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恋爱中的儿童

◎黎敏 (深圳 专栏作家)

数天前,去幼儿园接C,听到另一个小女孩跟老师“告状”:“那谁(小男孩)又缠着我!”老师说:“他喜欢你嘛!”

因我自己这一代多是在道貌岸然的教育中长大,便想:“老师怎么‘引’着小孩想这些!”稍后知道,我不懂教育。老师懂。至少,有经验。

——是在读到孙瑞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书之后。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婚姻敏感期”的部分。幼儿到四五岁时会对结婚产生强烈兴趣,也会“坠入爱河”。这是他们人生情感最初的重要演练。基于感情关系之于生活的重要,“婚姻敏感期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很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儿童建立更好的婚姻观念,为儿童建立更好的爱的观念和丰富的情绪。”

孙女士还说:“……成人世界最痛苦的事,复杂而纠葛,一个人如果反复失恋几次,他的自信心剩不下多少了。”

“儿童不同的是:痛苦而坦然,深入而不纠葛,伤心而不自贬。而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爱上你和一个人不爱你,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到18岁再理解这一问题就晚了。”

这些理论简直令我有“顿开”之感。我早有以后让C“早恋”的想法,爱情要早谈,有错误也早犯,那还有重生的机会——对于一个太晚生孩子的母亲,如何让孩子尽快长大,在自己闭眼之前,始终是纠在心头的结——现在看,还是太迟了。一般所说“早恋”也要十几岁了,到这时候,肉体已渐觉醒,要与生理的冲动作战,还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更被学校防贼似的防着,绝不会有多少快乐。是了,张爱玲《半生缘》写世钧想到一开始和曼桢、叔惠在一起玩(与曼桢相恋)的情景,“那一种快乐,只有儿童时代的心情是可以比拟的”,事实上世钧的童年并不快乐,人家想到童年,他便想到他们三个人的时候。童年=恋爱的快乐,恋爱=童年的快乐,恋爱原来是在童年……张爱玲没有孩子,相信对研究儿童教育也不感兴趣,却也以她对世事的敏感洞察呈现了这一规律。

张爱玲还说:“(我们)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每想就觉得既感慨又无奈,因为人之作为文明社会的生物,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现在有办法了。幼儿是还没有受到社会文化和文学污染的。他们有机会对爱和人生有更真的——更好的——体验。在幼儿期就能解决一辈子的问题。当然这想法一定是理想化了。但无论如何,我很振奋。

我的C在班级里年龄几乎是最小的,且似乎也继承了父母“晚熟”的基因,目前看还是“蒙查查”。可是我想,也快了。真期待啊!简直比出嫁还值得期待。相比别的女孩妈妈,一向我是不很热衷于打扮孩子的,希望她将来首先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一个“大”女孩。赶紧买一批衣服。所谓“鸟美在羽毛,人美在衣裳”——咦,不是“人美在思想”吗,在我少时读过的“中外谚语名言集”之类的书里?——简直想研究一下小男孩的审美与心理学。如果有这门学问。我偏爱的中性风格应该不行。C不可能是“万人迷”,不过托科技进步的福,班级男多女少,到时总会有一个半个喜欢她吧。我不希望她错过和缺失于这个重要的敏感期。一个人成长有缺失,到以后总要找补的。不恰当的找补很难不成为悲剧或闹剧。外表不是唯一,她还有更多方面需要进步……还有——我提醒她爸:“嗨,现在开始我们务必要作出相爱状哈!”……期待她早日对爱情发生兴趣,期待她恋爱的那天到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爱玲,三观超正的婚姻观#张爱玲#婚姻#好书推荐
因为爱所以快乐
浅谈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影响(7)
让儿童真正热爱阅读
耐心倾听孩子的语言
孩子心中的最美教师是什么样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