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判断理中汤等方剂中干姜用量的简易方法
日前用两篇文章,探讨了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虚寒腹泻(水泻)的病案,并由此对方剂中药物剂量的极端重要性进行了探讨。
那么,怎么判断理中汤干姜用量是否合适呢?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药物的用量,和病人的体质、和病邪的强弱、和病程的长短、甚至和得病的季节以及地域,都有关系。
这里,仁者结合自身体验,给出一个简单的判别干姜用量多少的方法,就是,看病人喝药的时候,是否感觉“辣”。如果病人一点儿也不感觉辣,那么干姜用量偏少,效果可能一般;如果病人感觉很辣,难以下咽,那么干姜用量偏多,效果虽好,可能会有副作用;如果病人感觉稍有辣的感觉,但是能够接受,这种情况,喝下去,效果立竿见影,基本就是正好的剂量了。这个也是仁者在多次使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以及其它的方剂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小窍门。
其实,也不光是仁者有这样的认识,还有多位大家,都有相近的论述。而且,这个办法,也可以用在其它的气味比较重的药物的用量判断上。
比如,民国陕西大医彭子益,著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其在书中,就如何判断病人是真寒还是假寒,就提出让病人嚼生姜的办法,如果病人觉得很辣,就是热。如果病人不感觉辣,就是寒。其实我的这个办法,也是受他的启发。
另外伤寒大家胡希恕老先生,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一书中,提到用白矾水治疗霍乱下利,有卓效。并讲,如果给服白矾水,病人觉得水甜,就可徐徐饮之,待觉涩,则止后服。也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的例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在其讲伤寒论的时候也讲到过。说是一个病人,住院病人,当时不好判断寒热,后来发现一个情况,就是病人倒暖壶的开水,直接就喝,一点儿不觉得烫,据此判断其为寒。
也就是说,病人(其实所有人都是如此),需要什么,他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是会表现出来的,需要的东西,味道再难喝,他也会觉得是美味。但是同样的药,一旦不需要了,就会觉得难以下咽。
类似的情况,仁者体验还是比较多的,不光是理中汤。还有大建中汤,用大量的花椒,在刚开始腹痛剧烈的时候,寒很厉害的时候,不觉得麻,等一顿喝了,寒也去了大半。第二天再喝第二次,就感觉麻比较厉害了。
这个也给我们一个用药剂量的一个规律,第一两剂重点在于攻邪的时候,宜多用,一旦邪去大半,药量也要随之减少,甚至改用他方调理。
不同人之间的对比,仁者也有体会。就说这个附子理中汤。仁者一般用到干姜15克,就效果很好了,而且有明显觉辣。而仁者最近遇到的一个病友,也是水泻,干姜用到30,也不觉得辣,当然效果也就不是那么快速了,只是从水泻,变成了稀便(补记:以上是本文作时之反馈,昨日反馈,腹泻已愈)。

--
FROM 123.124.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五)
5.1.1伤寒方剂 太阴篇 (12013001
方剂歌诀(温里剂)
炙甘草汤--甘草 生地黄用量探讨
理中汤(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