为、情感、思维与非凡才能》。

47. [美]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1947-),《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

48. [加]梅耶·马斯克(Maye Musk,婚前姓氏:Haldeman,1948-),《人生由我》,她也曾长期被家暴,但最后创造出了辉煌的人生。

49. [日]上野千鹤子 (1948-)。日本知名女性学学者,我读过《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始于极限》。

50. [荷兰]玛琳·格里斯(Marleen Gorris, 1948-),导演、编剧、制作人,我看过她导演的《拉字至上》,认为这部作品展现了女性群体的复杂性与强大的生命力,以及girls help girls在操作上的可行性。另一部剧情电影《安东尼娅家族》讲述了一个叫安冬尼娅的女人用大半生的时间收养孩子,形成庞大的“安冬尼娅家族”的故事;1997年执导《黛洛维夫人》。

51. [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1948—),作家、记者,《战争中没有女性》,纪实文学《二手时间》。

52. [美]珍妮斯·A. 拉德威(Janice A. Radway, 1949-),《阅读浪漫小说:女性,父权制和通俗文学》。

53. [英]格里塞尔达·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 1949-),艺术史学家,《分殊正典:女性主义欲望与艺术史书写》。

54. [美]白露(Tani E. Barlow, 约1950-),《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

55. [英]蘇·勞伊德·羅伯茨(Sue Lloyd-Roberts, 1950-2015),《女性面对的战争:及那些敢于抵抗的勇者》。

56. [中国台湾]何春蕤(Josephine Chuen-juei Ho, 1951-),《豪爽女人》,《性心情》,《色情无价》。

57. [美]葛劳瑞亚·珍·沃特金(Gloria Jean Watkins,1952-2021),黑人女性主义者,以笔名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而为人所知。这个笔名取自她非常钦佩的外曾祖母Bell Blair Hooks,为了与外曾祖母区分,她的笔名都使用小写字母。《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这是一本短小精悍又鼓舞人心的小书。

58. [美]贺萧(Gail Hershatter, 1952-),《天津工人,1900-1949》(1986),《个人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妇女》(1988),《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和现代性》(1997),《记忆的性别: 农村妇女和中国集体化历史》(2011)。

59. [中]李银河(1952-),《女性权力的崛起》,《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国女性的感性与性》,《女性主义》,《关于情感的对话》。

60. [挪威]陶丽·莫依(Toril Moi, 1953-),《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61. [中]残雪(1953-),真名邓小华。她的书我目前只读了一点儿,并不算读懂了,但是认为比卡夫卡更值得一读。《边疆》,《黄泥街》,《西双版纳的女神》。

62. [英]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 1955-)。研究古希腊罗马史的学者,我读过《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她在书的结尾分享了自己被rape的经历。她本为贵族,但作为女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都冒着相同的被身体伤害的风险。

63. [美]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 1956-),《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

64. [中国香港]高彦颐(Dorothy Y. Ko, 1957-),《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

65. [中国香港]周蕾(Rey Chow, 1957-),《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1995),《原初的激情》(2001)。

66. [中国香港]何式凝(Petula Ho Sik-ying,1958-),人称“性博士”,研究兴趣包括性、性别角色与性本质,关注弱势群体。《情欲、伦理与权力》。

67. [英]珍妮特·温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1959-),《给樱桃以性别》,《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985),《我要快乐,不必正常》,《写在身体上》。

68. [中]戴锦华(1959-),《镜城突围——女性、电影、文学》,《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69. [美]丽贝卡·索尔尼特(Rebecca Solnit, 1961-),《爱说教的男人》(Men Explain Things To Me)。

70. [美] 斯泰西·希夫(Stacy Schiff, 1961-),《猎巫:塞勒姆1692》。

71.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 1962-),作家、诗人、心理学家,《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72. [德]希拉·德利兹(Sheila de Liz, 约1965-),被誉为“人们理想中的妇科医生”,她以带领女性冲破禁忌与成见为使命,希望帮助所有女性积极大方地探索自己无与伦比的身体。我读了她写的《身体由我》,发现这本书对于帮助我本人认识自己的身体、规划未来的更年期生活也起到了巨大的积极意义。

73. [美]拉娜·沃卓斯基(1965-)与莉莉(1967-)现在被称为“沃卓斯基姐妹(The Wachowskis)”,虽然她们的变性年份是2003与2016,但多数作品都展现出了她们的一定程度上的女性式思维,包括《惊世狂花》、《V字仇杀队》、《超感猎杀》等。我看过《超感猎杀》,认为其中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共情或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姐妹二人间的共情,展现的8位主人公中有一位是跨性别同性恋,一位是非常温柔的gay;《V》这个电影最终也是用象征女性的“水”来实现了对暴力的超越。

74. [日]角田光代(1967-)《第八日的蝉》、《纸之月》曾被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还有阐述家庭主妇困境的《坡道上的家》。

75. [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 1967—),《拯救阿格尼丝》(1993),《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边界》《过境》《荣誉》。

76. [美]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 1969-),犹太人,商界领袖,作品有《向前一步》,《另一种选择》。

77. [美]伍思薇(1970-),美籍华裔,我看过她导演的作品《面子》,这部影片以她自己为原型,展现了女同性恋的爱情,也呈现了母女的和解。

78. [美]吉莉恩·托马斯(Gillian Thomas,约1970-)《因为性别:改变美国女性职场环境的十个案件》。

79. [美]王政(约1970-),美籍华裔,《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女权运动》、《越界:跨文化女权实践》、《妇女与社会性别选译》。

80. [中]贺桂梅(1970-),《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

81. [中]沈奕斐(约1970-),《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

82. [美] 丽贝卡·特雷斯特(Rebecca Traister, 1975-),我读过《好不愤怒:女性愤怒的革命力量》。

83. [日]小林美希(1975-),《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不让生育的社会》《中年打工族》《成为“正式职员”的年轻人们》《看护崩坏》《职场流产》。

84. [加]希拉·海蒂(Sheila Heti, 1976-)《房间里的母亲》。

85. [以色列]奥娜·多纳特(Orna Donath, 1976-),《成为母亲的选择》(Regretting Motherhood),对23位母亲的采访,“我爱孩子,但我后悔成为母亲”。

86. [尼日利亚]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1977-),《亲爱的安吉维拉:或一份包含15条建议的女权主义宣言》,《女性的权利》,《美国佬》。

87. [法]瑟琳·席安玛(Céline Sciamma,1978-),导演及编剧,女性的性别与身份的流动是她电影中惯常出现的主题,我看过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认为这样的叙事展现了受害者的主体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以平等的姿态相爱的可能;《小妈妈》则是只有72分钟的小成本电影,展现了平等、无道德绑架的母女关系,以及母与女的和解。

88. [韩]赵南柱(1978-),《若你倾听》,《献给柯曼妮奇》,《给贤南哥的信》,我看过她的《82年生的金智英》改拍的电影。

89. [英]安吉拉·萨伊尼(Angela Saini, 1980-),《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90. [澳大利亚]凯特·A·曼恩(Kate A. Manne,约1980-),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我读过《应得的权利》,她还写了《不只是厌女》,目前没有找到简体中文版,我下载TXT之后用word转换成了简中,但是没有读完。

91. [日]铃木凉美(1983-),将自己活成传奇的日本女性主义作家,作品很多,其中与上野千鹤子合著的《始于极限》前所未有地讨论了接纳自己“受害者”与“有尊严的主体”双重身份如何可能的问题。

92. [英]卡洛琳·克里亚朵·佩雷兹(Caroline Criado Perez, 1984-),《看不见的女性》(2019),从生活、职场、设计、医疗等各式数据看女性受到的不公对待。

93. [英]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 1985-),演员、编剧 、制片人,我看过她担任编剧与主演的《伦敦生活》,这个短剧集展现了表面光鲜背后的真实,以及创伤背后的力量。

94. [英]劳拉·多克里尔(Laura Lee Dockrill, 1986-),《我做错了什么:一个产后精神疾病康复者的自白》,让母亲们更能理解自己,让孩子更能理解母亲。

95. [中]李慧敏(1987-)。我正在写女性主义视角的短文与长文。我相信我的名字与我的一些作品也将被历史记住。

96. [日]伊藤诗织(1989-),《黑箱:日本之耻》,也是讲的女性被剥削的处境。

97. [美]珍妮·梅拉米德(Jennie Melamed, 约1990-),精神科护理师,专业护理遭受过精神创伤的儿童,《岛上的女儿们》(Gather the Daughters,2017)是一部暗黑科幻小说,展现了女性所受的剥削,以及她们的反抗。

98. [爱尔兰]萨莉·鲁尼(Sally Rooney,1991-),长篇小说《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2017),次年《正常人》(Normal People, 2018)。

99. [中国台湾]林奕含(1991-2017),我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读了一半。作者不是完美的受害人,这书也同样不完美,一些分析性的观念有待商榷,但作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我想,她能将自己的伤疤展现给世人看,本身就是一种伟大。

100. [美]香奈儿·米勒(Chanel Miller, 1993-),在《知晓我姓名》(Know My Name)中勇敢地讲述了自己作为性侵受害者的心路历程。在写完这个文档之后,我首先开始阅读这本书,并认为自己“由近及远”的选择非常好。香奈儿的作品夹叙夹议,既展现了一个正常女孩所拥有的复杂、细腻的情感,又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与惊人的理性能力。我曾经因为与她类似的“包含了太多意识流”的风格被人打压,但现在我坚定地认为,这类作品所展现出的女性的真实、完整与深刻的理性能力其实是少有男性能及的——多数情况下,“展现自己的真实的脆弱”对于男性来说可谓“比自杀更为困难”,所以如果你在阅读男性的作品之后有种莫名的被排斥在外的隔阂感,那么,你应该相信自己的感受,他们体现出的拒绝虽然首先是对真实自我的拒绝,同时也是对女性及女性完整性的拒绝,如果硬逼着自己阅读下去,我们很容易迷失(事实上,我已经做好了一年之类不阅读男性作品的打算了——男人不理解女人是因为他们拒绝理解,女人却不得不理解男人,因为我们的世界本就是被男性声音充满的,所以,“不阅读男性作品”并不会导致我们“与社会脱节”,反而,我们将有可能将男性与女性的处境都理解得更为深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别调查:我们时代的女性写作——34位当代新锐女作家的同题回答
科幻中的女性主义书写
陈思安 | 为什么做女性文学出版
妇女节 | 不能任人摆布,也不能温雅地随波逐流
戴锦华 x 张莉: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精神,百年来在写作中一直缺席
《山河令》火了,但我还有一点不满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