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曹雪芹家族与谍报活动

苏州吴江区的盛泽镇,这里丝织业非常发达,以“衣被天下”享誉全国。其实,早在明清时期,苏杭地区的棉纺织业和丝织业就闻名遐迩。传说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就是在这儿的丝织作坊里出现的。

百姓需要穿衣,皇室也不例外,而且品位和标准更高。于是,明朝就在北京和南京设有两京织务,在各地设立织染局,代表官府管理部分纺织作坊,按照皇宫要求织布做衣。到了清朝,这一体制延续了下来,只是织染局变成了织造府,范围也压缩到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地,由负责皇宫后勤事务的内务府管辖。

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当江宁、苏州和杭州织造的。既然是给皇室做衣服,那这些职位一定要留给内务府包衣奴才,也就是皇帝的家奴。曹寅、李煦和孙文成就分别长期担任这三个地方的织造。

这三位真不是一般人。不仅相互间盘根错节,而且各自都背景深厚。江宁织造曹寅是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夫,杭州织造孙文成是曹寅推荐上位的姻亲。曹寅母亲孙氏、李煦母亲文氏,都做过康熙帝乳母,而且曹寅还是康熙帝幼年伴读。这样看来,我们可以将“三处织造,视为一体”。可以说,他们仨都是康熙帝的自己人。正是由于深受信任, 这三处织造府才有幸成为康熙帝南巡下榻的行宫,装潢得富丽堂皇。

曹雪芹,就是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他的幼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康熙帝把曹寅、李煦、孙文成等人派到苏杭,绝不仅仅是管点针线活,定期给皇上、太后量体裁衣。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作为密探,了解当地的天气物价、社情民意、官员表现等,并通过特殊渠道奏报皇帝。因此, 三处织造府表面看来是内务府的后勤机构,其实倒更像是大清版“克格勃”(情报机构)。

需要强调的是,曹寅、李煦、孙文成肩负的使命高度保密,除了皇帝,谁都不知道。皇帝需要他们了解的情况,不只限于江浙地区,还包括看到、听到的其他地区的情况。康熙帝认为,他们作为旁观者,看问题会更超脱、客观一些,奏报的情况可信度会更高。

那么,这仨人是怎样给皇帝打小报告的?靠题本吗?

当然不是。题本作为明清时期的主流公文文书, 有三个无法克 服的缺陷:一是文字冗长。题本写作讲究八股文的起承转合和华丽辞藻,还要重复相关的文件全文,因而字数繁多,容易冲淡主题。明朝初年,一个叫茹太素的大臣,就给朱元璋写了一道题本,篇幅上万字。朱元璋看了一半,发现还没切入正题,一怒之下,让人把茹太素揍了一顿。隔日想起来,把这道题本看完,发现文章结尾提出的几条建议都可行,这才赶紧把茹太素找来好言宽慰。想一想,这样的题本朱元璋每天要看几百件,如果都这么啰唆,他怎么受得了!可是,如果让题本说白话、说短话,意味着要改变衙门的行文规矩,甚至是文风,这对于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八股取士的文化专制导向不太有利。朱元璋放弃了。

二是内容不密。为了妥善处理废话连篇的问题,对于地方官送来的题本,皇帝让通政司和内阁作为两道过滤闸门。通政司审核格式,内阁罗列摘要和提出处理意见,写于票签上并粘在题本中,呈送皇帝。这样一来,皇帝是省事了,但这份题本也无法保密了。毕竟,在皇帝阅览之前,已经过了多道程序,好些人都看过了。许多机密大事,根本没法用题本奏报。至于部院大臣送来的题本,虽然免去了通政司一关,但也要经由内阁“票拟”,同样无法保密。

三是流转太慢。由于审核程序繁多,题本一开始就陷入了公文旅行的窘境,每道程序耽搁两三日,累加起来,就会误事。

必须创造一种新的公文文书形式,既克服题本这三个缺陷,又不要完全取代题本的功能。这种文书形式,就叫“奏折”,或称“密折”或“折子”。它只在清朝康熙年间以后才有。如果讲述其他朝代的影视剧里出现“奏折”“密折”字样,那就是瞎扯。

作为奴才,曹寅、李煦等人身在江南,心必须跟皇上在一起。表现形式,就是时不时给皇上请个安。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主奴之间的私房话,当然不想让别人了解,那就派亲信家人带一封请安的私信,送到紫禁城。这样的书信,因为折成几下,所以 称为“请安折”。

康熙皇帝收到请安折,一般都会用红笔写几句批语, 称为“朱批”。有时只写“朕安”,或者告知身体有恙,哪儿不舒服;有时就要多写几句,问问当地的情况,官员的表现,让曹寅、李煦等人多方打听,从速报来,但要保密。有些地方遭了灾,或者盛传流言蜚语,甚至发生民变,康熙帝寝食难安,担心朝廷发布的政策措施到地方走样,担心地方报来的情况有隐瞒,就在请安折上批示, 让曹寅、李煦等人提供更客观翔实的材料。

看看康熙帝在请安折上的批示吧:

一次,李煦在请安折里奏报当地下雨、粮价和民情,康熙帝朱批道: 对于当地灾情,“朕夙夜焦思,寝食不安,但有南来者,必问详细,闻尔所奏,少解宵旰之劳。秋收之后,还写奏帖奏来。凡有奏帖,万不可与人知道”。

康熙帝在李煦的另一份请安折里朱批道:“朕体安。近日闻得南方有许多闲言,无中作有,议论大小事。朕无可以托人打听,尔等受恩深重,但有所闻, 可以亲手书折奏闻才好。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

还有一次, 康熙帝在曹寅的请安折上朱批道:“倘有疑难之事,可以密折请旨。凡奏折不可令人写,但有风声,关系匪浅。小心。”

他们共同强调了请安折奏报地方事务的最重要事项,就是保密。能自己写,就不要委托他人,更不能让他人获悉内容。

题本的三个缺陷,请安折都克服了。

然而,如果康熙帝只靠这三个织造了解国家大事,只靠请安折偷偷摸摸地搞情报,未免太不靠谱了。万一这三个人掉链子了,万一请安折报来的内容有误,该怎么办?

本文节选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批阅奏折时都写些什么(图)
李煦之死
侯杨方:《红楼梦》的幻影——曹寅及其家族
曹頫继任江宁织造年龄考辨
(1)回回解读《红楼梦》
现存120回《红楼梦》真正作者曹頫的传奇生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