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生活之美

    高世屹

    北京阅读季8月的主题是“生活方式”。生活处处皆有美,关键在于发现。美的发现靠什么?

    暑期谈论最多的生活话题,也许就是旅游了。有一故事,说是前些年富裕起来的中国人纷纷到欧洲旅游,在法国卢浮宫一些醒目处看到有中文的指示牌:“看《蒙娜丽莎》,请上二楼。”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三点启发:其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和共同的主题。其二,绘画是美的重要载体。其三,美的传播,自纸张和印刷术诞生以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图书报刊等阅读工具。试想,如果《蒙娜丽莎》不是被广泛地印在图书报刊上供人阅读,全世界会有多少人能欣赏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呢?

    人的精神发展,一是理性思考的发展,一是感性审美的发展。

    11世纪,中国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后,宋明理学到达一个顶峰;15世纪,德国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后,极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生于16世纪、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代表人物”的达·芬奇,不仅是创作了人类不朽作品《蒙娜丽莎》的艺术家,同时还是著名的建筑师、解剖学者、工程师、数学家,可谓是美的化身。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经济和大众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化出来,艺术创作和欣赏成为人类生活美学的最高境界,艺术之美在普通大众生活中得到快速普及。一方面,通过货币交换,广大民众可以换取对顶级艺术品的鉴赏权甚至占有权;另一方面,艺术品借助图书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向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实现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影响,进而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从纵向历史看,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对美的追求史。人类之初,向泽而栖,临溪而居,及至垒土建屋,城堡兴起,陵墓壮观,遂有故宫之威严,金字塔之神秘,此之谓建筑之美;仓颉造字,结绳记事,甲骨占卜,李斯定篆,隶楷行草,迄今未出其框者,此之谓书法之美;中外绘画,先是共有的先人岩画,后有中国写意、西方写实之分,然两者皆为审美之享受,此之谓绘画之美。

    从横向现实看,美如空气,如影随形,无时无处不在。服饰之美、饮食之美、礼仪之美、爱情之美、亲情之美、友情之美、幸福之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美的元素如何充实到每个个体的头脑中?一个人如何品味美好的生活?美学知识的获得除了当面传授外,常常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40多万种,其中很多图书就是介绍和传播美学方面知识的。单是以普及美术知识为特色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平均每年出版图书近千种,发行图书近200万册。

    品读好书,就是品味生活之美。

    我说,一个人读书的姿态最美好。

    全国著名的阅读推广专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
美乃是上天赐予!全世界的人类都能够审美?...
向美而生,是人类真实的追求|声音
两个方法,提升审美与气质
浅析美学和绘画中的审丑
艺术审美思维与审美原则(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