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获》选读|短篇:大湖(周嘉宁)
  周嘉宁的短篇《大湖》,刊载于2016年第4期《收获》,7月12日出版
  【作家周嘉宁与《收获》】2010-6《幻觉》;2011-6短篇《寂静岭》;2012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冬卷)长篇《荒芜城》;2014-1短篇《让我们聊些别的》;2014《收获长篇专号》(秋冬卷)长篇《密林中》
  大湖
  by周嘉宁
  马拉松前夜,晓原没有留宿青。为了缓解自己的内疚,她反而对他表现出欲盖弥彰的怠慢。在她自己看来,这种掩饰是善意和软弱,在所有旁观者以及青本人看来,却是傲慢和无情。
  照理来说,第二天凌晨五点就要出发去外滩集合点,晚上留宿是人之常情。这段时间,青总是把“人之常情”挂在嘴边,他仿佛正在试着遵循一套世间通行的规则,压抑、简单,用那套条条框框来暂缓一些任谁都无法消灭的事情。
  然而无论怎么说,夜晚已经熬过了大半。在此之前,青骑车过来做了晚饭,前后花费了三个小时。他过分耐心地把茨菇铺在五花肉底下,小火煮,中间不时搅动。如此谨慎的举动令晓原感觉焦虑,不得不关拢厨房的门,却依然能想象青一根根地清洗韭菜,试图向她证明爱或者日常之美,唤起她心中——柔软的部分?天快要暗下来时,青从厨房出来,提醒晓原暂停一会儿工作。他抱着她,向她诉说对岸夕阳中的楼房和河流的反光。晓原垂着嘴角,辛苦地没有说出讥讽的话。这些被她视为软弱和令人痛苦的日常,以及被荒废的三个小时。而青却在强调,这便是他或者他们每日驻足的场景。这种强调中有犹豫的成分,晓原很清楚,物质带给青的只有强烈的不适感,日常的运转他也未必真的明白。不和晓原相处的夜晚(最近变得越来越多),青依靠八点以后的打折面包和一次性购买了十斤的冷冻面条度日,超市加热的饭团也能让他高兴。面对这样的人,即便出于礼貌,也不应摧毁他的努力。
  因此晓原常常惊讶于自己的铁石心肠,或者她根本不愿意承认,也无法面对这个冷酷的自我。认可青进入自己的生活是错误,青的存在方式也是错误。一种柳条或者浮萍般的存在,在随波逐流的形态中发出持久的哀叹,而他认为这便是美,反复告诉晓原,在某个他们无法说清的地方,在此刻两人漫长的疲惫中,包含着另一个真正闪光的姿态。美是毫无意义的啊。晓原确凿地想,柳条也好,浮萍也好,随波逐流的形态虽然具有美感,哀叹之歌也可以动听,但如果在人生中如此践行,只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
  晚饭前,晓原独自去楼下买啤酒,按照青的习惯保留了便利店的小票。小票上清楚地写着啤酒的牌子、种类和价格,为什么青要保留物件的票据,晓原并不清楚,起初他给过一个含糊到不可信的理由。记日记?他的忸怩暗示着一种渴望,渴望被追问和了解,但晓原从未再过问。偶尔她思索起这些票据的最终去向,它们被存放在什么地方,有效期限多长。连带想起的是,那些分开的独处时间,青做些什么,如何度过。
  青原本不喝酒,他对任何导致失控的东西都保持警惕和嫌恶,却因为晓原的缘故,对一切不理解的事物怀有近乎报复的热切。喝酒的时候,他加入晓原,通常是龇牙咧嘴的一小杯,谈笑着,察言观色,试图学习或者模仿一种轻松的气氛。效果却截然相反。对晓原来说,和青一起喝酒如同惩罚,她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一切缝隙填满,无法忍受的东西也因此而固定了下来。
  不过气温骤降,属于啤酒的季节又过去了一次,晓原想,今天只喝一罐而已。
  晚饭后他们一起看了半部日剧,里面有一个高级游民的角色让青咯咯笑个不停。一个和母亲住在一起,从不工作和恋爱的年轻人,四十岁,却对文学有着不错的见解。那位游民每每提及太宰治、三岛由纪夫或者川端康成,青就表现出得意,用夸张的笑声和局促的评注来吸引晓原的注意。羞涩的嘲笑,潜意识里的认同,伴随着几声讨好的呜咽,提示着晓原,这样的社会角色里也有着高贵的姿态,仿佛此时晓原应该和他共享一个精神世界。晓原不得不用更严厉的无动于衷来对抗这种不合时宜的热情。在困境中要承受她自己的厌倦已经够了,无法再消化盲目的生机勃勃。于是她趁着广告间隙宣布,今晚就到这里结束吧。
  但晓原还是把青送到了楼下,现实生活中,她依然履行作为女友的最低义务。她注视着青打开自行车锁,跨上车,摆摆手,便轻易地跃入眼前的黑暗。
  晓原摸到口袋里的啤酒小票,忘记交给青了。接下来的夜晚他会做些什么呢。
  最坏的时期或许已经过去了——春天,青对晓原说:“即便是出于人道,也不该就这样丢下我。”——之后,他重新回到成人教育中心教日语。与同事相处很累,学生家长过分势利,收入也微薄得不值一提。不过他终于用自己的工资在晓原隔壁的小区租下一小间屋子,不再从母亲那里拿钱。然而也很难说这一切是出于清晰的自我审视,反而更像是剧烈的抗议。在晓原看来,青不过是将此刻的生活视为规则一种,将不适应的、平凡的部分,作为人生的背景暂时接受下来。他交给晓原一小笔一小笔的钱,表示钱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晓原拒绝了一些,接受了一些。除此之外,他恢复了长跑训练。那是苦夏到来前的最后一段轻松时间,至此,他陆陆续续跑了五百多公里。
  晚上晓原当然没有睡好。直到凌晨两点她还醒着,之后做了一个短暂而伤感的梦,在闹钟响起之前便自觉醒来。窗外天还完全是黑的,下着秋天非常细小的雨。她吃了一只圆面包,一根香蕉,慢慢喝完半杯咖啡。跑鞋的鞋带按照青教的办法系了两次,结实地固定住脚踝和芯片的位置。等到她收拾妥当给青打电话时,响了很久才接起。青的声音仿佛刚刚从噩梦中惊醒。
  晓原在隔壁小区门口等青。他推着自行车从楼道里出来,藏青色的速干衣外面套着同色的拉链衫,穿着一双合脚的旧跑鞋。青的每样东西都保存得很好,自己刷跑鞋,坚持在书桌上铺台布,手腕上戴着的卡西欧运动手表也是大学时代的古董,无法网络定位,但日常跑步训练和估算速度也足够。每次晓原带他去商场购买必需品他都表现得非常不安,对崭新的事物心存畏惧,直到现在,他还在使用五年前第一次跑马拉松时组委会发的号码包和擦汗巾。
  青从号码包里掏出一根发黑的香蕉,晓原说吃过了,他又掏出半块裹在锡纸里的巧克力,晓原接过来塞在防雨外套的兜里。接着,她阻止了他掏出装在保温瓶里的热咖啡。然而她冷漠到残酷的态度也无法击溃此刻的共同体,他俩蹬起自行车往外滩去。
  这是晓原的第一次马拉松,青的第二次。五年前曾是惭愧的失败。当时青依然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所以哪怕是作为运动员这样物理性的存在,他也无疑是失败的,而且宣判的标准更为严苛,无法撼动。如今他很少提起这桩往事。由于十公里跑过三十五分钟的不错成绩,青把“初马”的目标设置为三个半小时。结果三十公里处右膝盖的旧伤发作,三个半小时的目标被疲惫粉碎,四小时也在膝盖的痛感中化为乌有,之后被过低的体温折磨,虽然关门前完成了全程,成绩却比预想中晚了两个小时,膝盖在很长时间内也无法恢复。总之,明明想要开启新人生的大门,却因此而中断了长跑。
  所以当晓原开始跑步以后,青送了她髌骨带,晓原却拒绝使用。虽然她从未经过规范训练,膝盖却怎么跑都没有问题,韧带和肌肉完美地固定住了髌骨的位置。还有她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每一块都正确和谐,令人不由联想起被包裹的骨骼,一定也是同样好看。就连她的灵魂也因为健康的身体而散发着轻盈的微光——天然自在,与苦难毫无关联却不自知——天生的幸运儿。
  所幸晓原还是听从了青的建议,换掉了原先不合适的旧跑鞋,但并不是因为他反复向她强调那双跑鞋的坏处,而是因为她在跑完第一趟二十公里以后,不出意外地发生了脚趾甲脱落的情况。
  (……)
  选读完毕
  《收获》2016-4
  2016年第4期《收获》,7月12日出版
  长篇小说-  王城如海(徐则臣)长篇连载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黄永玉)中篇小说  橙红银白(旧海棠)                  子非鱼(彭瑞高)                  六十岁的中文系女教授(汪若)   短篇小说  枪手(韩少功)                   大湖(周嘉宁)远水无痕  看电影记(翟永明)夜短梦长  只要你上了火车(毛尖)明亮的星  吉狄马加:返回古勒布特的道路(耿占春)                  吉狄马加的诗(吉狄马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写不可》:走进小说家的世界,听他们灵魂的低诉
《收获》微信专稿 | 创作谈:有关《基本美》的几条基本素材(周嘉宁)
青宁的钩衣
篆刻----丁嘉宁印
嘉宁
《嘉宁学妹,你好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