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马步埃-意大利艺术大师

乔瓦尼·齐马步埃(giovanni cimabue)

齐马步埃﹝1240 ~ 1302﹞是義大利畫家。他之所以成名,主要是因為但丁〔意大利中世纪诗人,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者〕以他為例說明塵世光榮的短暫:「契馬布耶自認為在畫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喬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大受歡迎,已使他的聲名漸衰」。

早期的評論家以為喬托就是契馬布耶的弟子,由於喬托將一種更自然的風格引介到十三世紀托斯卡尼﹝意大利中部著名的葡萄酒之乡﹞當時所流行的拜占庭式繪畫(绘画的主要形式,是镶嵌画、壁画、抄本插图以及独幅圣像画)中,因而贏得聲譽。實際上契馬布耶曾於 1272 年住在羅馬,並受到當時壁畫家與鑲嵌畫家特別致力於讓作品展現自然風格的影響。他唯一有可靠的記錄的作品,是作於 1302 年的《福音書作者聖約翰》。這件作品是比薩主教堂東側半圓形室大幅鑲嵌畫的一部分。其它被認定可能是他的作品還包括了:亞西西聖方濟教堂的上教會聖詩班席上,嚴重受損的壁畫;下教會已重繪的《聖方濟的聖母像》;以及收藏於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寶座聖母像》。

《福音書作者聖約翰》1301 ~ 1302 年

局部,鑲嵌畫,385 x 223 公分

杜歐莫大教堂,比薩,義大利

1301 年,契馬布耶負責繪製福音書作者聖約翰像(耶稣基督的表兄,在耶稣基督开始传福音之前在旷野向犹太人劝勉悔改,并为耶稣基督施洗,他也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以完成聖方濟畫師未完成的作品《 聖母與聖約翰中,端坐寶座的基督》鑲嵌晝,這幅鑲嵌畫位於比薩大教堂後殿的半圓形屋頂上。這個聖徒形象是《聖母與聖約翰中,端坐寶座的基督》鑲嵌畫中的一個細部。這幅作品可代表契馬布耶藝術生涯中的最後階段:鑲嵌畫的立體感使這幅作品顯得更為莊嚴,更為寧靜。在契馬布耶的其他作品中,似乎部流露出不安的情緒,而在這幅畫作中,那種情緒好像已透過立體的效果而平靜下來。

契馬布耶是活躍於哥德式傳統散發最後餘輝時期的藝術家,他力求恢復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東西,以便創造出能夠表現那個時代新精神價值的圖象:一些既痛苦又具戲劇性的圖象。

評論界對聖約翰這個形象的看法並不一致:有些人認為,契馬布耶此時已經江郎才盡了;而另有一些人卻認為,這是一幅傑作。我們先暫且不提評論家所表示的懷疑及消極看法,畢竟此畫仍有一些特點:如聖約翰臉部細膩的表情,衣服的色彩團塊與褶紋極富立體感﹝來目羅馬風格﹞,它的色彩質地特殊,細節描繪精心,手和腳的描繪則像是拜占庭式的手法。

《寶座聖母像》1285 ~ 1286 年

蛋彩‧畫板,385 x 223 公分

烏菲茲美術館,佛羅倫斯,義大利

不論是從聖像的畫法來看,還是從透視的角度出發,這幅聖母像都具有一些新的內容:位於寶座台階下方的三個拱廊當中,契馬布耶佈置了四幅先知的半身像;而上方的寶座,則像一座象牙和黃金建造的寶塔一般,聳立在兩排天使中間。契馬布耶將畫面作如此安排,實際上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下方拱廊的含義有兩個─一方面是要表現出半圓形建築物的透視深度;另一方面則暗示一座地下墓穴的形式,影射著這仍是一個掩蓋真理的時代;而寶座的形式也同樣向下彎曲具有這種含義,聖母背後的寶座靠背曲線,更有助於造成縱深的效果。

這個畫面確實是完全依照新的透視佈局所構思的:寶座上端坐著聖母馬利亞,座椅的深度很淺,色調輕盈又閃爍著金光,宛如一個透明物體;這種色調可以造成空間感,但同時也會造成非物質感。正因如此,那些按先後次序排列的天使姿勢,同樣產生了縱深的感覺,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圖象,解釋為天使正試圖將聖母的寶座抬起,或者試圖將寶座放下。這種空間感真是妙不可言,全然出自契馬布耶本能的透視感,那些似乎是向後倒退的天使、寶座基石的建築,以及先知所在位置的漩渦花飾拱廊,共同界定出了聖母所處的空間。她的左臂懷抱著聖嬰耶穌,儀態端莊而肅穆。

《莊嚴》  年代不詳

蛋彩‧畫板,424 x 276 公分

羅浮宮,巴黎,法國

這幅祭壇畫原來安放在比薩的聖方濟教堂裡,而早在 1272 年以前,契馬布耶就與比薩的雕塑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幅畫便是重要的物證。契馬布耶在比薩親眼目睹尼可拉.畢薩諾(意大利雕塑家,罗马式美术画派,被认为是现代雕塑的创始人)的雕刻之後,便啟發了他構思人物形象和斗蓬形態的新方式,正如這幅聖母畫像一樣,包裹聖母的斗蓬已不再是金光閃閃,而是滿布著透明的褶紋。因此,有幸目睹畢薩諾的雕刻,對契馬布那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機緣,畢薩諾那種經常流露出的古羅馬藝術特色的古典主義,導致契馬布耶將拜占庭文化顯示出古典派的痕跡。

契馬布耶憑著直覺繪出了寶座的「透視圖象」,他從側面描繪寶座,卻從正面畫出寶座的台階;位於寶座兩側的天使,則同樣令人產生了縱深感。他將寶座的靠背畫得過分高大,聖母頭部的光環,遮住了寶座的尖頂,加重了聖母臉部在畫中的份量;聖母的軀體包攏在斗蓬的褶紋裡﹝這些褶紋顯然反應了尼可拉.畢薩諾雕刻的立體感效果﹞,幾乎占滿了寶座的整個空間;天使的神態僵硬,不論是細部﹝如:手畫得十分具體,形狀各有特色﹞或先後排列的方式,都展示了濃厚的拜占庭風格,也有助於產生畫面的縱深感。

《釘刑圖》1268 ~ 1271 年

蛋彩‧畫板,336 x 267 公分

聖多明尼哥教堂,阿列佐,義大利

當時曾有如此的規定:聖方濟教會及道明會的修道院中不應有雕像,也不應有彩繪玻璃窗和用黃金塗染的字母。這種力行苦修的風氣,從當時的建築形式和木板上基督或聖母的畫像中,就可以看得出來。因此,當時的祭壇畫所表現的,是那神秘的瞬間、地位卑賤之人的激情,以及返樸歸真的精神。

當契馬布耶答應為道明會教士繪製一幅《釘刑圖》時,他將人類最大的悲劇,濃縮到懸掛於十字架上的人物:碩大的胸膛畸形地擴展,他的形體拉長,臉部斜倒在肩膀上,聖母及約翰則淚流滿面。而十字架的形式則是以一些色彩所烘托出來:包裹耶穌臀部包巾的紅色、十字架的淺藍色,以及膚色所呈現那令人產生死亡感受的淺綠色。契馬布耶運用了形式、色彩和明暗對比,有意使他的《釘刑圖》產生光與影,以使上帝之子具有凡人軀體的形態和重量,並使備受折磨的軀體顯得格外鮮明,慘不忍睹。總之,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契馬布耶以磅礡的氣勢及戲劇的效果,加上立體感來表現這個主題,與當時藝術界那種平面而扁平的畫法大相逕庭。

《聖路加中的伊帕那吉亞》1280 ~ 1283 年

局部,濕壁畫,450 x 900 公分

聖方濟大教堂,亞西西﹝Assisi﹞,義大利

這幅作品充分而有力地表現了契馬布耶的詩意和技巧,他想藉著亞西西大教堂的牆壁,表達出某種意識形態或政治思想。

嚴謹的佈局、立體的形態,均將人物一概畫成了凡夫俗子。這種表現手法與教皇尼可洛三世的羅馬教廷、尤其是與新的藝術方針大相逕庭。同時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契馬布耶汲取了羅馬藝術乃至古典藝術和新希臘藝術風格的經驗。契馬布耶創新的貢獻,並不全然表現在人物形象的世俗化和寫實主義中,而是在於一個個突出的體積上,同時,在每位福音書作者與其佈道城市間的構圖,都具有密切的關係。

伊帕那吉亞的圖象,正位於與聖路加形象的對稱位置,契馬布耶在方拱形的三角地帶,以軸心透視法繪出一座四周圍有城牆的城市,這座建築物宏偉而簡潔,其間還有一條通道,通向對面的阿爾諾弗式尖項。契馬布耶以一種極具綜合性、近乎立體的視覺效果,畫入了一些東方建築,這些建築亦屬於典型的義大利樣式,目的是要呈現資料性的畫面,同時也表現出他獨特的構圖方式,也就是將福音書作者的形象與方形拱面的三角地帶中軸,形成名副其實的「對稱」結構。

《聖母之死》1280 ~ 1283 年

濕壁畫,350 x 320 公分

聖方濟大教堂,亞西西,義大利

契馬布耶以透視法在邊框上畫出一些具有近代空間幻覺的櫚板;畫面中央,懸掛著三盞吊燈,是依照雅克伯.達.瓦拉吉內原著所述而描繪。空間以極為對稱的形式佈局,然後再畫入充滿活力的人物群像,他們從右下至左上方傾斜排列,也就是說,從站立著、正宣告聖母即將逝世的聖約翰形象開始,然後轉向躺臥著、被使徒們團團圍住的聖母馬利亞形象為終結。

此外,使徒群像的構圖更是意味深長,它並不是單一的環形圖式,而是兩個弧形,那條較低、較寬大的弧形,圍繞著上方;而較短、較小的弧形,則在聖約翰垂直的形體前,接合著聖約翰的手勢,指出了構圖的走向,將觀者的目光導向聖母。

契馬布耶的這幅作品,比其他作品更雄渾有力,似乎使觀者產生了參與感,並能將自已的情緒融入其中。

《聖方濟》 年代不詳

畫板‧蛋彩,107 x 57 公分

天使聖馬利亞大教堂博物館,亞西西,義大利

1948年,藝術評論家洛勃托.隆基認為,這幅木板畫與契馬布耶在亞西西時的藝術活動有關聯。在《端坐寶座的聖母與聖嬰,四位天使和聖方濟》中,聖母右邊的聖方濟像,和此畫有著密切關係。依照傳統,這幅木板畫應該就是這位聖徒的墓穴頂蓋。

雖然這幅畫的品質並不十分出色,不論是出自契馬布耶之手,還是當時其他畫派的作品--說得更簡單些,亦即摹擬聖方濟大教堂聖方濟像的作品--其中仍有令人印象深刻之處:第一是形象簡潔,主體穿著袈裟,衣褶陰影清晰可見;第二是畫像的臉部特徵,是經過理想化的面孔,聖徒的雙頰發紅,呈三角形,耳朵很大,就風格而言,它與《端坐寶座的聖母與聖嬰,四位天使和聖方濟》那幅濕壁畫相距甚遠,若排除其他不同之處,只單就這張過分渲染的面孔,而與亞西西濕壁畫中的那張面孔相較,便顯示此畫缺少靈氣,與亞西西濕壁畫的面孔相距甚遠。究竟此畫是出自摹擬者、或是門徒之手,還是因為契馬布耶只是想以更「符合塵世」、更世俗、更人性化的手法來表現這位窮苦大眾的聖徒呢?依照朱塞佩.帕隆伯的說法,這是「一幅臨摹下教堂《莊嚴》一畫的細部之作這幅《莊嚴》還是古伊多.達.古比奧修潤之前的那幅」;然而,巴提斯蒂卻認為,這是一幅「取法於下教堂聖方濟像的平庸之作」。

聖母的故事畫面,是來自於人們虔誠的信仰,並沒有特別驚心動魄的內容。,但是那幅《莊嚴》,卻顯示出一種新的構圖佈局。充滿著深刻苦痛之情的背景,將畫面的節奏感襯托得更為活潑而強烈;然而,卻也使充滿詩意的筆調變得陰沉下來。

《端坐寶座的聖母與聖嬰,四位天使和聖方濟》1278 ~ 1280 年

畫板,320 x 340 公分

聖方濟大教堂,亞西西,義大利

這幅濕壁畫繪於亞西西聖方濟教堂的下教堂內,是半圓形拱頂飾畫中的第一幅,位於右下方。這幅作品曾做過很大的修改和多次修復:在寶座的左方,原來可能有帕度亞的聖安東尼或聖多明尼哥的形象,與右方的聖方濟像相對襯,但後來卻被毀壞了。然而,依照其他學者的說法,聖方濟像似乎是後來才畫上去的,他們的理論根據是:這位聖徒形象得很孤立,與莊嚴的聖母及天使群像毫不相干。

在這幅畫中,契馬布耶作品所特有的戲劇性色彩,顯得較為平淡,因為這幅畫的主題在於表達虔誠的信仰,並具有聖方濟會濃厚的抒情色彩,使得人物的臉部表情顯得分外柔和,也許是因為效法杜契爾的畫風所致。

綠色草地上的寶座是木製的,採側面透視圖象,以前縮透視法繪出。座椅靠背是以一條繡花的簾子替代,天使全身像排列在寶座兩側,無論是他們臉部的表情,還是雙翼的色彩,都十分細膩。

《巴比倫的崩壞》1280 年

局部,濕壁畫,350 x 350 公分

聖方濟大教堂,亞西西,義大利

這幅濕壁畫保存得很糟,所以我們很難欣賞到作品的原貌和原有色彩。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卻使整幅畫呈現出象徵性的奇幻外表和抽象性的畫面,從而產生了浮動的感覺,整幅畫顯得更異乎尋常。畫中可以看到雄偉高大的建築即將傾倒,氣勢極為壯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杉矶天使圣母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导游词_足动旅游网
广州的教堂
136年的聖家族大教堂终于有望完成
美學筆記:拜占庭帝國對俄羅斯藝術及建築的影響! @ 美學過生活 :: 痞客邦 PIXNET ::
巴洛克最著名的艺术大师——贝尔尼尼(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