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始端曝气对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影响的理解

氨氮及COD

人工湿地中的氮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以及氨的挥发等途径被去除。研究表明植物吸收的最大总氮量占进水量的5% -15%;在pH≥9.3时,通过氨挥发引起的氮损失才开始变得显著,而潜流湿地中的污水pH值变化不是很显著,一般不超过8.0,潜流湿地通过氨挥发去除氮的作用可以忽略;微生物硝化/反硝化是潜流湿地中主要的脱氮机制,即污水中的有机氮或氨氮在好氧区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在厌氧或缺氧区转化为N2。微生物脱氮效果受气候、植物种类、有机物负荷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

对于垂直流湿地而言,氨氮沿垂直方向分层降解。未曝气的人工湿地仅在表层有较弱的好氧环境,氨氮的迁移降解主要发生在深度0-20cm区域。起端曝气可以增大氧气的穿透深度至0-40cm区域,该区域范围内氨氮由于较高DO的存在而发生硝化反应,而超出该区域,由于DO浓度较低,氨氮的硝化速率则受到限制,也即通常认为0.2g/L是硝化反应发生的最低DO限值。当湿地中的DO保持在0.6g/L以下时,反硝化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因此,人工湿地起端进水的曝气强度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反硝化反应进行。

对于潜流湿地而言,未曝气的人工湿地中 COD 与氨氮在深度方向上均以40cm为界, 40cm至表层区域主要以水平推流式降解为主,而床体底部至40cm处,COD和氨氮则呈现出垂直分层降解现象。曝气人工湿地中污染物主要以水平推流式降解为主,由进水端到出水端,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COD 和氨氮的降解速率未出现分层现象。

TP

磷的去除主要取决于人工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磷与基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及基质的氧化还原状态。起端曝气使微生物得到足够的DO,促进其自身生长和代谢活动;能引起水流扰动,使布水更加均匀,曝气产生的微小气泡随水流进入到人工湿地内后吸附在基质表面,增大了磷与基质的有效接触面积;曝气使人工湿地处于好氧状态,促进基质中铁、铝等金属离子与污水中磷反应,生成稳定的螯合物,提高磷的去除率。

对于垂直流湿地而言,TP沿垂直方向分层降解。沿垂直深度方向,TP浓度逐渐下降,且在0-40cm深度下降较快(曝气人工湿地),这说明TP的去除效果不仅与基质的吸附特性有关,而且与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以及生物膜的吸附作用有关。

对于潜流湿地而言,未曝气的人工湿地中,对于TP来说,总体呈水平推流降解方式,但在深度方向上以50cm 为界,下层降解速率显著高于上层。曝气人工湿地中,整体呈现出水平推流降解方式,但不同深度床体中出现TP降解速率的差异,30-50 cm的中间层降解速率最快,表层与底层较慢。

植物

曝气对植物长势造成一定影响,这是由于根系区域溶解氧浓度的增高,氧气分子占据了氮、磷等无机盐在植物根系上的附着点,减少了根系对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的摄入;另外曝气提高了植物根系周围的溶解氧浓度,造成根系与叶片之间的压力差降低,影响了氧气在植物体内的传输,同样导致植物长势的变差。因此,在人工湿地中进行强化曝气时,应将气水比控制在6:1以下,以免对植物长势造成较大影响,弱化植物在污染物净化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搬运工

参考文献

[1].曝气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沿程降解规律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59-2364

[2].起端曝气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运行效果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394):401-4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术】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技术方法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简介
最新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专利 CN1792883A
爱尔斯微课堂|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强化应用进展(一)
SCI TOTAL ENVIRON | 微生物对生物炭的响应增强了潜流人工湿地氮素的去除:微生物结构和代谢产物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