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想改变自己吗?这本书或许可以帮上忙(下)
我们在等你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周岭老师的书《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上篇:内观自己,摆脱焦虑。在这一篇里我们继续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下篇: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01
体验身心合一的状态
When I got tired, I slept.
When I got hungry, I ate.
When I had to go, you know, I went.
累了就睡,饿了就吃。当我要去哪儿,我就去。
——电影《阿甘正传》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但是他却一路逆袭成了明星球员、战后英雄、百万富翁。里面有句话这样说,“也许我们这些聪明人,脑袋里能装的目标太多,所以忘了执着。”而一无所长的傻子阿甘,在命运面前别无选择,所以在每个机会来临的时候全情投入,不顾左右,竟然在人生的路上越跑越顺。在这本书里,周岭老师也认为,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我们必须要认清,那就是:我们真正能做的事情其实非常少,欲望太多而行动太少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成功的关键原因。要打破执念,从现在开始明白,但凡真正主动做成一件事并非容易,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过程、反复的练习。首先要练习的就是收回我们的专注力。有一个小故事你可能早就听过,有人问老和尚:“何谓得道?”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看似简单的回答正是我们许多人焦虑、烦恼的根源。要改变命运轨迹和生活质量,不难,一招即可,那就是让感受回归行动上:跑步时感受微风、呼吸、抬腿、摆臂;吃饭时感受口腔与食物融合的状态,感受每一口食物的香甜。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只有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到行动上和当下行动的身体感受上,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时,才能锻炼到我们的元认知,才能在做任何事情时保持深度沉浸其中的状态,才能取得斐然的成绩。如何做呢?很简单,下次请你在吃饭时集中到当前的食物上而不是看电视或者手机,走路跑步时关掉听书听音乐的播放器,学习时定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极度专注投入,放松时完全抛开工作学习压力尽情休息享受……,“时刻提醒自己”+“刻意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就能获取深度沉浸的能力,体验身心合一的状态。而这种专注当下、享受当下的状态必使我们活得更从容、更幸福。
02
难易匹配的原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道德经》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曾经羡慕过别人的生活,自律、精准、严谨……,但每个人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个个体的差异,然后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方法。如何把握匹配原则,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目标。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所以在目标的选择上,应该定在拉伸区,即,不是特别容易,但努努力又能够得着的地方。比如读书,应该从自己感兴趣、又刚好能读懂的书开始,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度边缘,这样就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如果一开始就接触晦涩、难懂的书,没过几天就会坚持不下去了。
2.主动输出。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通过实验,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这些活动对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和30%;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将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提升到50%、75%和90%。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讲清楚,十有八九你还没有完全理解 。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把所学的知识讲出来或写出来,达到固化的目的,它才能真正成为你的知识。
3.建立个人认知体系。知识与认知不是一个概念。考试得了高分不叫知识,能高谈阔论也不叫知识,只有当知识能够帮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不是你知道了它,而是你能运用它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决实际问题。在个人成长领域,不存在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4.无反馈不学习。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因为只有持续的正向反馈才能激发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行动力,让自己像沉迷娱乐一样沉迷于学习。那么如何建立正向反馈呢,作者给出几点建议:一是有作品意识,想办法直接运用或产出作品,教是最好的学;用是最好的学;输出倒逼输入;请用作品说话……;二是痛苦也是一种反馈。所有的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无论是身体不适、情绪低落、学业落后还是事业受挫,只要有痛苦出现,就说明哪里出了问题。心理学上有句话,“谁痛苦谁改变”,只要你保持开放心态,就会感激生活中的痛苦,痛苦是直接的反馈,也是改变的最佳契机;三是主动休息。不过度消耗自己,科学的学习模式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那些靠意志力强撑又不够专注的人,体验的多是痛苦而非愉悦。推荐番茄工作法,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于1992年,其核心就是:先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
03
重构机制
知行合一。知而未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真正的行动力并不来源于意志力,而是来源于新的机制。惰性、美食诱惑、短视频、游戏……是情绪脑和本能脑的最爱,用自制力抵抗只会以失败告终,真正有效的办法是重构机制。下面几点可以帮助你建立新的机制,重构行动力。
1.一天之际在于晨。世界上有一个底层的系统规律叫“增强回路”,即,最初的选择会影响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比如起床之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会让回路不断增强。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对起床后、到家之后等自己做的第一件事情要特别谨慎,如果我们优先选择读书、锻炼、整理等重要、有意义的工作,精力就会呈聚合状态并自动增强。
2.清晰力才是行动力。要有具体且细化的目标。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最要不得的就是"模糊"。建立清晰力并不复杂,做到三个字:写下来。这本书的作者周岭老师就是通过持续的规划和记录,获得了自由时间的掌控权,取得了成功。
3.不计得失。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耍小聪明的人会因为结果不明朗、担心付出没有回报,所以不愿付出和行动,以致永远停留在原地。只有带着不计得失的心态向前走,只要道理正确,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比如,你觉得学习英语没用,是因为你看不到生活中有需要英语的地方。只有英语学好了,和英语有关的机会才会慢慢出现在你的周围。
在这本书里,周岭老师也同时推荐了很多书籍,如《心流》、《刻意练习》、《好好学习》等等。可以感觉到,这本书是他厚积薄发、积蓄沉淀之后的输出,原理清晰,实操性强。所谓“大道至简",简单到你不愿意相信它是大道。周岭老师自己介绍说,他的改变只是从写“每日反思”开始的,在写了160天之后,萌生了开公众号写作的念头,通过读者互动专栏积累了大量素材,写出了此书。懂得百点不如改变一点,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得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如果在文章里面哪怕有一个点对你有所触动,只要你有所行动,就可以由此改变,获得成长,进而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
~end~
上期文章:你想改变自己吗?这本书或许可以帮忙(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笔记
进入心流,吝啬你的专注力,释放你的行动力
冷知识:准备越久,结果越差
系统认知的框架
一位抗击抑郁的“过来人”,回答郁友最关心的8个问题
怎样才能快速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