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如何破解园区矛盾
来源:园区在线
园区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作用愈发突出。但另一方面,水平重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随着城市的更新逐渐显现;同时,企业也对园区的环境形态、功能定位、运营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破解当前园区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园区先行者、经济大省江苏近些年的园区经验为例,谈谈园区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先进做法。

正文:

简单说,园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点:空间、产业、体制。

江苏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2006年分三批次核准了诸多开发区,位置几乎都处于城市周边,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早期开发对规划重视不够,空间布局随意性大,布局不合理而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日趋严重。

对发展谋划缺乏重视,发展思路粗放,建设品质与产业培育、科技孵化、城市发展要求脱节,这也是大多园区的通病。

在这一点上,苏州工业园前瞻性的规划和思维,20余年间一直被奉为产城一体实践的典范。

苏州工业园创立之初借鉴了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自1994年园区开工起,共编制完成了300余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了“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保证了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完善严谨的规划编制体系

苏州工业园规划有一套庞大的体系:既有确定长远目标和宏观指标的“概念规划”,又有确定园区性质、规模、土地利用结构、总体景观等“总体规划”,还有建设指导和建设控制的“详细规划”,以及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为园区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苏州工业园的规划具有极强的严肃性,不仅对土地用途、规模提出了开发准则和严格管理要求,落实到具体控制指标,比如容积率、层高、大门朝向等也进行了定量,需落实到每一地块。

同时,为了让规划更合理,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中率先引入‘白地’、‘灰地’等先进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

严格的规划管理制度

苏州工业园的规划具有极强的严肃性。在苏州工业园,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规划之上。为此,苏州工业园设计了一整套机制:园区将政府批准的规划公之于众,并实行总规划师负责制,行政管理层不能干预正常的规划审批,技术管理层无权更改已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的规划,以制度有效制衡行政权力。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工业园区编制总体规划和各种详细规划花了3000多万元。

当年,苏州工业园制定规划时,许多人都说太昂贵了,而今天,所有批评者都改变了看法。原因是:值得。

产业上,从全国范围看,大多政府把园区定位为综合性,主导产业不明显,产业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个中又以低端制造业占比较大,且服务于“人”的功能弱化。

特别是,在扩大面积、城市化进程中导入的城市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促使园区管理机构的工作偏离了原有主导“产业”的中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引进外资、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等)。

究竟如何实现园区产业的聚焦和转型?上海市委书记、原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曾提到: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发展多年,至今核心区都不大,却具有强劲的发展动力,江苏园区布局分散、力量单薄、配套跟不上,应该突出核心区、做出集聚。

李强基于江苏产业基础与园区现状,提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一特三提升”。

“一特”,就是着力打造特色创新集群,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基础,把加快集聚特色创新资源作为关键,把引才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

“三提升”,一是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按投入强度和单位产出水平,对“低产田”和“高产田”进行差别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

二是着力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推动前端的清洁生产、后端的废弃物资源化,促进上下游企业链接,努力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利用;

三是着力提升智能制造普及率,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有条件的园区要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先行一步。

这其中,一些鲜明的改革风向尤其值得关注。譬如“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这无疑是对以往开发区习惯的“铺摊子”、贪大粗狂式发展的一种反思与纠偏。

苏州工业园是率先实施“亩产论英雄”的江苏园区,苏州工业园严格落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实行供地量和投资额、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挂钩,且规定新建的厂房,必须用于生产,工业用地的生产面积必须达到50%以上,办公及其他辅助面积必须在25%以下。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土地使用性质的变相转换,保证了苏州工业园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同样,在昆山,在寸土寸金的用地情况下,“亩均论英雄”也已成为工业用地投资的重要标准。早在2013年,只有2.86平方公里昆山综合保税区,实现工业产值1757亿元,亩均工业产值超过4000万元。

园区体制机制问题长久以来多被诟病。园区管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拥有一定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管理职能,但在国家行政序列中定性不明,关键的权力往往不能下放给园区,致使园区在产业规划、土地征用、投资建设审批、人才服务等方面受到所在地方其他有关部门和政策条文的制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委会的服务效能。

此外,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分配不够合理,除上缴中央和省相关费用外,返还或留存园区比例过低;管理绩效工资没有普遍实行,激励导向作用发挥不明显等,也是制约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面临“政府简政放权”、“政府向政服功能转变”等这些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政府园区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也到了亟待优化的时候。

1、赋予园区建设发展最大自主权,给予园区管委会项目审批决策权限,允许在财政、土地、行政审批等领域先行先试;

2、园区设立独立财政体系,土地税收分成与土地出让收入按比例划拨管委会使用,上级政府从政策上支持园区资源整合、引导园区运营模式上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园区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进行市场化运作;

3、研究园区管理层竞聘上岗的动态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绩效和岗位价值的灵活薪酬制度,并辅以市场化招聘、激励、考核机制。

4、理清平台公司和园区管委会的管控关系,各级政府授权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平台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园区规划调整!这里成为供应主力!还有11宗地块待入市!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信息公开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
关于赴有关开发区学习考察的报告
产业转移园区的克隆模式
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分析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