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衡水冀州商帮: 在近代舞台上曾光彩照人

快读

冀州自古有崇文重商的传统,由于地瘠人稠,兼具毗邻京津的优势,因此到京津打工或经商的人很多,其近代的工商业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经过多年辛苦打拼和积累,衡水冀州商帮除了在北京琉璃厂取得巨大成就,在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茶叶、百货、银号、木工等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钩沉

全聚德是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冀州杨家寨人杨寿山。杨寿山十几岁时,因家乡遭灾实在无法生活,就进京谋生。他先是在前门外摆了一个鸭子摊,专卖鸡鸭,有了积累后自己开设挂炉铺,起名全聚德,从此生意越来越兴旺。全聚德不仅烤鸭名冠京师,炒菜也名声在外,脍炙人口。民国时期,全聚德把生意扩张到了天津。

琉璃厂在近代被誉为“衡水街”,有观点说,“琉璃厂是河北人的琉璃厂,河北人的琉璃厂又是衡水人的琉璃厂”,因为这条街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商铺都是由衡水籍人士创办的,出现了萧秉懿、马宝山、孙瀛洲、张贵桐等古玩和古旧书业收藏大家,以及《论古斋》、《信远斋》、《一得阁》等著名老字号。近代琉璃厂衡水书商群体是衡水冀州商帮“最光彩照人之处”。

近代衡水冀州商帮是由冀州及所辖的衡水、枣强、武邑、南宫、新河等一州五县的商业群体组成,还包括一部分与其地域毗邻的深州、辛集籍商人,是“中国近代社会涌现的一个重要商帮”,是河北五大商帮之一。它崛起在历史上著名的晋商、徽商等商帮衰落之后,对中国近代的金融业、五金业、制造业、日用化工业、棉布业、文玩收藏业、古旧书业、杂货业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衡水帮”在琉璃厂的崛起

自清同光以降,北京琉璃厂的古旧书、古玩店铺大多为衡水、冀州、枣强等原“冀属五县”人开办。其中因衡水县河西街人萧秉懿开办的论古斋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带动了一大批家乡人来此谋生创业,因此这一群体被称为“衡水帮”。古老的琉璃厂,记录了“衡水帮”跌宕起伏的创业传奇,也是衡水冀州商帮不断发展壮大,跻身中国近代著名商帮的发祥地。

乾隆年间,随着《四库全书》的修编,江西书商大规模涌入京城,奠定了琉璃厂书肆的基础。道光、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的战火使江西到北方的交通阻塞,江西人到京城书肆经营做工的越来越少。而同时,“冀属五县”人大量涌入琉璃厂,他们先是在江西人开办的老字号学徒,慢慢掌握了版本鉴识和经营本领,于是开始在厂肆摆摊独立经营,有了积累后就购置店铺,渐渐走向兴盛。

《琉璃厂小志》记录了琉璃厂从晚清到民国60多年间,200多家衡水书商的师承、名号和盛衰演变。其中开办时间较早,影响较大,按照在咸丰、同治或光绪初年创办,延续30年或更长,经营两代人以上的书肆标准来划分,有《来鹿堂》、《同业堂》、《松筠阁》、《宏远堂》、《聚好斋》、《槐荫山房》、《瀚文斋》、《文友堂》、《宝仁堂》等等。

“客人来了,可以挨架参观,随意取阅。如果是老主顾,更会让在柜房先休息,小伙计敬茶敬烟,略事寒暄,然后才谈生意。谈谈最近买到些什么,问问店里最近收到些什么,拿过来看看。好的东西,大家鉴赏一番,买也可以,不买也可以。如果有意要,然后可以谈谈价钱,形成一种朋友式的营业关系。”志书里这样描写琉璃厂冀州书商做生意的情景。

琉璃厂走出的衡水籍大家

《冀州市志》主编常海成深有感触地说,衡水人在琉璃厂的从业人员学有所成、人才辈出,成长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古旧书行业的孙殿起、郭纪森。书画、装裱、拓片等行业中也是名人辈出,如刘九庵、刘光启等。还有荣宝斋装裱专家张贵桐,曾装裱《清明上河图》,几百年来装裱一次。他和他的师弟刘金涛还装裱了人民大会堂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碑帖鉴定专家马宝山,衡水南谢漳村人,他16岁到琉璃厂当学徒,20岁接手“墨宝斋”成为掌柜,从事碑帖书画鉴定收藏近80载,参与了当代文物界许多有价值的书画碑帖的鉴定与收藏。故宫曾经有一批藏品,其中《争座位帖》题为宋拓。马宝山为故宫所藏碑帖鉴定时,他发现其中“出入王命”的“出”字破损,题跋是从另本取下后补的,从而断定是明代赝品。由此可知马宝山眼力之“毒”。

古陶瓷收藏家孙瀛洲,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瀛洲就对历代瓷器了如指掌,先于他人准确鉴别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以及元代至明代的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瓷器。陶瓷专家叶佩兰至今还记得这样一件事: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有一次孙瀛洲让人们把宋代官窑、哥窑、汝窑瓷器及一些明清的仿品放在一起,他背过身,人们打乱摆放次序,他闭上眼,转过身来,用手摸,一一准确地说出各自的名称。

衡水衡商研究会会长赵云旺说,近代琉璃厂的衡水书商既是商人,也是文人。他们一方面要把文物买进卖出,赚取利润,一方面在长期实践中,在古文物的鉴定、收藏、修复方面成了专家。在旧社会,他们交际的都是达官显贵,甚至可以和光绪帝师翁同龢这样的人做朋友。到了新中国,他们大多进了故宫博物院、中国书店这样的单位,为我国文物事业的保护和传承继续奉献。

衡水冀州商帮 在其他领域的成就

衡水的版图,在清末分布着冀州、深州两个直隶州和隶属于河间府的景州。冀州自古有崇文重商的传统,由于地瘠人稠,兼具毗邻京津的优势,因此到京津打工或经商的人很多,其近代的工商业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经过多年辛苦打拼和积累,衡水冀州商帮除了在北京琉璃厂取得巨大成就,在北方一些重要城市的茶叶、百货、银号、木工等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旧时,一到农闲季节,就有许多衡水人背着木箱进京,投到家乡人开的木厂里找些活计补贴家用。那些木厂的东家也大都是木匠出身,他们靠多年的积累或某种机缘,和一些王公贵族走到一起,在他们的支持下,开办了许多木厂或营造厂。一些实力雄厚的木厂因经常承揽朝廷的大工程,时人称这些木厂为“官木厂”。清末,京城有著名的“八大官木厂”,其中衡水人开办的至少有四家。

清朝末年,山西平遥、祁县出现了很多全国性的银号。其实,当时河北也存在一批善于经营、实力雄厚的银号经营者,其开创者多为衡水冀州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冀州羡家庄的羡氏财团。羡氏财团从官道李、南宫、郑口的银号、杂货、绸缎起家。实力大为增强后,羡家的银号扩张到了京津沪等地。以羡家为代表的“冀州银行帮”,为近代中国民族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聚德是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冀州杨家寨人杨寿山。杨寿山十几岁时,因家乡遭灾实在无法生活,就进京谋生。他先是在前门外摆了一个鸭子摊,专卖鸡鸭,有了积累后自己开设挂炉铺,起名全聚德,从此生意越来越兴旺。全聚德不仅烤鸭名冠京师,炒菜也名声在外,脍炙人口。民国时期,全聚德把生意扩张到了天津。

商帮文化对衡水极具意义

衡水冀州商帮是河北五大商帮之一。五大商帮第一是呔商,发源于唐山一带,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商业群体。第二是张库商帮,发源于张家口及周边,贸易以张家口为起点,到库伦,再延伸到俄罗斯边境城市恰克图,称为张库商道。可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相媲美。第三是冀中商帮。第四是衡水冀州商帮,兴盛于清末民初,活跃在京津冀豫等北方地区。第五是武安商帮。

近年来,衡水从政府至民间越来越重视商帮文化,特别是衡水衡商文化研究会成立后,组织业务骨干分赴北京、天津、保定及其他地区,对近代衡水冀州商帮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商脉渊源、人文特征进行了挖掘整理,“通过宣传衡水冀州商帮‘吃苦耐劳、善于创新、敢于担当、义比利先’的文化内涵,为衡水营造良好的亲商重商安商的文化环境,为新衡商品牌的树立和发展提供有益探索”,衡水衡商文化研究会会长赵云旺说。

今天的衡水,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桃城区的工程橡胶、枣强的玻璃钢、冀州的水暖铸造、安平的丝网、阜城的彩钢、武强的乐器制造、景县的铁塔、饶阳的蔬菜大棚、武邑的保险柜、故城的摩擦材料、深州的园林绿化等产业灿若群星,近代衡水冀州商人沉淀下的商帮文化,正在帮助新一代衡水商人取得远远超过先辈的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是“古先生”,亦是“今先生”
【书物】2017年10月师友赠书录
大河之北·河北人文地理解读|商贸篇(下):商帮旧事
1914年裕商公银号股份有限公司1股票
自驾返郑 经停衡水
端庄娴熟 光彩照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