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家“打眼”之后

    在仿古瓷器上粘贴根须状的附着物

    李晓滨

    古玩鉴赏家关海森拥有一个引以为豪的文物科技鉴定数据库。这个囊括了各类真品、高仿实物的宝库,多年来让关海森在收藏和鉴定古玩真伪方面鲜有失手。然而,去年他却在美国被一枚高仿铜镜“打眼”了,这一突如其来的失误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文物数据库的“万能”。“古玩作假的技术在不断变化,我虽然掌握了先进的科技鉴定手段,但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能有一点疏忽。”

    海外买假

    2015年3月,关海森去美国纽约参加亚洲艺术节,途经旧金山,在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一枚龙纹铜镜。一上手感觉稍沉,但铜镜纹饰与真品无异,而且表面水银皮上分布的红斑绿锈也非常自然。最让他动心的是,这枚铜镜上有一大片红色晶体锈穿过了镜钮的钮孔。古铜器在缺氧状态下容易生成红斑锈,而且这种红色晶体锈常见于出土不久的“生坑”古铜器上,作假很难仿到位。仔细察看,铜镜表面有一片泾渭分明的布纹状锈,这也是古代铜镜的典型特征。因为有些铜镜在出土时是贴在墓主的衣服或被子上,年代久了就会有布纹状的锈蚀。关海森判断,这应该是个生坑出土的唐镜,价值不菲。虽然手边没有鉴定工具,而且同行人也提醒古镜上的铜锈略浮,但关海森已被这个“漏”冲昏头脑,“妄念一出,理智全无”,兴奋地将其纳入怀中。

    回到宾馆,关海森在把玩这枚铜镜时,习惯地用鉴定专用的手电照射,发现铜镜表面出现淡蓝色的荧光环,他顿时惊呆了:“移植锈的仿品!”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是用唐代的真铜镜为模,翻铸相同纹饰的新铜镜,然后再将残破的老铜器上的古铜锈移植到器物表面,在上面涂抹化学蚀剂与泥土,将其用粗麻布包裹好埋在土里,几年后再取出来出售。那些红色晶体锈的确是古锈,只不过是被移植到了仿品上。而锈斑周围那些淡蓝色的荧光就是黏结古锈的胶水。关海森连连摇头,直呼“大意”。

    早在数年前,关海森通过文物数据库里的大量真假古铜镜样本,写了《辨锈识古铜》,至今仍是收藏爱好者的启蒙读物,没想到却在自己的强项上跌了个大跟头。 关海森一方面懊悔自己的大意失察,另一方面,也敏锐地意识到,之前一直沾沾自喜的数据库,已经在急速变化的古玩行业里出现疏漏了。

    南下察访

    美国买假的经历让关海森产生了警觉,他引以为鉴,数次到景德镇考察古玩市场,走访艺术品生产基地,还对许多仿古瓷厂家的原料、炉具及每道加工工艺做了详细的了解。他渐渐有了新发现,有些作坊生产高仿古瓷时,还是严格遵守传统的原料配方, 柴窑烧制。他第一次看到了用柴、气混合窑炉来烧瓷,这应该是一种创新。为此他购买了一些柴、气混烧的高仿瓷器作为标本。在景德镇专业做旧的方法五花八门,除了常用的化学腐蚀、物理打磨外,他们还配制专门的药液、染剂等,将仿品放到液体中长时间蒸煮。近些年新增了一种做旧方法,就是将染色做旧后的仿品再次或多次回炉,低温烧烤,以增加仿品的“古旧沧桑感”。

    几年前关海森在北京潘家园市场上遇到一种奇怪的瓷器,在仿古元青花或釉里红的釉面上,有一种根须状的附着物,仿佛在地下埋藏了几百年。这次在景德镇,他亲眼见到这种瓷器的做旧过程:用草木根须蘸上特制的泥浆在一张贴纸上印出根须形状,将带有根须图案的贴纸粘贴在瓷器釉面上,在低温窑炉中烧制,贴纸在高温下灰化,釉面就留下清晰的根须痕。

    在景德镇,残破的仿古瓷也能卖大价钱。一位工匠对关海森说,仿古瓷器损坏了也有用,即使成了碎片也有人拿去做旧,当古瓷片出售。有人将残破的釉里红盘、碗、碟等碎片锔起来,冒充老货。有人甚至故意将新瓷器打碎再拼接起来,当古董出售。

    关海森在景德镇购买了一批有参考价值的高仿品,其中一款仿古粉彩罐令他大开眼界。以前关海森一直认为,粉彩开片不存在先天开片,即使用传统的高岭土作原料,用柴窑烧制,彩瓷的开片也需要二次加工。然而,当他亲身在柴窑旁观察时,发现粉彩因为彩釉与底釉的质地不同,在烧制后的退火过程中,开片会自然形成。而老的瓷器因为长时间复杂的氧化过程,开片更富有多样性。而这件粉彩罐开片自然,色泽纯净度高,倘若未亲眼见证制造过程,肯定会鉴定为民国时期的老仿。诸如此类的作品和生产过程的记录,不仅丰富了关海森的专业知识,也极大地补充了关海森的文物数据库。

    “宝库”共享

    关海森从景德镇回京后,对文物数据库的资料进行了大量充实。他用二十年创建的这个数据库,已经成为收藏圈内的藏友和文博界专家共享的工具。几天前就有某博物馆的几位专家专程拜访关海森,探讨瓷器的海水腐蚀与酸腐蚀的区别。

    专家们对海水腐蚀的各项具体数据了如指掌,却不清楚这些数据与仿古做旧工艺的区别。关海森的数据库里恰好有海捞瓷和做旧仿品的数倍高清放大图。在对比观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捞瓷是在海水涌动的摩擦中长期稳定地被腐蚀。这种腐蚀是无选择性的,因此不同程度的腐蚀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轻度腐蚀的海捞瓷表面如同凝固的岩浆,中度腐蚀呈半亚光的皮革状机理,重度腐蚀像是干旱龟裂的盐碱地表面。而人工做旧的强酸腐蚀则是剧烈、无选择性的腐蚀,瓷器表面有分布均匀的点状腐蚀坑。他们对如此精准的真假对比样本赞不绝口,“文博机构虽然保存了大量文物,但却缺乏高仿品样本,像这样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真假比对的标本数据库,在国际上也少有。”

    关海森目前正在撰写一套古玩科技鉴定丛书《古玩解剖辨伪图说》,共12套,仅图片就上万张。他还计划开办一个真假艺术品对比博物馆,将藏品、标本、数据共同展出。针对市场上高仿品技术不断更新的现实,关海森认为,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造假,手段也会越来越高明。作为艺术品收藏者,买到假货不能总吃闷亏,要吃一堑长一智,学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鉴赏水平,避免吃亏上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关海森:古玩鉴定新方法,“西医”揭秘古玩身世
古玩鉴定专家讲述古玩行当花样造假:描红PS都用上
【古玩鉴定】造假者已用上飞机大炮,鉴定者还在用大刀长矛
古玩的花样造假
中西医为古瓷验明正身
高仿赝品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