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宅
    殷英

  儿时的生活是简朴而温馨的,每年总有一些日子让阿娘弄得很有情趣,很令人期盼。比如立夏,老宅的堂前间会挂上一个大大的秤,大家庭老老少少聚在一起,逐个过磅,然后还要吃“健脚笋”“蚕豆饭”等,意喻着带来健康好运。老宅的灶间有个土灶,是烧柴火的,阿娘(宁波方言:奶奶)整日在那里忙碌着,在那些物质比较贫乏的日子里,阿娘总能变着法子做出各种好吃的,来满足家里的一张张小馋嘴。寒冷的冬日,挨着阿娘坐在土灶前,往火堆里烤点年糕番薯,是莫大的快乐。
  六岁那年,我随父母搬离了老宅,住到父亲工作的学校去了。虽然偌大的校园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情趣,但老宅对我的吸引力却丝毫未曾减弱,时不时地都要跑去那里,那是一个随时进去就能见到亲人、就有吃的喝的,就能住下的温暖的窝。无论何时,似乎阿娘总在那里笑盈盈地等待着我们。
  在我的记忆里,阿娘阿爷是极其默契的,上有老下有小地操持着一大家子,井然有序、温馨祥和。阿爷性格比较中性,较少说话,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准时下班推开院门的那声“阿二(阿娘排行老二),我回来哉”。他宠爱每一个孙辈,每次吃螃蟹,他总是把蟹脚拼成蝴蝶形状黏在墙上逗我们开心;每到春节,阿爷总是从并不宽裕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买泥娃娃之类的小玩具给我们,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很奢侈了。阿娘虽然是个家庭主妇,但绝对是我记忆中的主角。她是个开明的母亲,记得小阿伯结婚那天,小姑丈一个人骑辆自行车来接了,“姆妈(宁波方言:妈妈)我开哉”“侬个小鬼头”,一切是那么平静自然,阿娘乐呵呵地把小女儿嫁了,开朗豁达显露无遗。阿娘真是个能干的女人,很难想象她怎样把七个子女和一群孙辈照顾得如此妥帖舒心。她似乎永不知疲倦,从早到晚,一刻不停,记得每次去河埠头洗东西,她总是手上肩上满满当当,还一路说说笑笑。在我的记忆里,再苦再累,她都没有一句怨言。
  这座老宅是充满活力的。阿爷退休后,有了闲暇时光,他在院子里错落有致地种了月季、人参花、茉莉、夜来香、菊花等等,花儿在各季轮番盛开,犹如殷家蓬勃的生机。家人们在这里是极其团结的,记得每年春季晒干菜的日子,可谓全家总动员,买菜、理菜、洗菜、切菜、腌菜,直至晒干。大人们忙碌着,小孩子嬉闹着,充满着欢乐的气息。平时,大的带小的早已是传统,一旦有远方客人来了,一家人都会很自觉地把好吃的留给客人,以礼相待。这些,都是阿娘阿爷无声的言传身教换来的家风。
  1993年,我结婚那年,阿爷因患了老年痴呆症只能留在家里,我婚礼一结束就赶去老宅看阿爷,那时他已瘦骨嶙峋,我喂他吃点心,还拍了张照,那是我和阿爷在老宅的最后一张照片。1994年,这座镌刻着杨家殷家历史的宅院被征迁,阿娘阿爷从此住进了楼房,先去了南雷里过渡,后来搬到了安居乐,虽然家还是那个家,可不知怎么,进入我梦乡的永远是逊逮路123号的场景,我怀念那里的天井,怀念那里热闹的大家庭气氛,午夜梦回,心里怏怏若失。
  某年春节,孙辈们带着孩子在梁弄水库玩耍,说起儿时在老宅的快乐时光,唏嘘不已,我说“在网上建个群,就叫逊逮路123号吧”,大家一拍即合,阿耀很快建了群。从此,“逊逮路123号”搬到了网上,那里延续着阿娘阿爷留给我们的浓浓亲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七十二家房客②|半个世纪前的春运和谢年宴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30章)
沪百年菜场“唐家湾”关闭 老上海回忆买菜辰光
杨浦八埭头
多情的落红·自虐
阿爷厨房:鼎爷《阿爷炒生骨》小孩子最爱吃的一味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