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含焦量10.0]五倍……五倍的焦虑

情况

一点预告

各位朋友晚上好,开始今天的例行贩焦之前,
咱有几个消息需要预告一下。

首先呢,大伙儿也看到了,
快过年了啦!
这里咱先祝各位老铁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虎虎生威!
咱这边早就预定好了,
过年期间要去滑雪来着,
所以预计会从2月1日起断更一周左右~
但咱胡汉三一定会回来的!

然后,根据部分热心朋友后台留言提的宝贵建议,
咱这边初步搞掂了一个闲置公众号,
带留言评论功能的那种~
所以年后咱打算把公众号给迁移过去,
这样大伙儿看完焦虑文之后就有地方可以实时打屁聊天了~
各位觉得咋样?

当然了,鉴于咱这后台常年都有骂街的奇葩出没,
所以到时候开了评论区的话,
想必发杂音的萨比只会更多……
届时还得多仰仗各位老铁挺身而出,
该出手时就出手,
把胆敢现身的奇葩们喷到生活不能自理~
咱身为mod会默默为各位拉偏架的

最后说说年前的节目预告呗~
从今晚开始到1月31日,
咱还有4次日更名额,
今晚咱简单搬运一份LSHTM(伦敦健康与热带病医学院)的最新研究,
主题是新冠一年生存率(大误!)
明天例行走一个Omicron最新情况汇总;
后天则贩卖一把大的,八卦八卦抗原原罪……
最后是1月31日,大过年的实在不方便贩焦~
所以改为贩卖定心丸吧,
搬运一份关于鼻喷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
以上,
Here we go!



❷ 前情提要

今天咱即将搬运的这玩意儿吧,
其实之前已经八卦过类似研究了。
请看这里:[含焦量6.0]神秘的诅咒
简单来说,
所谓“神秘的诅咒”,
其实是一个挺蹩脚的比喻来着,
就是把新冠病毒感染症类比成一种诅咒,
一旦感染就如同诅咒缠身,
就算很快康复,
就算完全没有Long COVID困扰,
还是会面临莫名其妙上涨的全因死亡率~
同时也会面临莫名其妙上涨的糖尿病/心脏病/各种病罹患风险
在上一期里面,
咱搬运了佛罗里达大学12月份某论文,
他们根据当地电子病历系统,
从大约1.36万份病历里面挑出来几百位新冠感染患者(轻症重症都有),
以及相应的对照组~
最后一番比较下来,
发现在出院后12个月之内吧,
轻症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上涨了50%左右;
重症(入院)患者则更是翻了3倍多

❸ 5倍的焦虑


今天咱要搬运这份最新的研究,
其实跟上次佛罗里达大学那个版本还比较类似,
都是用的电子健康档案(毕竟省事儿)~
但差别也不少,
首先作者咖位更大(LSHTM的Bhaskaran老师团队);
然后电子病历平台更高端大气(NHS御用OPENSafely可还行?);
接下来,入组人数也多得多(整整2.4万例);
最后,可能也是大伙儿最感兴趣的一点,
Bhaskaran老师他们还额外搞了新冠vs流感的正面PK
——总之,请品鉴:

标题:


英格兰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症入院患者出院后的全因/特点原因再次住院和死亡:一项利用OpenSAFELY平台中一级/二级诊疗记录和相关死亡登记数据的队列研究

简而言之,
Bhaskaran老师他们认为,
咱对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知识已经积累得挺到位了,
特别是不幸住院的那些病例,
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会顺利康复出院,
其中一些说不定会有各种后遗症(Long COVID),
另外少部分则会病情恶化、吸氧、通气、进ICU、上ECMO,
最后还有极少部分会不幸死亡。

可是呢,
对于那些顺利出院且躲开了Long COVID困扰的幸存者而言,
急性感染期之后的健康状况到底是啥造型,
其实大伙儿并不是太了解,
针对这个情况,
Bhaskaran老师他们想到了现成的的NHS OpenSAFELY平台~

——名词解释照例走一个:

用人话来解释,
OpenSAFELY是NHS御用的整合电子健康档案平台,
上面有超过6千万病历档案~
可谓是海量了……
因此Bhaskaran老师他们在里面挑挑拣拣,
很快就凑齐了一套超豪华阵容,包括:
  • 约2.4万在2020年期间因新冠病毒感染住院超过7天的病例;

  • 约12.3万阴性对照组;

  • 以及约1.6万在2020年期间因流感而住院超过7天的病例。


剪断截说,
一番骚操作下来,
Bhaskaran老师发现……

——请品鉴:

↑ 如上表啊,
2.4万在2020年期间因新冠感染而住院超过7天的英国病人,
他们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来说,
在康复出院12个月之内,
因为随便啥子病因再次住院的风险上升了2.64倍
就算控制完各种变量之后——包括基础病、肥胖、吸烟史、种族,以及贫困程度(以多重剥夺指数计)
新冠住院组的再次住院风险还是高了2.2倍

还没完呢……
2.4万在2020年期间因新冠感染而住院超过7天的英国病人,
他们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来说,
全因死亡风险飙升了将近6倍
控制完各种变量之后还剩将近5倍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作为2020年不幸染疫且住院超过一周的英国人,
康复出院并不是一切的终结,
侥幸躲开Long COVID也不是一切的终结。
既往感染史仍然如同神秘的诅咒一样,
伴随康复者至少一年,
并默默地把挂点的概率提升5倍。
并且咱解释一句啊,
这个5倍,牵涉的不止是呼吸道感染直接相关的死因,
而是不管啥死因~
这诅咒……够劲儿不?


 激战!新冠 VS 流感!

Bhaskaran老师他就不是个消停的人儿,
他认为新冠组 vs 阴性对照组显然不够火爆~
还是来点更激烈的高端局碰撞吧……


——总之,请品鉴:

↑ 这张表和上边那张差别不大,所以咱省时间,就不专门解说了。
就是对照组变成了2017年-2019年期间的1.6万重症流感住院病例而已。
总之,
在控制完所有变量之后,
新冠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再次住院的风险跟流感组基本打平;
可是呢,
新冠组在出院后12个月内的全因死亡率,
是重症流感住院病例的整整1.74倍




额外附送的两坨焦虑


各位,咱这儿得表扬英国佬一句,
他们搞这个OpenSAFELY平台确实不赖,
所以Bhaskaran老师在对比完全因死亡风险和二次入院风险之后,
还有余力针对某些特定病因搞一搞针对性对比。
结果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大跳。

——请品鉴:

↑ 上图纵轴是累计重复入院/死亡风险,横轴是出院后天数
黑色实线代表新冠组,
黑色虚线代表流感组,
灰色虚线则代表阴性对照组。
所以各位你们不妨猜猜,
这张图具体是啥病因?
……
……
当当当当!
各位你们猜对了~
上图的特定病因是新冠病毒感染症/流感/下呼吸道感染
也就是说,
新冠组康复后再次感染新冠/流感/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并且因此住院/挂点的风险,
远远甩了流感组八条街。

还没完呢,
Bhaskaran老师亲自出马,
又补了一刀……
——请品鉴

Bhaskaran老师
新冠住院病例因为重复感染新冠病毒而再次住院/挂点的风险,
高于流感病例因为重复感染流感而再次住院/挂点的风险

各位,
流感拥有独门绝技重配大法,
差不多已经是重复感染届的上限了~
(虽然比鼻病毒/RSV可能还差一丢丢)
运气背一点的,
每年感染一次流感毫无难度~
或者说按照新加坡这类赤道国家的造型来看,
每年流行两波流感也是常有的事儿……
可现在新冠病毒重复感染住院风险和挂点风险居然碾压了流感?
这你们敢信?

——最后,请再品鉴:

咱也不卖关子了,
直截了当地说吧,
精神与认知类病因方面,
新冠组再次战胜流感组……

——或者咱继续看看Bhaskaran老师原话:

关键词:痴呆症

这不禁让人想起来前两天岩崎老师的发现:[含焦量7.0]脑损伤的三种模式之隔山打牛

(当然了,重症流感也绝不是省油的灯……在癌症单项反倒甩了新冠十六条街

Bhaskaran老师的原文请见: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8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快报】世卫组织:塔吉克斯坦发生的是B(组)型流感!
澳门设红外线测温仪防止H7N9病例传入
北京流感发病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
大连公用物业有限公司
春节发生禽流感,几率有多大?
流感高峰来临 6大注意事项减低感染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