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让亲情随人口流动淡化

    胡宇齐

    子女在外闯荡,不愿父母探望?这有些让人费解的心态,却是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日前一项调查显示,48%的年轻人受访者不愿父母来探望自己。究其原因,“没时间和精力陪”占到一半以上。

    放眼现实,这种心态不难理解。在猛烈的城镇化浪潮中,很多年轻人背井离乡,走进大城市追逐梦想。“十二五”时期,我国流动人口年均增长约800万人,2014年年末达到2.53亿人。孤身在外的孩子,哪会不惦念家的温暖。之所以“不愿意父母来探望”,更多是受制于现实因素的考量。除了“没时间”,还有囊中羞涩的拮据无力荷载父母的期望,蜗居合租的小屋无法让父母安居,起早贪黑的艰辛不想让父母看到……“不愿”,在很多时候并非情感的淡漠,而是现实的无奈。

    莫让亲情随人口流动淡化,莫让情感随空间分隔割裂。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最是天然淳厚。无论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热切期盼,还是“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睹物思人,抑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郁乡愁,说的都是亲情。也正因有了亲情的支撑,客居他乡的游子,才能够克服孤独寂寞、艰难险阻。诚然,当今社会,做到时时承欢膝下,“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已不那么容易。但是,就算生活节奏快了,空间距离远了,父母子女对彼此情感的需索也不会淡去,甚至还会愈发强烈。

    时代新变冲击着传统家庭生活,怎样让我们的好传统得以传承,是每一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时代问题。现代化进程中,在传统被冲击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某些建构。比如,即时的通讯手段,便捷的交通方式,它们为分隔两地的亲人搭起了桥梁,让跨越千山万水的陪伴和参与成为可能。有事没事打个电话,常回家看看,互诉衷肠、互表心意,亲情就会透过这些现代化途径洋溢出来。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维系良好的代际、夫妻关系,将家的温馨延伸至家外,将促成守望相助的邻里氛围,带动社区、社会和谐。

    梁漱溟先生曾说,现代化的中国“是一棵新树,但他是从原来的老树根上生长出来的,仍和老树为同根,不是另外一棵树”。社会怎么变,对亲情的呼唤不会变,敬老爱老的传统不能变。只要这根本在,只要孺慕之情、孝道之念从小就根深蒂固,只要尽力寻找延续家庭好传统的方式,“枝叶花果”的外在更新,便不足为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莫让手机和网络冷漠了亲情
许琪 |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的变与不变
让孝心穿越“最遥远的距离”
父母把24岁女儿告上法庭,因拒养4岁弟弟,结果给众人敲醒了警钟
有一种亲情是父母在等你回家,可你就是不明白,他们陪伴你的时日已短!
留守儿童问题及关爱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