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捻梅掂墨过寒冬

张金凤(山东)

冬天因为天寒地冻,似乎缺少了许多生机和灵性。但是在漫长而枯燥的冬季里,人们也是尽着心思琢磨些有趣的活动、浪漫的雅事,用以消磨漫漫长夜和尽日的苍茫。

绘制九九消寒图就是冬日里极其浪漫的事。九九即从冬至日开始,每一个九天为一九,从一九开始,到九九,正好是八十一天,也就到了惊蛰,实实在在的冬去春来。

民间流传的“九九消寒图”,形式多种多样,最初是九格消寒图、鱼形消寒图、泉纹消寒图、葫芦形消寒图、九子消寒图等多种。它们既是计算时间的日历,又是精美的装饰品。最雅致的、最受大众青睐的是“素梅图”。明《帝京景物略》中记载:“冬至之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这素梅的消寒图每朵梅花有九个瓣,与通常的梅花并不太相同。古时候的素梅、消寒图在点画梅花时有讲究,要按每日天气点染。“上点阴,下点晴,左点雨,右点风,若是下雪点当中。”同时,梅花图的留白处多配有一副对联,如:“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门外草青青。”或有诗点缀:“淡墨空钩写一枝,消寒日日染胭脂。待看降雪枝头满,便是春风入户时。”读书人似乎认为画梅太过婉约,缺少丈夫气概,喜欢临帖,“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个字每个字九画,每日书写一笔,则正好八十一天。且亭前垂柳殷殷期待寒尽春来的意境,也颇有韵味。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梅妆是冬天里闺阁女人最具情趣的浪漫事。“梅妆”即“梅花妆”,是古时女子的特殊妆式,就是在额头描画梅花图案作为装饰。相传梅花妆始于南朝宋寿阳公主。《杂五行书》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可见梅花妆最早是真的梅花花瓣贴在额头上,后人纷纷效仿,将梅花瓣清晨粘贴在额头,过了梅花开的季节,就只能以笔画梅。隆冬数九,用梅花瓣装扮自己,美丽和芬芳萦绕着娇媚的女子们,这样争试梅妆的冬天,自然是浪漫的情怀满满的。梅妆因为它的创意别具一格,梅的君子风范又在民间很受崇拜,所以,古代盛行梅妆,历经数代不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说“可憎的脸儿堪捻塑,梅妆浅浅宜澹注。”明朝的陈铎《梧桐树·冬日题情》套曲“学弄梅妆,又恐怕天孙妒,无言半晌空扃户。”元朝杨维桢《香奁八咏·黛眉颦色》曰“索画未成京兆谱,欲啼先学寿阳妆。”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待明朝,端整寿阳妆,眉梢晕。”前蜀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明谢肇浙《五杂俎·事部四》“东坡有小妹,善辞赋,敏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坡尝戏之曰:‘莲步未离香阁外,梅妆先露画屏前。’”不论是戏说,轶事还是史实,如此种种,梅妆的确是女子宠爱不衰的装束,尤其是冬季贴上鲜润的花瓣入妆,更胜别时一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名香---寿阳梅花
正月梅花曲与寿阳公主
“红梅妆”与“红梅妆”的由来
立春一枝梅
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什么花
为何古人用“黄花闺女”比喻未婚女孩儿?黄花究竟是什么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