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巴比肯听哈农库特

    ■王纪宴

    2016年3月5日,成就卓著的音乐大师尼克劳斯·哈农库特走完了他的八十六载人生,在萨尔茨堡附近的家中溘然长逝。萨尔茨堡音乐节总监在悼念哈农库特时所言——“他从人们熟悉的那些时刻,带来崭新的体验,引领听者去发现前所未有之物”,道出了包括我在内无数热爱和敬仰大师的人的心声。

    记得1998年8月,德国指挥家奥拉夫·科赫前来北京指挥中国交响乐团,在排练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末乐章临近曲终的一段音乐时,科赫先生突然深情地、充满赞赏地说了一句:“假如是哈农库特指挥这一段……”那段时间,为保证排练中指挥与乐团的顺畅沟通,乐团特聘我国年轻的德国文学研究者黄燎宇担任翻译,当他将科赫这句话翻译给乐团演奏员们时,大家一脸茫然,不知道让科赫如此由衷敬慕的“哈农库特”是何方神圣。乐团副总经理左因以她惯有的干练作风,立刻命正站在一旁听排练、当时担任艺术策划部经理的我解释给大家听。那一刻,我真的就像之前看过的很多电影里的人物一样,“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只能告诉在场的音乐家们:“哈农库特是当今最伟大的古乐指挥大师。”

    尼克劳斯·哈农库特于1929年12月6日出生于柏林,在奥地利格拉茨度过他的少年时代,在维也纳求学,以乐团大提琴演奏员的身份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他指挥家的成就远远不限于古乐领域,他也是布鲁克纳等作曲家的杰出阐释者。他还于2001年和2003年两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即“金色大厅”举世瞩目的新年音乐会。

    作为音乐爱好者,哈农库特指挥的巴赫、亨德尔、莫扎特和贝多芬的许多唱片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就在这次科赫提到哈农库特之前数月,我还有幸听了哈农库特指挥他于1953年创建的享誉全球的古乐团“维也纳音乐和声”(Concentus Musicus Wien)演出的一场音乐会。

    那场难忘的音乐会是在2008年6月10日晚,于伦敦东区的巴比肯中心音乐厅,这场音乐会是巴比肯中心主办的“国际室内乐团”系列演出之一。上半场以莫扎特的G小调第二十五交响曲开始,继之以亨德尔的歌剧《朱利奥·恺撒》中的三首咏叹调,由大名鼎鼎的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希尔维亚·麦克奈尔担任独唱,下半场是莫扎特的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

    首先令我吃惊的是,哈农库特指挥下的三十多位演奏家竟能使容纳两千人的巴比肯音乐厅充满清晰洪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哈农库特和他的乐队从莫扎特音乐中挖掘出的戏剧性内涵和充沛激情确实是在听到这场演奏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仅仅是第一乐章的开头就同我熟悉的演奏大相径庭。虽然我们也一向将乐队强奏的前两小节同它之后弦乐的柔弱、连绵动机作为对答型乐句,但这两部分之间的对话感从未像在哈农库特指挥下这般生动、强烈——前一句极为迅疾、短促、有力,后一句则极其温柔、缠绵,这一对话在属调上重复时同样如此。这种大胆处理带来的是何等的震撼!而像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理解和阐释上的新发现在全曲中比比皆是,不仅使人完全以新的眼光重新面对这部熟悉的经典,让音乐获得了更大的清晰感,而且大大充实了音乐的内涵,带来丰富而强烈的精神体验。

    富有戏剧性的是,在第二天也就是6月11日晚,在这同一座大厅里,伦敦交响乐团在瓦尔特·韦勒指挥下再次演奏了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伦敦交响乐团的声音当然要比哈农库特的乐团厚重、响亮得多,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这种声音的厚重不仅于音乐表现无补,而且显出笨重与过时,遮盖了音乐中的许多丰富变化与细腻内涵。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就本身而论有着相当高的水准,但在前一天晚上哈农库特震撼之下,不可避免地显出沉闷——这是两种阐释在新与旧上的本质差别。在这场音乐会过去四天后,我从《泰晤士报》上读到了巴利·米林顿就这两场“朱庇特”所作的评论:“同一道闪电不可能在天空划过两次……这两种风格的差别不可能更明显了。”这两场“朱庇特”客观上成为古乐与传统演奏的一次较量,而结果,在我看来,是古乐演奏大获全胜。WJ1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莫扎特第40交响曲 哈农库特指挥 维也纳爱乐乐团
莫扎特《第39交响曲》丨哈农库特指挥维也纳爱乐(2006)
缅怀奥地利指挥家尼古拉·哈农库特
探寻钢琴家系列——郎朗(Langlang)|中篇
莫扎特《第三十一“巴黎”交响曲》第三乐章 哈农考特
英国留声机杂志力荐为同曲目录音首选 | 哈农库特《德沃夏克“自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